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暖乎乎著
页数:176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212741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思维导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融入到了作者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因为思维导图,作者的人生有所转变。思维导图背后是一种问题解决式(problem-solving)的思考模型,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找出问题、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画图过程中不断发散思考,直到逼近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作者简介
暖乎乎,在某咨询公司从事市场研究工作,服务过的客户包括:奔驰、可口可乐、耐克、英特尔、腾讯、阿里等。
2008年以来,暖乎乎用手绘思维导图做成过很多事情:找工作、列计划、做决定、写笔记、第一物、整理创作思路、罗列人物关系……
手绘思维导图给暖乎乎带来了太多积极而美好的改变:
l 第一份工作利用思维导图,跨专业进入向往的营销咨询行业;?
l 第二份工作利用思维导图,零基础转行,加入第一的定性研究公司;?
l 用20元的DIY思维导图礼物,打动身价过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l 在豆瓣分享思维导图,被10000+豆友关注;?
l 在知乎解答思维导图问题,得到1500+赞同,被《知乎每周精选》收录;
l 在清华大学EMBA讲座、果壳网“万有青年烩”、Evernote印象笔记分享会、趁早读书会等活动上做思维导图主题演讲。
l 在果壳网旗下的“在行”提供一对一思维导图咨询,用思维导图帮助各行各业的人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个人网站:nuanhuhu.net
微信公众号:暖乎乎
思维导图咨询:http://www.zaih.com/mentor/84743799/
相关资料
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挖掘个人核心优势
2012 年 6 月,间隔季回来,我开始重新面对现实生活。确切地说,是万分艰难地重建我的生活。
99 天的间隔季,我去了西南部做志愿者、去了印度独自旅行、带爸妈在国内游玩。辞职之前,我既害怕又兴奋。害怕是因为我把自己推向了巨大的未知里,没有工作、没有居所、感情飘忽不定……完全无法想象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兴奋是因为我对即将发生的、未知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体验完了,回归现实生活,每天思考的头等大事便是——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喜欢的工作?我适合的工作?我既喜欢又适合的工作?如果有第 3 种,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干想了好几天,也想不出来什么眉目。于是我想画一幅思维导图,梳理一下自己的经历。
思考过程
中心问题:从个人经历来看,我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拆解问题:我做过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接下来,一边画图一边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画图过程
1. 在中心图上画一个上台阶的小人,脚印代表足迹和经历。 在图中央写上 “我的经历”主题关键词,然后开始回想过去所有繁杂的经历。
思考 :从个人经历来看,我既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2. 将自己的经历大致归类,我在主干上写上几段经历的名称 : 营销咨询、媒体撰稿、个人品牌。
思考 :我做过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3. 在二级分支上添加每段经历涉及的工作内容,画配图。
思考 :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4. 在三级分支上依次写明每种工作所用到的技能。
思考 :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5. 重复第 3 步和第 4 步,丰富配图,逐步完善个人经历的思维导图。
思考 :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画完了之后,我一边盯着这幅图看,一边想这些经历中体现出来的技能有什么共同点。我发现,无论是在营销咨询公司里写报告,或是给杂志写访问稿,还是自己画思维导图,这几件事好像都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主要工作流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呢?
我突然想到了以前收藏过一篇发表在《城市画报》上的《小城之青春——中国三四线城市青年生存状态调查》的报告,我在 2011 年 10 月 29 日写晨间日记的时候,把这篇报告放在evernote 软件里。我一边再次翻看这个报告一边想:“做这种研究,是不是就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进行输出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出品这份报告的一家定性市场研究公司,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方法研究青年文化,为国际第一品牌做咨询。
我在网上查到了身为这家公司创始人之一的zafka,看了他在 tedxblcu 2011 annual conference 上的演讲,主题是《我们是青年》 。我对其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很有共鸣,于是当即决定——就是它了!然而,我既不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又没有研究公司的从业经验,这该怎么办呢?
小贴士
定期更新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每隔半年,可以重新更新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手绘一张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不断绘制 beta 版、1.0、2.0、3.0……边积累经历边充实内容。让它成为能够随时检阅自己经历的职场全景图,可能你会不小心从中发现新的职业机会哦!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调查目标公司背景
2012 年 6 月 26 日,我坐动车来到了北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经历了人生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
那时,我并不知道“来北京”意味着什么,因为想去的公司在北京,所以就来了。
我住在一家四合院里的青年旅社,安顿好的第二天开始干正事。知己知彼,才有胜算。我最先做的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渠道,对目标公司进行了一番大搜查。
官方介绍 : 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豆瓣小站 ;
媒体报道 : 搜索引擎、视频网站 ;
公开报告 : slideshare.com ;
小道八卦 : 员工豆瓣、员工微博、员工博客、朋友。
2012 年 6 月 30 日,来北京的第五天,我来到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参加了他们周末组织的线下分享活动。办公室坐落在二环边上的一个胡同的小院儿里。
在活动开始前,我找到朋友的朋友——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女孩。表明了想来工作的想法,她向我引荐了她们的首席运营官,一个很帅的加拿大华裔。看上去是个自信心“爆棚”的人,当时给我的感觉还挺有距离感的。表明来意后,他开始介绍一些公司的情况。在他的描述里,这家公司显得有点遥不可攀:“我们希望员工有社会学或人类学的学科背景,目前的员工很多都是国外一流大学……”。我默默地想说:“惨了,那我岂不是没戏?”
但是来都来了,总得试一试。闲聊几句下来,我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们大概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有研究背景的;另一种是青年社群的组织者。回到青年旅社,我把前期做的所有调查功课画在了一幅思维导图上。
思考过程
中心问题: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拆解问题: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
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画图过程
1. 在纸的中央画上目标公司的 logo,在下面写上公司的名字。
思考 :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2. 我根据从各个渠道整合的信息,提炼了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 :商业咨询服务和青年社群联结,把它们写在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上。
思考 :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3. 在第二分支上,写上目标公司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主要方法——青年文化研究、文化视角和协同共创,以及青年社群联结相关的产品 :青年文化实验室、黄油青年会议和中国青年观察。这些也都是从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然后总结的。
思考 :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4. 在第三分支上,写上要完成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组合。
思考 :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那时的我其实特别局促不安,我是因为想来这家公司才来的北京。我也没准备找其他工作,所以非常担心如果真的成不了可怎么办。盘坐在青年旅社大厅的沙发上画出这幅图的时候,我感觉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研究这部分我肯定是没戏,青年文化这部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沾点边的。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小贴士
提炼目标公司核心信息关键词
在准备面试时,我们通常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对目标公司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画一幅目标公司背景主题的思维导图,用尽可能简单的词语去提炼、概括核心信息,这样一来,画图的过程就成为了信息内化的过程,这样比较容易记住关键信息。细节记不清楚时,可以依照图上的关键词,去查证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如此反复,能让自己在面试前,保持对目标公司核心信息的短期记忆。
本书特色
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 面试如何顺利过关? 开会怎么能更高效? 灵感该如何捕捉? 分手还是不分手?时间都去哪儿了? 读书怎么能又快又好? ……
“思维导图”或许能帮到你!
本书描写了作者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求职面试、沟通交流、创意思考、人生决策、目标管理、社交人脉、旅行探索、记笔记、亲子教育……全书共23 个实战场景,作者分享了每幅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过程、绘制步骤和实现效果。
通过阅读本书,你也将学会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用它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