
作者:贺野
页数:277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46047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绪言: 从正名开始 ; 吴门画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 吴门画派主要画家简介 ; 吴门画派艺术特点之一“变宋化元” ; 吴门画派艺术特点之二: 既重视传统又重视写实 ; 论吴门画派“以画养画”的影响等苏隆?
作者简介
贺野,1927年生,江苏滨海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宣传斗争。1949年随军南下苏州,在苏沪报刊上发表多幅美术作品。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创办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并任副校长,后任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自1951年起任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长、主席四十余年。现为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多方面艺术创作,也兼事美术史论研究。除绘画有专集外,尚有内容广泛的《贺野09集》等著作。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纪念奖章。现出版《贺野全集》,含散文、苏州美术史、再识吴门画派、评论、诗词(插图本)、报刊画、书法、素描、水粉、油画、国画共11卷集。
目录
关于“吴门画派”的新思考
——在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再识吴门画派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绪言:从正名开始
第二章 吴门画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节 先要认识中国画两大基本特征
第二节 还得从六朝至南宋的绘画说起
第三节 元四家走上董、巨一路
第四节 浙派——吴门画派的参照系
第五节 “三春花草梦苏州”
第六节 吴门画派及其主要画家的定位
第三章 吴门画派主要画家简介
第一节 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
第二节 吴门画派的主将——文徵明
第三节 生前佗傺身后盛名的唐寅
第四节 画中之“王者”仇英
第五节 后继有人的吴门画家群
第六节 吴门画派主要画家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 吴门画派艺术特点之一:“变宋化元”
第一节 吴门画家首先是学习元人
第二节 吴门画家学宋人及变异
第三节 “变宋化元”的艺术体现
第五章 吴门画派艺术特点之二:既重视传统又重视写实
第一节 吴门画派十分重视艺术传统
第二节 再从存世作品中看“仿古”之位置
第三节 他们同时重视师法大自然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庭院画”和“写景画”
第六章 吴门画派艺术特点之三:既是文入画而又雅俗共赏
第一节 先说文人画之内涵
第二节 用诗、书、画表现“文人之感想”
第三节 吴门画家的诗、书、画结合作品
第四节 他们还要雅俗共赏
……
附录
节选
《贺野全集3:再识吴门画派卷》: 欧洲的绘画是否也存在他们的图式呢?当然也是有的。我们只要举出常见的西方绘画,例如表现圣母子、公爵和贵族夫人肖像、裸女等等,无形中都有一定规格。甚至画花,只能画采撷下的,鸟也只能画死的,何尝不是一种民族性的绘画图式?今天的形形色色的现代派绘画,不知不觉中也有着大家必须遵守的模式,应该说这就是现代绘画的图式。当然比之中国绘画,很不明显罢了。 中西画家在这方面就走着不同的道路。西方绘画面对现实写生,一定程度上自然就是画家的老师,因此,教授画家作画的老师和临摹前人的作品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中国画则不然,画家们最大的任务是首先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前人的艺术图式,尤其是临摹前人的作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临摹什么样的图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画家终生的艺术走向。因此,我们研究一个画家,认识一个画派,必须紧紧抓住他的师承关系,这是认识这个画家和画派的锁钥。 其次,中国绘画还有另一基本特征。这虽不在于绘画本身,但却至关重要。我国的封建时代特别久,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封建王朝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这点也许不为大家所知。 封建统治者不仅是艺术风格的最大影响者,也是历代最大的艺术作品占有者。尽管各代都有过不少的收藏家,但最大的收藏家至多不过延续到本人身后的三代到四代而已,这些艺术品最后大部分总要流到宫廷内府。最早的记载是公元403年,那时我国的书画还处在幼年时代,桓玄篡晋安帝司马德宗位,内府所藏书画,悉数被他掠为已有。曾命人作“轻舸,载服玩及书画等物”,有人劝之,他说:“书画、服玩宜恒在左右,且兵凶战危,脱有不意,当使轻而易近。”(《晋书·桓玄列传》)就这样开了后世的君主和权势人物掠夺书画的先例。当然,很多统治者对此了无兴趣,也有很多统治者情有独钟,自己还常是书画里手:最早如魏少帝曹髦(241-260)、晋明帝司马绍(299-325)、梁元帝萧绎(508-554)等人便是。后来如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已是填词大家,在“最是仓皇辞庙日”,还要“教坊犹奏别离歌”(《破阵子》),对书画也很精通。他以书法入画,山水、人物、禽鸟、墨竹,别具一格。而暴虐奢侈的隋炀帝杨广(569-618),他也善诗词,能草书,擅飞白,工丹青,富收藏。在东京筑二台,收藏著名书画。赴扬州看琼花时,尽携二台收藏随行。后船覆没,书画损失殆尽,残留者为宇文化及所得。后来的宋徽宗赵佶(1082-1135),擅长书画更胜一筹。他广收天下书画,极一时之盛。最后,他本人都做了金兵俘虏,其所藏书画自然也就可以想见了。当然这都是极端的例子。吴门画派出现前也就是浙派艺术流行时,即为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在位期间。他画得一手好画,也算是明代盛期的一位好皇帝。上述有些君主对推进我国绘画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容一笔抹杀。另外,历代皇宫禁苑,也是收罗海内书画的汇集之所,王公大臣,很多也是收藏大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