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承礼主编
页数:40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17282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30年来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领域知名学者关于“分权与央地关系”这一重要主题的研究成果汇编, 涵盖了分权的两个维度: 财权与事权、分权改革与央地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域外经验等五个专题。
作者简介
周红云,社会学博士,研究员。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创新研究室主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主编。“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项目核心成员,“中国社会创新奖”组委会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硕士,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曾经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等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资本、公民社会、社会治理、社会创新与政府创新。出版专著《社会资本与社会治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和《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治理改革》,编著《社会资本与民主》、《社会管理创新》、《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集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集粹》,译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英]安东尼吉登斯著)、《为社会学辩护》([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企业家的战略工具》([美]格利高里·迪斯等),发表学术论文百篇。
刘承礼,安徽宿松人,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他分别于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系、四川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系访问学习。近年在财政结构和政府间关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乡村治理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译文10余篇。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乡发展一体化视野下市管县体制与省直管县(市)体制的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局社科重点项目“基于财政分权理论的分权化治理问题研究”。
相关资料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在中央编译局的支持下于1985年创刊,迄今已经30周年。杂志创刊正值经济改革全面展开之际,30年来一直与中国改革同行。30年后的今天,我国改革又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一如既往,汲取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为大转型做出新的贡献。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创刊主编之一)
杂志在创刊之初目标就很明确,不搞“主义”的比较,不去评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而是要作体制的比较研究,通过各个体制的比较来吸取经验,探索中国如何从计划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怎样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荣敬本(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部研究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主编之一)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在中国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伟大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精神生活的复兴,以及源自全球社会科学新思想的传播都作出了贡献。……且让我用两句话总结我给《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的作者和读者发出的信息:后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从该词的原义来看)已经完结;从事“比较社会研究”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迫切。
——[美]雅诺什·科尔奈(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本书特色
《分权与央地关系》汇编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30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代表性论文。全书分为“分权的两个维度:财权与事权”、“分权改革与央地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域外经验”等五个专题,以财权与事权在政府间的划分为切入点和主线索,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调适过程的探索,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包括简政放权在内的政府间关系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