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福宝,周明浩主编
页数:175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72154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系统阐述了疫苗基本知识和免疫学原理, 疫苗制备与质量控制等知识。本书内容重点在于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特色
马福宝、周明浩主编的《社区预防接种实用手册/社区卫生工作实用丛书》收录了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与评价,从督导的意义、类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书内容重点在于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基层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者、相关临床医生等阅读参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目录
第二章 疫苗基本知识
第一节 疫苗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疫苗与微生物学
第三节 疫苗与传染病学
第四节 疫苗与循证医学
第五节 疫苗的应用与展望
第三章 疫苗接种的免疫学原理
第四章 疫苗制备与质量控制
第五章 预防接种的实施
第一节 预防接种机构
第二节 预防接种形式
第三节 免疫策略制定
第四节 预防接种方法
第五节 预防接种规程
第六章 安全接种
第七章 预防接种监测
第一节 监测的概念与要求
第二节 接种率监测
第三节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
第四节 疫苗动态监测与质量监测
第五节 冷链系统监测
第六节 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第八章 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第九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报告
第一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
第三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
第四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与评价
第十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处置原则
第十一章 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与评价
第一节 预防接种工作督导的意义
第二节 预防接种督导的类型
第三节 预防接种督导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统计学在预防接种督导中的应用
附录 江苏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参考文献
节选
《社区预防接种实用手册》: 二、具有群众性、社会性 免疫规划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它与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素质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免疫规划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人群,凡是有儿童的地方,都需要提供免疫服务,它的工作范围涉及千家万户。因此,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各项免疫接种措施的落实,需要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群众的支持配合才能完成。同时,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居民消费由供给型转为选择型,并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健康需求都会有很大的转变,这将会对免疫规划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免疫规划工作又是一项活动内容广泛、涉及面广的工作,受到地理、文化、交通、经济、卫生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卫生部门能单独完成,需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同宣传、教育、交通、电力、文化、财政、民族、宗教、妇联、残联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三、免疫规划工作的指令性、法规性 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因国家指令性规划而被确定下来。自“七五”规划起,免疫规划工作目标就被正式列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国务院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对计划免疫和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及控制麻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些由国家规定的指令性规划任务,有利于免疫规划的实施和发展,具有保护和约束作用。卫生立法、执法的加强以及法制建设的健全,要求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依法做好免疫规划工作。 四、免疫规划工作有严密的组织系统 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计划性强、实施步骤严密的工作,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我国的免疫规划组织实施系统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成。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目标的制定、组织协调及实施监督管理;疾控机构承担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评价及接种实施等工作。具体包括国家卫计委疾病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几个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承担有免疫规划工作任务,但又有各自的分工、任务和职能。每个层次的免疫规划组织都受本单位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同时接受上一级免疫规划组织的业务领导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向上一级报告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情况,从而形成一个免疫规划网络的组织实施系统。 五、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免疫规划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儿童。每天都有新生儿出生,都有新易感儿出现,因此,必须保证免疫规划工作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进行经常性的免疫接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的高免疫接种率,才能提高和维持人群免疫水平。在免疫规划针对疾病被消灭前,该疫苗的接种工作就不能放松,必须实行按日、周、月接种,使所有易感的适龄婴幼儿都能及时得到免疫保护。 六、免疫规划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强 免疫规划工作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是逐步从流行病学分离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对疫苗生产研制、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的制定以及对疫苗效果的考核评价等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免疫接种的实施,冷链设备的维修,流行病学、免疫学、病原学的监测等都需要严格的技术操作。因此,免疫规划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它涉及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制品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制冷机械学等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社会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方针、策略和手段更为明确,效果更为明显。就我国防治传染病而言,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比较,无论是传染病总发病率还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均有大幅度下降,对期望寿命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成就的取得,免疫规划(含预防接种)作为丰导措施之一韶到了巨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