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丽勤 著
页数:328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26768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刑法帮助犯理论体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外刑法规定和共犯理论有别的预设立场出发,在比较50多个国家刑法共犯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共犯规定和大量共同犯罪案例,对我国刑法中帮助犯各重要理论展开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中提出的若干原创性观点,包括我国共犯参与体系的性质、帮助犯的处罚根据、片面帮助犯的具体类型和处罚路径等,均是目前学界尚未提出的新观点,对于整个共同犯罪理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研究共同犯罪理论不可以绕开的一本专著。
作者简介
黄丽勤,女,2001-2007年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到同济大学法学院任教、2010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16年起任法学院教工第一支部支部书记、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事案例评析》等多门课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共犯参与体系的性质
第一节 单一制与区分制的区分标准
一、关于各国采取何种共犯参与体系的常见观点
二、单一制的内涵与种类
三、区分制的内涵与立法目的
四、单一制与区分制的划分标准
第二节 我国的区分制说及其评析
一、区分制说与双层区分制说
二、对双层区分制说的评析
第三节 我国的单一制说及其评析
一、单一制说及其理由
二、对单一制说的评析
第四节 独特的中国共犯参与体系
一、中国共犯参与体系既非区分制又非单一制
二、中国刑法和区分制刑法认定共同犯罪的重心不同
三、分工定性与处罚原则相分离
四、分工分类法与作用分类法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德日刑法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困境及其解决出路
第一节 德日刑法正犯与共犯区分标准的常见学说评析
一、以因果关系理论为立论基础的区分学说及其评析
二、以构成要件理论为立论基础的区分学说及其评析
三、主观说存在与实质客观说相同的缺陷
四、分工分类法难以满足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五、正犯与共犯的区分难以适用于非典型形态
第三节 德日刑法区分正犯与共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立法中规定的共犯形态极不完整
二、以说明间接正犯的正犯性的能力作为衡量学说合理性的标准
三、不承认作用分类法导致区分标准无法满足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四、用重要作用作为区分标准导致分工分类与作用分类彻底混淆
第四节 德日刑法正犯与共犯区分困境的解决出路
一、增设组织犯和共谋犯
二、修改帮助犯和正犯的处罚原则
三、在刑法中明文规定作用分类法
第三章 中国刑法中的共犯独立性
第一节 应坚持共犯从属说与独立性说的基本含义
一、共犯的含义
二、共犯从属性与独立性的含义
第二节 我国关于共犯实行从属性的学说及其评析
一、共犯从属性说及其评析
二、共犯二重性说及其评析
三、共犯独立性说及其评析
第三节 中国刑法对教唆犯的规定仅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一、能否对《刑法》第29条第2款进行限制解释
二、《刑法》第29条对教唆犯采取了共犯独立性说
第四节 中国刑法中的其他共犯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一、中国刑法中的帮助犯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二、中国刑法中的组织犯了体现共犯独立性
三、中国刑法中的共谋犯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四、不应赋予共犯从属性和独立性过多的意义
第四章 共犯的处罚根据
第一节 责任共犯论及其评析
一、责任共犯论的主要观点
二、对责任共犯论的简要评析
第二节 不法共犯论及其评析
一、不法共犯论的主要观点
二、对不法共犯论的简要评析
第三节 因果共犯论及其评析
一、纯粹惹起说及其评析
二、修正惹起说及其评析
三、混合惹起说及其评析
第四节 目前共犯处罚根据论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无法完全说明各种特殊情形下的共犯处罚根据
二、与正犯和共犯区分标准理论的发展不协调
三、与共同犯罪本质理论的发展不协调
四、无法说明共犯未遂时的共犯处罚根据
第五节 多元化的共犯的处罚根据论
一、共犯的处罚根据应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
二、几种特殊情形下的共犯处罚根据
第五章 帮助行为正犯化研究
第一节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概念和类型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概念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范围的确定标准
第二节 帮助犯的量刑规则理论及其评析
一、区分绝对正犯化、相对正犯化与量刑规则说的观点
二、区分帮助行为正犯化与量刑规则说的观点
第三节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实行从属性问题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实行从属性的争议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罪名的成立与处罚有其独立性
第四节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修正形态问题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修正形态的可罚性问题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修正形态的罪名确定问题
第六章 帮助行为共犯化研究
第一节 帮助行为共犯化的理由
一、为了对片面帮助犯按帮助犯论处
二、为了对中性帮助行为进行处罚
三、为了提高定罪量刑标准以限制帮助犯的处罚范围
第二节 帮助行为共犯化相关理论
一、帮助行为共犯化与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
二、为帮助犯规定定罪量刑标准并不体现共犯独立性
三、是帮助行为共犯化而不是帮助行为正犯化
第三节 帮助行为共犯化的类型梳理
一、根据犯罪性是否明显所作的划分
二、根据不同行为类型所作的划分
三、根据与正犯有无犯意联络所作的分类
第七章 中性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
第一节 德日刑法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一、罗克辛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二、鸟尔斯·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三、松原芳博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四、松宫孝明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五、其他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第二节 我国刑法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一、张明楷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二、陈兴良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三、周光权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四、林钰雄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五、其他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第三节 判例中体现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一、日本判例中体现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二、德国判例中体现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第四节 中性帮助行为在中国应如何处罚
一、在中国处罚中性帮助行为缺乏刑法规定
二、哪些中性帮助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三、在中国应当如何对可罚的中性帮助行为进行处罚
第八章 片面帮助犯的处罚路径
第一节 片面帮助犯的概念和类型
一、片面帮助犯的概念辨析
二、片面帮助犯的常见类型
第二节 片面帮助犯可罚性的学说评析
一 些矗瓤“枷百霈.最闯Ei幽缸
二、片面帮助犯可罚性的学说及其评析
第三节 对片面帮助行为可以单独处罚
一、片面帮助犯有处罚的必要性
二、对片面帮助犯进行处罚具有可行性
第四节 对片面帮助犯应当如何处罚
一、对片面帮助犯不能以帮助犯论处
二、对片面帮助犯应以预备犯论处
第九章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研究
第一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概述
一、信息网络犯罪罪名体系概览
二、预备行为正犯化罪名的帮助行为正犯化罪名
三、对本罪的帮助与教唆一般不可罚
第二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一、本罪中的“明知”如何认定
二、如何认定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有无犯意联络
三、本罪的客观行为如何认定
四、司法解释对本罪定罪量刑标准的最新规定及其评析
第三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罪数形态
一、本罪与帮助行为共犯化之间的想象竞合
二、本罪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衔接适用
三、本罪是一个补充性罪名
附录一 常见帮助行为正犯化和共犯化规定
附录二 常见“明知”认定方式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国共犯参与体系的性质
第一节 单一制与区分制的区分标准
一、关于各国采取何种共犯参与体系的常见观点
二、单一制的内涵与种类
三、区分制的内涵与立法目的
四、单一制与区分制的划分标准
第二节 我国的区分制说及其评析
一、区分制说与双层区分制说
二、对双层区分制说的评析
第三节 我国的单一制说及其评析
一、单一制说及其理由
二、对单一制说的评析
第四节 独特的中国共犯参与体系
一、中国共犯参与体系既非区分制又非单一制
二、中国刑法和区分制刑法认定共同犯罪的重心不同
三、分工定性与处罚原则相分离
四、分工分类法与作用分类法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德日刑法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困境及其解决出路
第一节 德日刑法正犯与共犯区分标准的常见学说评析
一、以因果关系理论为立论基础的区分学说及其评析
二、以构成要件理论为立论基础的区分学说及其评析
三、主观说存在与实质客观说相同的缺陷
四、分工分类法难以满足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五、正犯与共犯的区分难以适用于非典型形态
第三节 德日刑法区分正犯与共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立法中规定的共犯形态极不完整
二、以说明间接正犯的正犯性的能力作为衡量学说合理性的标准
三、不承认作用分类法导致区分标准无法满足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四、用重要作用作为区分标准导致分工分类与作用分类彻底混淆
第四节 德日刑法正犯与共犯区分困境的解决出路
一、增设组织犯和共谋犯
二、修改帮助犯和正犯的处罚原则
三、在刑法中明文规定作用分类法
第三章 中国刑法中的共犯独立性
第一节 应坚持共犯从属说与独立性说的基本含义
一、共犯的含义
二、共犯从属性与独立性的含义
第二节 我国关于共犯实行从属性的学说及其评析
一、共犯从属性说及其评析
二、共犯二重性说及其评析
三、共犯独立性说及其评析
第三节 中国刑法对教唆犯的规定仅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一、能否对《刑法》第29条第2款进行限制解释
二、《刑法》第29条对教唆犯采取了共犯独立性说
第四节 中国刑法中的其他共犯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一、中国刑法中的帮助犯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二、中国刑法中的组织犯了体现共犯独立性
三、中国刑法中的共谋犯体现了共犯独立性
四、不应赋予共犯从属性和独立性过多的意义
第四章 共犯的处罚根据
第一节 责任共犯论及其评析
一、责任共犯论的主要观点
二、对责任共犯论的简要评析
第二节 不法共犯论及其评析
一、不法共犯论的主要观点
二、对不法共犯论的简要评析
第三节 因果共犯论及其评析
一、纯粹惹起说及其评析
二、修正惹起说及其评析
三、混合惹起说及其评析
第四节 目前共犯处罚根据论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无法完全说明各种特殊情形下的共犯处罚根据
二、与正犯和共犯区分标准理论的发展不协调
三、与共同犯罪本质理论的发展不协调
四、无法说明共犯未遂时的共犯处罚根据
第五节 多元化的共犯的处罚根据论
一、共犯的处罚根据应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
二、几种特殊情形下的共犯处罚根据
第五章 帮助行为正犯化研究
第一节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概念和类型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概念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范围的确定标准
第二节 帮助犯的量刑规则理论及其评析
一、区分绝对正犯化、相对正犯化与量刑规则说的观点
二、区分帮助行为正犯化与量刑规则说的观点
第三节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实行从属性问题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实行从属性的争议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罪名的成立与处罚有其独立性
第四节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修正形态问题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修正形态的可罚性问题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修正形态的罪名确定问题
第六章 帮助行为共犯化研究
第一节 帮助行为共犯化的理由
一、为了对片面帮助犯按帮助犯论处
二、为了对中性帮助行为进行处罚
三、为了提高定罪量刑标准以限制帮助犯的处罚范围
第二节 帮助行为共犯化相关理论
一、帮助行为共犯化与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
二、为帮助犯规定定罪量刑标准并不体现共犯独立性
三、是帮助行为共犯化而不是帮助行为正犯化
第三节 帮助行为共犯化的类型梳理
一、根据犯罪性是否明显所作的划分
二、根据不同行为类型所作的划分
三、根据与正犯有无犯意联络所作的分类
第七章 中性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
第一节 德日刑法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一、罗克辛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二、鸟尔斯·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三、松原芳博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四、松宫孝明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五、其他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第二节 我国刑法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一、张明楷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二、陈兴良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三、周光权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四、林钰雄教授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五、其他学者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第三节 判例中体现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一、日本判例中体现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二、德国判例中体现的中性帮助行为理论
第四节 中性帮助行为在中国应如何处罚
一、在中国处罚中性帮助行为缺乏刑法规定
二、哪些中性帮助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三、在中国应当如何对可罚的中性帮助行为进行处罚
第八章 片面帮助犯的处罚路径
第一节 片面帮助犯的概念和类型
一、片面帮助犯的概念辨析
二、片面帮助犯的常见类型
第二节 片面帮助犯可罚性的学说评析
一 些矗瓤“枷百霈.最闯Ei幽缸
二、片面帮助犯可罚性的学说及其评析
第三节 对片面帮助行为可以单独处罚
一、片面帮助犯有处罚的必要性
二、对片面帮助犯进行处罚具有可行性
第四节 对片面帮助犯应当如何处罚
一、对片面帮助犯不能以帮助犯论处
二、对片面帮助犯应以预备犯论处
第九章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研究
第一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概述
一、信息网络犯罪罪名体系概览
二、预备行为正犯化罪名的帮助行为正犯化罪名
三、对本罪的帮助与教唆一般不可罚
第二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一、本罪中的“明知”如何认定
二、如何认定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有无犯意联络
三、本罪的客观行为如何认定
四、司法解释对本罪定罪量刑标准的最新规定及其评析
第三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罪数形态
一、本罪与帮助行为共犯化之间的想象竞合
二、本罪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衔接适用
三、本罪是一个补充性罪名
附录一 常见帮助行为正犯化和共犯化规定
附录二 常见“明知”认定方式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