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元鹏编著
页数:315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41274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营运车辆维护技术与管理》总结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制度、法规、技术标准及转型发展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提出了营运车辆维护作业项目、技术要求及维护、检测、诊断方法;结合维修行业发展需求,阐述了维护管理、维修信息化、维护质量评定、绿色维修技术及维修企业考核等保障措施。 《营运车辆维护技术与管理》适合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及道路运输企业、维修企业等相关人员工作中使用,也可作为营运车辆维护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节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发展
第二节 汽车维修业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 我国汽车维修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
第四节 国外汽车维修制度与标准概况
第五节 营运车辆维护分级与作用
第二章 汽车使用故障特征及维护周期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影响因素
第二节 汽车使用故障特征与分布
第三节 营运车辆分类与运行特征
第四节 营运车辆维护周期的确定方法
第三章 营运车辆维护作业与技术要求
第一节 日常维护
第二节 一级维护
第三节 二级维护
第四节 燃气汽车维护
第四章 汽车维护故障检测诊断方法
第一节 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原理
第二节 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诊断方法
第三节 机械故障检测诊断方法
第四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诊断方法
第五章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
第一节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的制定
第二节 汽车维修车型及零部件分类方法
第三节 汽车维护工时定额
第六章 营运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第一节 从业人员管理
第二节 维修合同管理
第三节 维修配件管理
第四节 维修档案管理
第五节 维修检测设备管理
第七章 营运车辆维护质量评定与监督
第一节 汽车维修质量
第二节 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验方法
第三节 汽车维修企业维护质量检查评定
第四节 汽车维修行业的质量监督
第八章 营运车辆维护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第一节 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与技术要求
第二节 汽车维护信息化管理
第三节 维护检测诊断系统与检测电子签证技术
第九章 绿色汽车维修与技术应用
第一节 汽车维修企业环境保护
第二节 汽车空调制冷剂减排工艺与措施
第三节 检测/维护(I/M)制度
第十章 汽车维修企业考核与管理
第一节 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开业要求
第二节 汽车维修质量信誉考核
第三节 汽车维修服务和行为规范
第四节 汽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第五节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节选
《营运车辆维护技术与管理》: 2)鼓励发展专业化维修根据《指导意见》要求,鼓励发展事故汽车、变速器、钣喷、汽车排放性能治理等各类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高附加值的专业化维修,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和竞争水平。 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力度。 加强营运车辆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督促大型公交、客货运企业建立健全机务部门和维修机构,强化技术升级改造,严格把好道路运输安全车辆技术关。 会同环保部门,推动实施汽车检查与维护(I/M)制度,不断提高全社会汽车尾气排放治-理能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行业诚信和品牌建设 1)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市场诚信机制是促进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为行业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要加强市场诚信机制建设,着力完善当前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评价标准过粗、可操作性不强、覆盖面偏小、考核结果与消费者体验不一致的问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引入消费者监督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和评价网络平台,用透明市场信息和消费者的口碑来推动市场诚信建设。要发挥专业机构对社会消费的引导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积极开展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调查,督促企业不断整改提高。要加强制定落实政策,更好地发挥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要逐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把诚信考核结果和企业违规情况作为市场退出的重要依据。 2)加强行业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服务能力、质量信誉的集中体现。企业品牌化发展,是充实发展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创建内生动力;鼓励优质企业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品牌保护,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形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创建、社会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努力实化抓手,建立健全行业品牌培育、激励和保护的政策机制,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要创造条件,着力扶持、培育一批维修服务质量高、质量信誉好的企业成长为地方品牌,并鼓励向区域、全国扩展。 3.加强便民利民服务 1)强化汽车维修救援服务 高品质的汽车社会需要多重保障和支撑,汽车维修救援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0万km,人民群众节假日长距离自驾出行已日渐普及。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人民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家要放心开车出行,更需要“全国一张网”的救援保障。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的原则,积极依托现有骨干维修救援企业,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加大研究协调力度,争取早日开通全国统一号码的汽车救援服务电话;建立部、省、市协调运行的信息服务平台,制定救援企业入网条件、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等制度规范;整合现有社会救援力量,合理布设救援网点,确保救援服务快速、专业、高效。鼓励符合条件的救援企业积极加人救援网络,统一调配运行。 2)建立全国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一车一档”的汽车维修技术档案是记录汽车维修信息,开展汽车诊断维修的重要基础资料,若将全国汽车的维修技术档案汇集起来,其海量数据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美国早在20年前就建立了“一车一卡”式的维修电子档案,对健全汽车维修数据记录、方便车主掌握车况、实现不同维修企业信息共享、促进二手汽车公平交易以及缺陷汽车召回监管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建立覆盖全国的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汽车维修大数据系统,为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4.破除汽车维修配件和技术垄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就汽车维修业而言,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汽车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垄断,成为制约我国维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从国际经验看,欧盟和美国均高度重视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通过相关立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不得对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实施垄断,值得我国借鉴。 《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措施和配套制度,显示了国家深化改革、坚决破除维修配件和技术垄断的坚定立场,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维修业乃至汽车后市场深刻变革,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最终使消费者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获益。 1)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 《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1月1日起,国产和进口汽车企业在新车型上市时,要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公平地向各类维修企业和相关经营者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2015年12月31日前,各汽车生产企业要公开全部在售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对于新车型上市三个月仍未有效公开车型维修技术资料的,一律撤销车型3c认证和有关《公告》。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汽车生产企业技术信息公开隋况进行督查。这项制度的出台,从根本上打破了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汽车后市场的人为分割和技术壁垒,各类维修企业均有机会获得原厂技术支持,夯实了行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2)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打破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消费选择权。鼓励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与维修服务协同、融合发展,不断创新经营和服务模式,提高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