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斯特凡·贝格尔(荷)克里斯·劳伦茨
页数:719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26820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把过去民族化:作为现代欧洲民族建构者的历史学家们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往往声称自己致力于摧毁神话,但自19世纪以来的民族历史所显示的则恰恰相反。这部作品比较了欧洲的民族历史学家如何处理事实与虚构间的对立关系,并展示了哪些叙事策略有助于成功书写民族历史。
作者简介
斯特凡·贝格尔(Stefan Berger),德国历史学家,生于1964年,现任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社会运动研究所所长,鲁尔基金会图书馆委员会主席,鲁尔大学社会史教授,主要研究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史学和历史理论、记忆和博物馆、比较劳工及工业遗产史,著有《英国工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and the German Social Democrats),《追寻常态:1800年以来德国的民族认同与历史意识》(The Search for Normal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n Germany Since 1800)等。
克里斯·劳伦茨(Chriz Lorenz),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与阿姆斯特丹大学学院德国历史文化教授,主要研究历史哲学、比较史学与高等教育政策,著有《边界交叉:历史与哲学的探索》(Przekraczanie Granic: Esejez filozofii historii i teorii historiografii)等。
相关资料
由孟钟捷教授领衔已经将此书翻译完成,将要出版,甚为欣喜,阅读译稿后,特写如下推荐意见。此书为德国和欧洲历史学家组织的多卷本种的一本,这套丛书的总主编均为目前国际顶尖级历史学家,各卷主编也同样如此。因此,作为质量很高,选题甚佳的此书能够列选进入这套丛书也体现了其学术价值。同样,就《把过去民族化》一书具体而言,此书集合了众多对各个专题均有研究的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撰写,从而使其学术价值颇高。
该书推进了一种研究范式,在对欧洲民族主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如著名学者霍布斯保姆等都在宏观的层面上来展开,而本书力图从微观史学出发,打通微观与宏观的差异和区隔,既在历史过程和内容上进行梳理叙述,又在理论和思想维度予以关照结合,因此推进了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民族认同、记忆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其学术价值很高,也示范了一种研究范式。这对于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该书按照专题性来进行展开,而且约请的都是对此有着研究的学者来撰写,因此,在研究内容上都有新见,推进了具体专题性的研究,使这本原作既选题较为广泛,又聚焦在一个主题。不仅在内容上对国内学界可以吸收其新的知识,其书写范式也将具有示范意义。
阅读了该译文后,译者不仅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而且对该书的翻译也投入精力,译文准确流畅,是为很好的译作。总之,本书学术价值很高,其学术范式,理论意义和内容上的充实都将会给国内学界带来收获。因此,特别期待该书能够早日出版,惠及国内学界。
本书特色
塔林大学文化史教授马雷克·塔姆(Marek Tamm)认为,《书写民族》有力证明了书写民族历史对欧洲民族认同形成的重要性,以多中心和多视角理解相互关联的历史。尽管书中采取了批判性的视角,但并非倡导放弃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对象,而是从方法论上放弃民族主义。贝格尔敏锐地捕捉到民族历史的矛盾本质:它既是侵略性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与仇外心理的温床,也是通向民族解放和民族自由的道路。该书也为当代欧洲提供了重要教训,作者们主张通过一种较弱势的欧洲集体身份认同建立包容性的欧洲历史文化,这或许是欧洲各国从集体身份认同造成的压迫与破坏性结果中解脱的一种方案。
目录
作者简介1
序言1
第一章 过去的叙事化:理论探讨并以魏玛共和国为例 扬·埃克尔36
第二章 双重烦恼:比较德国民族历史和魁北克民族历史的政治观点 克里斯·劳伦茨65
第三章 为民族历史设定场景 乔普·雷尔森93
第四章 一种紧张关系:18—19世纪德英两国的认识论与历史学 安格利卡·埃普勒116
第五章 20世纪初民族历史书写中的宗教战争:P.J.布洛克、卡尔·兰普莱希特、厄内斯特·拉维斯与亨利·皮朗 吉纳维芙·沃兰143
第六章 从异端到民族英雄:儒勒·米什莱的圣女贞德和弗兰蒂泽克·帕拉茨基的约翰·胡斯 莫妮卡·巴尔173
第七章 史学与政治:维多利亚时代的爱尔兰对近代早期的征服与宗教改革之解释 马克·卡巴尔202
第八章 叙述一个小民族的建立:爱沙尼亚“民族觉醒”史学中的异同性,1868—2005年 约尔格·哈克曼229
第九章 “科学”史学在东南欧的理论化及其实践(19—20世纪):施皮利顿·兰姆布罗斯和尼古拉·约尔加 艾菲·加济257
第十章 戏剧史与民族身份认同构建:以挪威与芬兰为例 伊洛娜·皮卡宁279
第十一章 民族、国家与帝国:英帝国与俄帝国的“新帝国主义”史学 安德鲁·迈科克与玛丽娜·洛斯科托娃307
第十二章 帝国的终结:英法史学中民族的非殖民化 罗伯特·奥尔德里奇与斯图尔特·沃德337
第十三章 由内而外: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与罗贝尔·阿隆在民族灾难解释中的形式目的 雨果·弗雷与斯特凡·约尔丹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