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网络舆情分析教程:初级

封面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编著

页数:276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1533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舆情基础理论、舆情监测方法论、舆情产业论三部分, 所有数据及论点, 皆基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独家研究成果。其中涉及的网络舆情信息源、网络舆情价值判断、报告架构及撰写、舆情评论的写作等内容, 则来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几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者简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国内率先推出舆情分析师手册和案例库,并先后承接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新媒体蓝皮书、移动互联网蓝皮书等相关舆情报告,自2011年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与效果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研究》的多项子课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还推动了党政机关政务微博的开通和运营,联手人民微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以权威的一手数据为基础,推出一系列年度、半年度的“中国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与此同时,还推出微博报告周榜单系列,包括“副省级以上政府新闻办”、“公安”微博、“央企”微博和媒体微博等行业类排行榜,放大了主流声音,有效改善了网上舆论生态。
及时把握社情民意,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舆情服务和管理策略,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职责和优势所在。

本书特色

——网络舆情培训领域的权威之作——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专家的思想精华——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带你走进网络舆情分析课堂舆情研判分析成为互联网时代优秀社会管理的前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中国开辟了舆情工作的新领域,并引领着舆情分析在中国的发展。这部专著的出版正逢其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陈昌凤
当今时代,人们最离不开的是手机。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不开手机上的信息。这些信息铺天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梳理和研判,政府和企业就有可能遇到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阻力。因此,舆情分析成为政府和企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书的出版正是顺应了政府和企业这一迫切的需求。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王惠《网络舆情分析教程》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汇集多年实践经验与探索的精华,是系统介绍网络舆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书籍。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网络舆情的关键理论,提升舆情工作实操能力,洞悉网络舆情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同时,本书对于网络舆情监测、评估、预警、写作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梳理,是系统掌握网络舆情相关技能,在舆情行业快速入门的实操性宝典。
——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李彬内容全面,观念新颖,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兼备,紧密结合政府、企业工作实际,推荐这本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七年磨一剑的经典教程,非常适合从事声誉管理工作的朋友阅读学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传工作部(新闻办)副主任 王涛

目录

上编 舆情基础理论
第一章 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传播场域
一、两级传播论与多级传播论
二、网络舆情传播路径与扩散规律
三、议程设置与意见领袖
四、大众麦克风时代与两个舆论场
五、网络舆情中的新老媒体互动
第二节 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生成机制与演进模型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二、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与演进模型
三、次生舆情与舆情长尾
第三节 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一、网络生态背后的社会机理
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局部矛盾变得尖锐
三、社会突发事件发展的新特点
四、网民表达意见的“新公共领域”
第二章 舆情生成中的受众认知特点
第一节 先人为主
一、拟态环境中的信息加工与解读
二、网络语境中的刻板印象
第二节 信息接收的选择性
一、选择性注意
二、选择性接受
第三节 群体讨论中的心理效应
一、群体无意识
二、一边倒的群体意志
第三章 “大智移云”开启微传播时代
第一节 技术创新改变传播生态
一、置身“天地物人无缝联通”的时空
二、“大智移云”:催生变革的驱动力
三、全民报道:原子式分解的信息传播和消费
四、传播新常态下的三重复杂性
第二节 微能量的聚合与放大
一、舆论场的“长尾聚能”效应
二、“邻避设施”的公众沟通难题
三、个体情绪的传染和放大
四、蝴蝶效应与系统性风险
五、“第一扇破窗”的心理暗示
第四章 畸变形态的舆情:谣言
第一节 谣言及其传播规律
一、流言与谣言的区别
二、谣言产生的条件
三、谣言传播公式
第二节 网络自净机制
一、网络自净机制及其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 谣言的破解和治理
一、谣言破解
二、谣言治理
第五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舆情应对
第一节 舆情风险管理的特点、目标和原则
一、十年发展,舆情产业迈向2.0时代
二、舆情风险管理的特点
三、舆情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舆情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
一、黄金四小时法则:危机应对机制
二、舆论对冲机制:声誉管理长效机制
三、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第三节 舆情管理的大格局观
一、网络统一战线
二、寻求最大公约数
三、关注在地政治

中编 舆情监测方法论
第六章 网络舆情信息源
第一节 BBS和论坛
第二节 互联网网站
第三节 SNS社交网站
第四节 新兴社交类应用
一、微博
二、微信
第五节 新闻客户端
第六节 传统媒体新闻网站
一、体制内媒体
二、市场化媒体
三、境外媒体
第七章 网络舆情选题价值判断
第一节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基本素养
第二节 舆情选题类别分析
一、突发公共事件
二、六大关系
三、社会热点
第二节 舆情选题价值判断
一、新闻性
二、网络性
三、敏感性
四、可行性
第三节 舆情话题传播五维度
一、网民线上参与
二、网络名人参与
三、具有采编 资质媒体报道
四、商业门户网站推广
五、网民线下行为
第八章 舆情分析报告架构及规范
第一节 舆情分析报告基本分类
第二节 舆情报告基本规范
第九章 舆情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第一节 舆情概述
一、交代事件发展脉络
二、对相关报道数据进行呈现
三、媒体和网民主要观点体现
第二节 媒体关注度分析
一、媒体报道量统计
二、关键报道节 点分析
三、媒体报道分析
第三节 自媒体关注度分析
第四节 网民观点分析
第五节 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一、社会舆论构成偏差
二、样本内容分析偏差
三、样本统计指数偏差
四、客户偏差修正要求
第十章 舆情评论的写作
第一节 舆情评论的定义
一、舆情评论的定义
二、舆情评论包含的范围
第二节 舆情评论的体裁特征
一、舆情评论的体裁
二、舆情评论与新闻评论、网络评论的区别
第三节 舆情评论常用的手法
第十一章 网络舆情数据挖掘与分析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分析
第二节 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意义
一、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意义
二、人民网舆情软件平台
第三节 统计抽样方法
一、抽样的意义和作用
二、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分析
三、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四、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五、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第四节 舆情评估指标体系
一、意义
二、构建原则
第十二章 舆情研判及舆情工作体系
第一节 舆情工作机制
一、舆情工作机构
二、突发应急机制
三、新闻发布机制
四、舆情引导机制
第二节 舆情分析工具和图表制作
一、Excel制图
二、其他工具

下编 舆情产业论
第十三章 舆情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一、互联网舆情服务成为党和政府的耳目与决策参谋
二、互联网舆情服务成为企业的品牌顾问和发展助推器
三、舆情服务为其他社会单位提供发展支持
第十四章 舆情产业服务现状
一、舆情产业服务主体
二、互联网舆情服务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十五章 舆情产业的趋势和未来
职业教育是舆情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代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网络舆情分析教程:初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0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