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封面

作者:黄崇珍,张朝辉,刘毅主编

页数:192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61119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储备等内容, 共十章。

目录

第一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 外汇概述
第二节 汇率概述
第三节 汇率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外汇管制

第二章 汇率制度
第一节 固定汇率制度
第二节 浮动汇率制度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三章 外汇交易
第一节 外汇交易
第二节 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第三节 套汇与套利交易
第四节 外汇期货交易
第五节 外汇期权交易

第四章 外汇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二节 外汇风险管理概述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第五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节 国际收支失衡
第四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五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七章 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国际外汇市场
第三节 国际货币市场
第四节 国际债券市场
第五节 国际股票市场
第六节 国际黄金市场

第八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供给与需求
第三节 国际储备体系
第四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五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第九章 国际融资
第一节 国际融资概述
第二节 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国际融资的经济绩效
第四节 我国国际融资

第十章 国际结算
第一节 结算工具
第二节 结算方式的汇付和托收
第三节 结算方式的信用证付款
第四节 结算方式的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
第五节 国际保理与出口信用保险
第六节 不同结算方式的选用

参考文献

节选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四节 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概述  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外汇管制也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限制的一种国际贸易政策。外汇管制分为数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通过控制外汇总量达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后者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调节进口商品结构。一般由政府授权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另外成立专门机构作为执行外汇管制的机构。如1939年英国实施外汇管制后指定英国财政部为决定外汇政策的权力机构,英格兰银行代表财政部执行外汇管制的具体措施。意大利设立了外汇管制的专门机构——外汇管制局。除官方机构外,有些国家还由其中央银行指定一些大商业银行作为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并按外汇管制法令集中办理一切外汇业务。  外汇管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国际货币制度陷于崩溃,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参战国都发生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本币对外汇率剧烈波动,大量资本外逃。为集中外汇资产进行战争、减缓汇率波动及防止本国资本外流,各参战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都取消了外汇的自由买卖,禁止黄金输出,实行了外汇管制。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消外汇管制的国家又重新实行外汇管制,一些实行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纷纷实行外汇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实行外汇管制,1932年,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也相继实行了外汇管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战国立即实行全面严格的外汇管制。1940年,在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1个国家没有正式实行外汇管制,外汇管制范围也比以前更为广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基于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继续实行外汇管制。  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欧各国经济有所恢复,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从1958年开始,各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货币自由兑换,并对国际贸易收支解除外汇管制,但对其他项目的外汇管制仍维持不变。  1961年,大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表示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所规定的义务,即避免外汇限制而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但时至20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外汇管制,即使名义上完全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仍时常对居民的非贸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资本项目收支实行间接的限制。  二、外汇管制措施  (一)对贸易外汇的管制  由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贸易外汇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占比最高的项目,对国际收支状况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尤其是逆差国,通常对贸易外汇收支实行比较严的管制,目的是集中出口外汇收入,限制进口外汇支出,实现贸易收支平衡。  1.对贸易进口外汇支出的管制措施  (1)进口许可证制度。规定货物进口,必须先向有关当局申请核发进口许可证,只有取得进口许可证,才能向外汇银行购买外汇。  (2)进口限额制。外汇管理机构按计划给进口商分配进口额度,进口商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进口总额不得超过分配的限额,银行也只在限额内供汇。  (3)进口预交保证金制。要求进口商必须向指定银行预先存入一定数量的进口货款,才能购买外汇。  (4)征收外汇税。进口商购买外汇时征收一定的外汇税,以提高进口成本加以限制。  (5)进口专营制度。规定所有商品或某些商品的进口由国家指定的专营机构办理,其他未经批准企业不得参与。  2.对贸易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  (1)出口许可证制度。出口商出口货物,必须先向有关当局取得出口许可证,出口所得外汇必须卖给指定银行,不准私自持有或买卖。  (2)为鼓励出口,由国家银行提供出口信贷支持,财政给予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  (二)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不属于商品进出口贸易的经常性外汇收支,统称为非贸易外汜,如运费、保险费、邮电费、利润、股息、利息、专利费、稿费和旅游费等。对属于商品进出口贸易从属费用的,一般与贸易外汇管制方法相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要及时售给政府指定银行,支出要经外汇管制部门审查核准后才可购汇。总之,非贸易外汇的管制原则是:对收入管制较松,对支出管制较严。  (三)对资本输出输入的管制  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资本输出输入的管制也不尽相同。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一般对资本输出输入没有管制,但当资本流动足以影响到本国物价、汇率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时,也会采取管制手段。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充足,资本过剩,一般不鼓励资本输入,但鼓励资本输出。为限制资本流人,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对吸收非居民存款的银行要缴纳较高的存款准备金,对非居民本币存款不付利息;控制本国企业向外借债;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有价证券等。发展中国家国力较弱,外汇缺乏,为发展本国经济,往往采取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政策,如对直接投资者给以税收、劳动工资、工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限制资本外逃,规定到国外投资要经外汇管理当局批准,禁止携带有价证券出境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0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