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三部曲-(全三册)

封面

作者:张者

页数:1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201129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桃李》《桃花》《桃夭》是张者的“大学三部曲”。 “大学三部曲”是张者的代表作。第一本《桃李》2002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因为首次写商业化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引起了广泛关注。杨绛先生看了之后说,从《围城》到《桃李》,文化人群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的精神上的变化,令人惊奇。也因为这本书,张者被誉为“第一潜质的青年作家”。2007年,他出版了第二部《桃花》。2015年,他又出版了《桃夭》,讲述法理与诗情的摩擦,俗念与心灵的磕碰,当代知识分子的挣扎与突围。

作者简介

张者,本名张波,男,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桃李》、《桃花》、《零炮楼》、《老风口》,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朝着鲜花去》,散文集《文化自白书》等。曾获多种文学奖。

相关资料

 

张者作为一个小说家,一直游离于各种文学潮流以外。而对于张者,这既是一种文化选择,也是因为他的性情使然。

——新浪网

当今天的人们搭着欲望的列车奔驰、法律和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的神圣光圈完全被撕毁、理想和爱情完全沦落,小说的使命已不再传言载道、泡沫文字充斥报刊时,张者小说的出现无疑是个怪异的跳跃的精灵,他以诗性的语言、深刻的故事和时效性的内容给读者展现了当下大千世界。

——光明书评网

 

张者的大学三部曲在法的语境下讲述知识分子的追求,展示知识分子个体利益发生的一种巨大的冲突和分裂,这是一项很严峻的思考,同时,在其严峻中呈现出的表面,我们看到的是法的游戏。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

张者的大学三部曲专写知识分子。尤其是他笔下的60后知识分子,尽管身处商业大潮的冲刷,和前辈在精神上仍有某种承继,他们一方面不能免俗,一方面又在思索,也许有一天,他们的价值观会发生更显著的改变。

——胡平(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在这三部作品里面,中国十几年的社会变迁,大学校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大学校园的师生又产生了怎样的精神困惑和心理变化,显然都是张者关心的问题,张者有充分的现实意识,也有历史意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记录一代人,从天之骄子变成青花瓷片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张者这方面的价值在当下的文坛,也是独树一帜的。

——应红(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

张者对于人性有强度,他吸引我这个地方,就是这个。他对邪恶强烈的兴趣,这个兴趣很难得,一般人不敢太深,他会很迷恋这个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对于邪恶是有正义感的,他最好的地方就是敢于去写这种幽暗的邪恶。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

“大学三部曲”实际上是讲知识分子精神的衰败史,我觉得是了不起的贡献。在这些人物关系中,表面上也很喧嚣和热闹,但是你发现任何人和任何人内心隔的很远,没有最真实的交流,这个是当下知识分子处境特别真实的东西。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

张者在“大学三部曲”中表现出来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就是讽味,或者说讽味写作。他这种写作你看起来是带一点很不正经,但是其实是把庄严跟诙谐这些东西打通,交流在一起,这些东西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但是他做的是非常好的。

——白烨(著名评论家)

本书特色

1、在整个80年代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是宝贝,这宝贝就像一个美丽的青花瓷器,这瓷器是那么光彩照人,又是那么脆弱,就在80年代即将过去的1989年,一夜之间这瓷器一不留神被打碎了,碎的是那样彻底,无法修复,我们都成了碎片。

2、我们见证了80年代的过去,迎接了90年代的到来。没想到80年代和90年代是那样不同,泾渭分明。

3、所有对往事的回忆都是为了证明现在的存在以及我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4、时间让恩恩怨怨都酝酿成了“亲情”。

5、无钱的同学在同学会上反而很嚣张,有种流氓无产者的气象。

6、人有了压力身上便显现出了勃勃事业心。

7、所谓信仰不就是为了给内心寻找一块地方吗,用什么仪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仪式适合自己,能使内心得到安宁和平静。

8、想找到青春的痕迹,却看到的都是老年的影子。

节选

  《桃夭》:  喻言当年可没少混进女生宿舍。混进女生宿舍其实很简单,就是交叉掩护,一个和楼长说话,遮挡视线,一个偷偷溜进去,往往是邓冰掩护,喻言上楼。按理说喻言找蓝翎和邓冰没有任何关系,可喻言表示援手邓冰和赖武竞争张媛媛,这样两个人成了同盟。喻言的女朋友蓝翎和张媛媛住上下铺,这无疑是邓冰的希望。为此,在整个冬季和春季,邓冰乐此不疲地帮喻言混进女生宿舍,这事一直到了夏季的某一天嘎然而止,喻言从此再也不敢上女生宿舍了。  那天,天气已经很热,喻言在邓冰的掩护下照例去找蓝翎,上了女生宿舍楼,来到走廊上。喻言发现有些不对劲,在长长的宿舍走廊上,地上铺满了凉席,许多女生或躺,或立,或蹲,或坐,有看书的,有说笑,有聊天的,有挂着耳机听音乐的,有压腿的,有扩胸的,还有双腿贴墙练倒立的……关键是这些女生无一例外都穿得极少,穿三点式就算多的了,有的只穿短裤,袒胸露乳,有的连短裤都没穿,裸体在走廊和水房之间穿行,像神话故事中的山鬼……女生的胳膊和大腿让喻言头昏目眩,双乳让喻言鼻子喷血,太白的臀部让喻言窒息。喻言见状有些发愣,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被一个练倒立的女孩看见,女生一声惊叫,从墙上翻将下来。  喻言还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一脸惊恐状。女生已经乱成一团,大惊失色的女生齐声尖叫。饮料瓶、易拉罐、书本、文件夹、衣架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横空飞来,劈头盖脸,期间还伴随着吆喝,色狼、打色狼呀……  喻言抱头鼠窜,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窜下楼去,其仓皇程度犹如丧家之犬。其实,当时蓝翎和张媛媛都认出了是喻言,张媛媛拍着胸口笑得前仰后跌,蓝翎拿手掩着嘴,表情不安,却不敢吭声。有女生问张媛媛是不是认识,找谁的?张媛媛笑着摇头,说不认识,不认识。这样,蓝翎才轻轻吁了口气。  从此,喻言再不敢混进女生宿舍了,就是楼长不拦喻言也不上了。邓冰曾问喻言,怎么不上女生宿舍了,我掩护你。喻言说,女生宿舍夏天去不得,要挨打。喻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邓冰,邓冰笑了半天,笑过了还笑。  30年过去了,喻言又要混进女生宿舍,两人把自行车锁上,往那院子里走。喻言说我就是好奇,想看看谁占了俺家蓝翎的窝。邓冰笑喻言不要脸,那蓝翎都30年没有见面了,喻言还自称是“俺家的”,还不知道是谁家的老婆呢。喻言让邓冰闭嘴,不要破坏这寻觅的感觉。邓冰陪着喻言来到了宿舍门口,有些胆怯了,说你真上去呀,你真敢上女生宿舍了吗?喻言抬头望望天,说今天天气预报说是多云转阴有小雨,气候条件还是允许的。现在是仲秋,气温低,要是气温高了就不敢了。邓冰说,还是别冒险,不值得呀,过去混进女生宿舍是为了看女朋友,现在是为了看女朋友睡过的床,冒险的价值是不同的。  喻言说你肯定懒得看谁占了你前妻张媛媛的窝。邓冰说哪怕是被狗占了呢,管我屁事。  喻言不由摇头叹气,认为邓冰还没有化开呀。邓冰说爱一个人不会轻易忘记,恨一个人更不会轻易忘记。邓冰无奈地望望喻言说,一个床有啥看的,真有病。  喻言很顺利地混进了宿舍,楼门口根本没见楼长的影子。再说,喻言和邓冰在楼道里还见有男生大摇大摆地上楼呢。喻言拉着邓冰一起上楼了,喻言说30年了,难道这男生不能进女生宿舍的规矩也改了。邓冰说,改了好,现在就是要改革开放嘛,不要把女生看得这样死,关起来,到时候嫁不出去。两个人轻车熟路地找到了蓝翎和张媛媛曾经住过的宿舍,喻言轻轻地敲了下门,一个男生开门望着喻言问你找谁?喻言和邓冰交换了一下眼色,心想这男生在女生宿舍,肯定是来找女朋友的。喻言用一种暧昧的目光望着男生,想在男生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当那男生再一次问你找谁时,喻言一时语塞了。  找谁呢?喻言无法回答对方,总不能说是找床吧。男生见喻言不回答自己倒也大方了,主动敞开了宿舍门,把喻言和邓冰往宿舍里让。喻言见宿舍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女生坐在床角处,正一边整理着自己的乱发,一边打量着喻言和邓冰。喻言打招呼:同学,你好!  女生回答:大叔,你好!  女生叫喻言大叔,让喻言愣了一下,心中不悦也不好说,只有独自烦恼。  男生说你要找的人可能不在,都踢球去了。  喻言没太在意男生说什么,进了宿舍便被一股臭袜子味拿住了,熏人。喻言心想这女生宿舍也太……四处打量了一下,觉得不对头,这分明是男生宿舍嘛,整个宿舍没有一点女生的温馨和粉红。  那男生回答,这确实是男生宿舍,从我入校到现在都三年了,一直是男生宿舍。喻言不悦,说才三年呀,在30年前这都是女生宿舍了。男生笑笑,说30年前呀,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  喻言望望女友曾经住过的床,迫近了,发现那床上靠墙边码了半墙书,能躺人的地方堆着被子和换洗后没洗的衣服。喻言不甘心,闭着眼睛凑上去,深深地吸了口气,昔日女友的如岚气息已经荡然无存,一股粗壮的浊气扑鼻而来,呛得喻言喘不过气来。喻言转过身来,疾步而出。  喻言和邓冰走出曾经的女生宿舍,来到院内,见那昔日的腊梅不见了,芭蕉树也没了踪影,代替的是几棵新栽的银杏。喻言叹了口气说完了,完了,把好端端的清雅之地糟蹋了,怎么能把女生宿舍改成男生宿舍呢。这是哪个王八蛋改的,一点环保意识都没有,简直就是破坏了人文环境。  邓冰不明白喻言哪来的火,女生宿舍咋就不能改男生宿舍呢。女生住了男生就不能住?好像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吧。喻言说,在这点上还真要学学人家北大,北大的燕园内有好多院子,那些院子有的就是原来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当年,冰心就住过。人家都没把女生宿舍改为男生宿舍。都成了文、史、哲各系的办公室,中文系就在五院,这多好。咱们学校怎么能让一群臭小子把好好的静雅之地污染了呢。更有甚者,校方居然把男生宿舍改成了女生宿舍,这一改,就相当于把一些如花似玉的女生都赶进猪圈里住了。  邓冰觉得喻言不可理喻,都成花痴了,有贾宝玉的情怀。骑车离开后,喻言还在喋喋不休,愤愤不平。说,保存名人故居是有道理的,怀念往往是从故居开始的。邓冰说女生中有名人吗?也许蓝翎对你来说是名人,可是她的故居有保存价值吗?邓冰认为喻言念的不仅仅是前女友,念的是自己过去的青春岁月。邓冰还说,你这样念她,她又不知道,要是我,就去找她,不就是在云南嘛,既便是在国外又如何。  喻言说你这就俗了,念是念,找就不必了。  邓冰说你这样念念不忘有什么结果?  喻言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邓冰叹着气,说你也忒俗气了,这种自我安慰都用烂了。  《桃李》:  现在看来,在八十年代我们老板成为文学青年是十分正常的事,加之他又是中文系的,正处在文学的中心位置,在文学的风头浪尖上,年轻气盛的他不出风头才怪呢。老板不但是一位文学青年和校园诗人,而且还是诗社的负责人。更重要的是老板还是一位文艺骨干,是大学演出队的成员。老板的拿手好戏是吹箫。每当节日来临学校需要演出时,老板的“箫配诗”和“诗配箫”是两个保留节目。这两个节目的主次老板分得十分清楚,绝不混淆。箫配诗是以箫为主,而诗朗诵是为了伴箫。那往往是某一首古诗词,是为了深化箫声之主题,说穿了是为了点题用的。比方:如果邵景文要吹那首叫《寒山寺》的古曲,当洞箫声声、如泣如诉之时,便有一位叫曲霞的女生从幕后出来,朗诵那首叫《枫桥夜泊》的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时箫声呜咽,深沉悠远,幽寂的气氛渲染使全场寂静无声。人们眼前出现了水乡多彩的景物和秋夜箫瑟的景象,一幅秋夜、孤舟、游子愁的多层次画面。这时后台会有同学敲一下钟,让钟声为箫音点缀。可惜,那钟声太清脆了,有些突兀。过分清脆、晴朗、欢快、明亮。这多少有些影响同学们的欣赏氛围。不过没关系,那时是八十年代,没有人敢去消解古典的诗意。虽然大家觉得那个,也不敢喷出笑声。  接着便是诗配箫了。诗配箫是以诗为主,箫为诗伴奏,箫为诗烘托气氛。朗诵的诗是邵景文的作品,那首诗叫《麦田》。而朗诵者还是那位曲霞。幕布拉开,蓝色的光芒洒满舞台,那位叫曲霞的报幕员会用很舒缓的声调报幕:  “诗朗诵,作品:《麦田》,作者:邵景文,朗诵者:曲霞,箫伴奏:邵景文。”  全场鸦雀无声。这时的舞台上空无一人,只有蓝色光静静地等待着。箫声起了,从后台传来。邵景文穿长衫,方口布鞋,缓步入场,边走边吹。当邵景文步入那蓝色聚光灯之下时,全场掌声雷动。邵景文坐在那蓝色光环中心,像五十年代一位忧国忧民的“愤青”。那箫吹得呜呜咽咽像风吹过麦田。这时曲霞白衣飘飘地上场,她飘到邵景文身边,立于邵景文之后,一双柔手轻轻搭在邵景文的肩部,开始朗诵《麦田》:是神为冬天刻意的绿化  是天地赠予劳动者的草坪  从脚下铺向天涯  一望无际,一望无边  只有阳光敢在麦田里散步  只有农人有资格在那里午休  有两只鸟儿误入麦田  一只衔起往年的麦粒  另一只却矢口否认曲霞那声情并茂的样子,同学们在台下一看就明白了,这两个肯定有一腿。曲霞是经济学院的,她虽然学的是经济却也是一位文学青年,关键是曲霞还是一位漂亮的文学青年,一位女诗人。她是我们老板邵景文的第一个女朋友。  无论是箫配诗还是诗配箫都十分精彩,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在同学们中引起了轰动。作为校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兼记者,曲霞还为邵景文录制了节目,并且对邵景文进行了采访。以下是曲霞对邵景文的访谈。曲霞(以下简称曲):“你吹箫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邵景文(以下简称邵):“初中的时候。”  曲:“谁是你的老师?”  邵:“我父亲。”(邵景文当时用了一句家乡话回答,说:“是俺爹。”后来这句话被重录了一遍。邵景文便改用了纯正的普通话。开始邵景文不愿改,说我从来都叫爹,没叫过父亲。曲霞说,这句话太土,在校园里应当提倡普通话,要是大家都讲家乡话,同学们就无法交流了。)曲:“这箫的古谱是你父亲整理的吗?”  邵:“是。”  曲:“那你父亲一定像西部歌王王洛宾那样,是生活在民间的音乐家?”  邵:“我父亲大字不识一斗,是个睁眼瞎。”  曲:“那他怎么整理这散失在民间的古谱呢?”  邵:“靠死记,我父亲吹箫是我爷爷教的。”  曲:“那吹箫是你家的祖传了?”  邵:“是的。”  曲:“那你们祖上肯定是有钱人,是地主吧?”(曲霞问过这句话后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说,请原谅我用了这个名词。这个词会带给人们不好的回忆。不过,现在改革开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地、富、反、坏、右的帽子都摘掉了。)邵:“我祖上不但不是地主,恰恰相反,是名副其实的贫农。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要饭的,一直到我父亲这一辈。就是靠吹箫要饭,不会吹箫就没有饭吃。”  曲:“噢——”  邵:“我考上大学后,父亲把箫传给我了,说咱邵家再不用靠吹箫要饭了。你把箫带上,不要忘本,好好学习……”采访到此结束,广播里便有了箫配诗,诗配箫的录音。  每到黄昏之时,那箫声依旧。散步的同学面对着黄昏一遍又一遍地听那箫声。由于同学们知道这箫是邵景文家要饭用的,心中便增添了一些沉重。  《桃花》:  讲座完后,老板在师弟的引荐下和刘曦曦认识了,然后黄总在咖啡厅请大家喝了杯咖啡。送走黄总和刘曦曦后,大家陪方正先生在校园里散步,师兄表达了对黄总的看法。师兄说,黄总的过分热情有些可疑,他会不会拉你下水?我们听师兄这样说都哈哈大笑。方正先生也笑着反问师兄:“他拉我下水干什么呢,他的目的是什么?”师兄把当年邵景文的情况告诉了方正先生。  方正先生说,我和当年的邵景文不同。邵景文的专业是民法,研究民法的教授往往要兼职当律师,挣钱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诉讼中研究案例,我相信当年邵先生搞律师事务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方正先生说,我搞的专业不需要通过诉讼去研究案例,所以我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别人打官司兼职当律师。师兄说,邵景文刚开始也不太愿意给人家打官司,只是后来没有挡住金钱的诱惑。方正先生笑笑,说现在和过去不同了,过去一个教授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出租车司机,知识的价值严重被低估,知识分子太穷了,有点钱就能把一个教授收买。现在一个真正有成就的教授年收入至少在十万以上,如果加上稿费有的年收入在几十万,还有科研经费,一个项目下来就是几十万上百万,这钱虽然不能揣进腰包,但是可以比较自由的支配;加上国家一次又一次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住房问题已经解决,有些教授还买了车子,基本没有大的花钱的地方了,你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当然你不要和企业家比钱多,大家的价值观不同。企业家的挣钱已经不是为了自己消费了,那是他事业成功的标志;一个教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有科研成果,带出好的弟子。如果一个教授整天只向钱看,你干脆改行搞企业。很多著名教授搞企业都很成功呀,身价上亿的有的是。每个人的定位不同,我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搞学术,教书育人。  听了方正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放心了许多,不过,师兄还是提出了“保卫导师”的建议。师兄说,老祖宗说“子不教,父之过”,那么导师不保,弟子之过呀!导师出事弟子是应该负一定责任的,当年就是邵景文的弟子对邵景文关怀不够,如果邵景文的弟子们对邵景文和宋总的过分接近进行善意的提醒;如果弟子们对邵景文和孟欣的关系进行干预,或者搞些阴谋诡计设置一些障碍,邵景文也不会越陷越深,最后落到那么惨的下场。吃一堑长一智,说什么也不能让咱们的导师出事了。  听了师兄的话,大家又笑了,大家觉得师兄在开玩笑。没想到方正先生自己却当了真。方正先生很赞赏师兄的提议,认为在现代社会,导师应该接受弟子的监督,这是一件好事。大家时刻都可以提醒自己老师小心陷阱,遇事也可以出出主意,这在现代社会是必要的。  在老板的鼓励下,师兄当场就提出了保卫导师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方正先生每次出去开会什么的,必须有一个学生陪伴,负责照顾方正先生的工作、生活,就像秘书一样;和秘书不同的是,陪伴方正先生的同学还要成为方正先生的贴身护卫,这个护卫和一般的保镖不同,主要是防备的是从各个方向袭来的糖衣炮弹,特别是金钱、美女的攻击。  我们觉得师兄今天没有见到大二女生心中不甘,心情不爽,他这是在发泄,我们只能陪笑。到后来师兄居然又提出陪同导师只能由男生,女生不行,这遭到了师姐柳条的当场反对,柳条师姐当真了,师姐柳条说:“保卫导师,人人有责。凭什么不让女弟子陪伴,这是重男轻女,封建。”平常师姐柳条说话还是有些权威的,因为她是方正先生的女博士。师姐柳条原来是邵景文先生的弟子,邵景文出事后她考上了方正先生的博士。  师兄告诉柳条师姐,不是封建,是实在不方便。导师出去住宾馆男弟子陪同可以住一个房间,女弟子还要另开一个房间。这太浪费。你总不能和导师住一个房间吧。  柳条说:“住一个房间也没什么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自己父亲住在一起有什么呀。”  大家望望柳条都吓了一跳,心想这“70后”还贼心不死呀。柳条不这样说我们还不警惕,她这样一说,我们更不能用她了。她居然有和导师同宿一室的想法,这不是把导师放在热锅里煎熬嘛。  在我们看来这本来是一个玩笑,是师兄的发泄,没想到事后传到了师母吴笛的耳朵里,师兄的意见得到了师母由衷的赞成。师母说:“如果你们男生陪不过来,我还可以陪。坚决反对柳条陪方正出差。师母这样大家连笑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玩笑如果任由其演变下去,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回到宿舍师兄认真批评了一下师弟,说师弟介绍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认识方正先生。师弟当然不服气,说师兄是因为没有见到大二女生,心中不顺,才搞出这么多的事。师兄对师弟的反驳不屑一顾,说能不能见到大二女生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导师。  师兄的担心第二天就被化解了。  黄总和刘曦曦给方正先生送来了请柬,原来是想请方正先生为他公司的员工搞讲座。  当时,方正先生就和师兄交换了一下眼色,仿佛在说你多虑了吧!师兄把眼睛望在别处,有些不好意思。方正先生当场就答应了黄总,还夸黄总有远见。  方正先生问刘曦曦给员工讲什么?刘曦曦说,你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你现在是法学家,研究公司法、证券法,我在网上看了你的简历,你本科时学的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时的专业是公司法,读博士时的专业是证券法。你可以讲经济学的内容,也可以讲法学的内容,不过讲得别太深,太深了员工听不懂。  方正先生说,你们真是有心人呀,方正先生说,其实政治、经济、法律是无法分开的,特别是经济和法律,经济学和经济法学,证券和证券法这些学科都是互相交叉的。  知道了黄总的目的,师兄算是解除了警报。大家再看黄总觉得人还是挺好的,为人热情、大方,挺儒雅的。师兄望望刘曦曦,虽然觉得她和黄总之间的关系暧昧,但这已经不是师兄能关心的了。现在大款都有小蜜,没有小蜜的反而不正常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三部曲-(全三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