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晓峰,谭刚毅编著
页数:357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121881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禹划“天下”为九州,荆州为其一。荆州的核心地域是鄂——便是湖北。 鄂,不但在自然地理方面具有优势,且在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军事地理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就人文言,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湖北就有了“郧阳人”的出现,其后又有了“长阳人”。迄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产生了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涌现了著名的彩陶文化——屈家岭文化。 令世人震惊的是,正是在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上萌生了人类哲学思想的巨大发现——一切事物之建构产生于阴阳两极——所谓“太极之两仪”——作为图像体现的“太极图”(双鱼)图形。
作者简介
李晓峰,教授、博上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安徽滁州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新建筑》杂志主编,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2015年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 作者长期从事建筑历史、建筑设计以及建筑遗产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省级重要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并完成建筑遗产保护以及当代聚落更新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数十项。作者主要著作有:《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2005)、《湖北传统民居》(2006)、《古建筑设计》(2008),《两湖民居》(2009)、《峡江民居》(2012)等。在重要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中国建筑教育奖(2014)。 谭刚毅,教授,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建筑学系主任,《新建筑》副主编。中国建筑史学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传统民居与乡土实践、近代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学术专著
本书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的李晓峰、谭刚毅教授编著的《湖北古建筑(精)》海涵了湖北的古城、镇、村落及宗教官观寺庙、陵墓·祠庙、会馆·戏场、学宫·书院、府第·寨堡·园林、塔幢·牌坊·桥梁、建筑营造·装饰等所有门类,一一到位,系列明晰。
各章开头先有综述,然后次第分节,依例录详,引读者依次入胜。
该书从综述到单例的录述、分析、评判,不但有充分的考古、史料、实测依据,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不失为研究湖北古建筑的学术珍本,为推动湖北古建筑的按门类再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一、地理
二、气候
第二节 历史与文化
一、历史沿革
二、文化特性
第二章 城镇与村落
第一节 古城
一、荆州古城
二、襄阳夫人城
三、襄阳城
四、上津古城
五、唐崖土司城遗址
六、城门谯楼
第二节 村镇聚落
一、十堰市张湾区黄龙古镇
二、蒲圻羊楼洞
三、罗田屯兵堡
四、红安七里坪
第三节 村落
一、大冶水南湾
二、通山宝石村
三、通山江源村
四、麻城市木子店镇石头板湾
五、大悟熊家畈村
六、红安县华家河镇祝家楼村
七、罗田县九资河镇新屋垸
八、竹山三盛院
九、利川鱼木寨
十、宣恩彭家寨
十一、利川大水井
十二、阳新太子镇大屋李
十三、京山绿林镇吴集村
第三章 宗教建筑
第一节 道教宫观
一、武当山道教建筑群
二、荆门白云楼
三、荆州玄妙观
……
第四章 陵墓与祠庙
第五章 会馆、戏场、学宫、书院
第六章 府第、寨堡、景园
第七章 塔幢、牌坊、桥梁及其他
第八章 建筑营造与装饰
湖北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