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关家良一著/叶东哲郑舜珑译
页数:279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51357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关家良一,平民跑者,超马王者
·史上第一一位连续十年在24小时超级马拉松赛跑出260公里以上成绩的选手
·最负盛名的亚洲超级马拉松跑者汗水与泪水的分享
·跑步就是要认识到脆弱是自己的一部分;接受它,承认它,最后忍者痛苦继续向前跑
作者简介
关家良一,1967年2月12日生于日本神奈川,目前为机械工程师,日本超级马拉松届知名的“巨人军团”长跑俱乐部骨干成员。日本超级马拉松届的领军人物,世界顶尖的超马选手。两次获得超马届顶尖赛事希腊斯巴达松超马赛冠军,四次24小时IAU世锦赛冠军,7次东吴超马赛冠军,唯一连续十年24小时超马赛跑出260公里以上的选手。多次刷新亚洲纪录。
相关资料
1992年6月的那个下午,当25岁的机械师关家良一为了减掉啤酒肚而换上跑鞋迈出家门的那一刻,他不会想到,这一步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关家良一,日本超马届的领军人物,世界顶尖的超马选手。
两次获得超马届顶尖赛事斯希腊斯巴达超马冠军
四次24小时iau世锦赛冠军
七次东吴超马赛冠军
唯一一个连续十年24小时超马赛跑出260公里以上的选手
多次刷新亚洲记录
1967年,关家良一出生于日本神奈川,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机械师。
1992年6月,25岁的工作狂关家良一,无法面对自己的肚腩,在数次被自己的惰性打败后,他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在中小学多次参加长跑比赛的关家良一有着不错的基础,开始跑步一周后就已经可以一次跑完25公里。为了把跑步这事坚持下去,关家给自己设置了一年内跑个马拉松的目标。那时候没有发达的资讯,更没有遍地开花的马拉松比赛,对于能去参加的比赛,关家只知道夏威夷马拉松一个。后来从报纸和杂志的缝隙里搜寻到一点比赛的信息,在开始跑步两个月后他参加了一个24km的比赛,成绩是1小时39分钟,作为一名业余选手,命运给了关家不错的天赋。
11月,开始跑步5个月后,关家几经辗转到达曼谷。和大部分业余选手一样,成绩进步飞速的关家对自己首马的表现满怀期待和兴奋。这里,第一个马拉松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由于前半程配速过快,后半程崩盘,3小时39分钟,留下的是痛苦的回忆。
虽然首马失败,但参赛的新鲜感让关家兴奋起来。这个单身青年,开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四处享受比赛,并去比赛地旅游。很快,马拉松就不能满足关家了,生命在于折腾,1994年3月,他参加了佐吕间湖100km超马,轻松完赛。
1996年11月的北京,曾举办过万里长城100km超马。是的,1996年的北京。这场日本人海宝道义主办的赛事,有40多名中国选手和20多名日本选手参赛。对于关家来说,这场比赛意义非凡,他结识了齐藤安广,加入了齐藤的超马团队“巨人军团”,并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享受超马。
1997年,30岁,加入巨人军团后的关家,又经历了密集参赛的一年。跑步五年后,他对跑步的态度更加轻松,尽情享受着跑步的乐趣,当然,还有不断刷新的成绩。
1998年1月,关家首次在比赛中夺冠,宫古岛百公里,8小时37分46秒。他的天赋和刻苦训练开始在超马这一领域发光。他的超马能力引起了日本超马开山始祖冲山健司的注意,冲山邀请他一起参加斯巴达超马。能得到偶像冲山健司的邀请,关家是激动甚至惶恐的,这是对自己莫大的肯定、鼓舞和期待。
9月,雅典,这里有马拉松的不朽传说,有海拔和气温落差很大的赛道,246公里的赛道,是严酷的考验,更是所有超马选手向往的朝圣之旅。关家完成了他的第一个斯巴达超马,找到了信心,从此,他更加专注于超马训练和比赛。在这条路上,冲山健司是优秀的选手和前辈,也是他的伯乐和引路人。
1999年10月,关家结识了他超马路上的另一个引路人——井上明宏。井上旅居美加八年,对于国外超马比赛的全面了解让关家大开眼界,为他打开了全新的一扇门。井上明宏随后成为日本超马代表队的教练,拉起了这支队伍。
2001年3月3日,台北东吴大学,雨,微凉。田径场回荡着工作人员和观众的热情。次日,经过24小时的激战,关家良一夺得东吴国际超马赛冠军。这是他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中折桂,在开始跑步九年后。
台北是关家良一的福地,这次夺冠成为开启他争冠之旅的引擎,也开启了他的超马黄金十年。翻开关家这十年的比赛记录,他很少输,满满的各种冠军和不断刷新的亚洲记录,成为了站在超马金字塔尖的男人。
除了他每年都参加的东吴超马赛上斩获七个冠军外,四次24小时iau世锦赛冠军,两次问鼎超马届顶尖赛事斯希腊斯巴达超马赛。更是唯一的连续十年均在24小时超马赛上跑出260公里以上成绩的选手,每年全世界跑到260公里的选手都是个位数,可以想见,如此高水平而稳定的发挥,需要多么大量严苛的训练和非凡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达到。
2011年7月11日,北美大陆最低点,加州死亡谷,上午十点,40摄氏度,下午将上升到50度。烈日炙烤着盐碱地,茫茫天地之间唯有刺眼的光。这里弥漫着地狱的气息。关家良一踏上了征途,217公里的魔鬼赛道,被称为“世界上最艰难的超级马拉松赛”的恶水超级马拉松。漫长的赛道,荒凉如创世之初,孤独的身影,经历了炼狱般的一天一夜,关家完成了比赛,亚军,24小时49分37秒。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是对身体的终极考验,也是关家征服超马之路的最后一役。
2012年3月11日,在福岛地震一周年之际,他强忍疲劳性骨折带来的剧痛,完成了历时13天1103公里的感恩环台之旅,以感谢台湾在震后对日本的援助。
在超马赛场上取得好成绩,除了一点天赋,更多的要靠大量的训练,关家的训练未必科学,但是很系统,他每年的训练量在7000km以上,备战的个别月份会超过1000km,你们感受下。另外,长距离比赛中尤其场地绕圈赛,要有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实时评估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非凡的意志力和执行力,超马的世界,只有自虐狂才能成功。关家正是这样的自虐狂,他曾在赛后的颁奖台上晕倒入院,也曾在比赛中跑到失温。
关家是个有点粗线条的乐天派,粗线条到跑步12年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穿的跑鞋都大了两厘米。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对抗枯燥的训练和比赛。作为一名平民跑者,关家生活的简单低调。他的自传《跑步教我的王者风范》也如他本人般平和淡然。自传语言平实,但真实详尽,记录了他的跑步经历,描述了一路跑来心理的收获和成长,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读来心有戚戚焉。书中还详细记录了他与台湾的不解之缘,从中也可窥见日本台湾和大陆的跑步发展和人文差异。
拿了那么多冠军,关家先生一定是奖金拿到手软吧?图样图森破,超马比赛多为民间举办,没有商业比赛那样豪放的赞助,奖金很少,少到不足以抵消他参赛的花销,而且世界冠军关家并没有赞助商,四处参赛都是自掏腰包,想想他的参赛频率,也是蛮拼的。因此超马这个领域显得纯粹简单,无关功利,不染风尘。至少在关家时代是这样。
“胜负指的不是与人争冠,而是如何让自己发出更多的光芒,达成自我的满足。或者说,就是与自己本身的一种竞争。”关于超马,关家如是说。
怎么样,看完超马之王关家良一的经历,是不是想换上跑鞋出发呢?跑步,不会让每个人都成为冠军,但一定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书特色
对于大部分真正热爱跑步的人来说,跑步不是一时的兴趣,不是所谓的时尚,跑步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关家良一除了成绩极其出色外,他的成长与普通跑者轨迹完全相似。心中有属于自己的信念,生活简单,专注。在20年左右的跑步经历中,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中年,经历了日本的衰退与人生的起伏,见证了关家良一工作的变化,在这期间结婚生子,仿佛《阿甘正传》一般,只是跑着就经历了生活的很多事。跑步似乎是件有魔力的事,能够将世界的变化串联起来。而跑步还是没有变化,里程,时间,速度,三个元素精准的与世界一起滚滚向前。
关家良一则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超长距离跑步,做好了选择之后他开始了走向巅峰。在近10年时间内关家良一挑战了世界上很多超长距离艰苦的赛事,其中包括恶水超级马拉松,这个无论从气候到地貌都非常残酷的比赛。
跑步这项运动看似简单,机械甚至乏味,没有激烈的对抗,在漫长的时间内最终跑到终点。而只有跑者才能理解书中描述的每一个细节意味着什么。即使最终取得辉煌的跑步成就,但关家良一初次完成马拉松的狂喜与一般的跑者没有区别,那种狂喜只从心底里缓缓地流出,变成泪水,变成浑身的酸痛,变成迟缓的动作,变成了人生经历中深深刻画的一道痕迹。
无论取得多少辉煌的战绩,对跑者来说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不是痛苦而是退赛的失落。在漫长的比赛中,无论怎么认真计划失误都会一个跟着一个出现,体能,天气,补给,心态所有因素的出现都会让人退赛。无论之前怎样准备,对赛事抱有怎样的期许。在退赛决定做出的那一刹那,既是对痛苦不堪的身体的解脱,但同时是对心理的巨大压力。一个真正的跑者一定会尽一切可能回到曾经失败过的赛道,赢回自己的一切,这一切无关任何他人,只与自己有关。
目录
节选
《跑步教我的王者风范》: 1 别人对你的评价,半年就会变 我的人生应该算是从高中毕业才开始。第一份工作是去零件工厂当机械工人,结果只做了一年就不干了,原因是和社长吵架,一怒之下离去。 辞职之后,展开了三年所谓“寻找自我”的生涯,骑着野狼摩托车浪迹北海道各地,工作一个接一个换,上班的原则是“想上班的时候就找想做的事,自己想做多少就做多少”。虽然心里还算觉得充实,但始终抱着“这世界也不过如此”的想法,冷眼看待人世间的事物。我心里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只想当个“普通人”吧。 刚好在这时候,偶然有机会遇到三年前我辞职的那家公司的社长。我们很久没见面了,彼此也已经没了心里的疙瘩,于是在很和谐的气氛下互相聊起近况。我一直忘我地分享在这三年中经历的事,社长一面听我说一面好像也很有同感,到一个段落之后他突然说:“要不要再回来和我一起工作?” 我在高中时期就认识这位社长,听他说过很多他的人生体悟,那些话也影响了我,才使得我后来可以那么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地和他分享我的人生体会。 听到他问我要不要再回去上班,我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时泡沫经济的威胁隐然成形,又听到公司现在很忙、很需要人手帮忙,无论是谁,都会说“YES”吧! “YES!”我告诉社长。我们两人紧紧握手,说好隔天开始我就以机械工人的身份回到相隔三年的公司。 零件工厂除了和总公司之间保有紧密的上下垂直关系,和其他合作厂商之间也有密切的横向联系,因此我回到公司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其他厂商耳中。 有天某家合作厂商的社长来拜访我们公司,看见我再度出现在公司里,他就嘲笑说:“喔!原来是玩耍达人,关家啊。” “哼!你是嫉妒我可以出去玩吧!”我心里想。 但我已被贴上“三年没工作只在外面玩耍”的标签,心里感觉真不是滋味。其实我是个认真起来会不顾一切、牺牲奉献的人,回到这份工作后我也自动变身为工作狂,每天默默从早上八点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完全是出于自愿。若是别人强逼我做事,哪怕是只叫我做半小时我也会觉得痛苦,但这次是我自己愿意去努力,所以忙到到废寝忘食也在所不惜。 有天星期六,社长对我说:“今天准时下班吧。 ”我半开玩笑回答:“那就到晚上八点。”后来那天我实际上工作到晚上九点。我每个月拿固定的薪水,也没有什么准时下班或是加班的概念,回到这间公司之后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没有低于三百小时的。 过了半年后,某一天又遇到先前讽刺我是“玩耍达人”的那位社长。他看着我,叹了口气说:“你真的是工作狂啊!” 才仅仅半年,他给了我完全相反的评价。从这件事情上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经验:“别人对你的评价,可以在半年内靠你自己的行为举止而改变。” 反过来说,我们也不用期待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只要自己有改变,别人对你的评价自然会变。如果自己不改变,只会抱怨别人对你的评价的话,那么这个人永远都不会长进。2我要改变!我要改变! 1990年我23岁,这一整年我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可能是物极必反,先前流浪太久了,现在变成真正的工作狂,一认真起来就往前猛冲。而公司的接单也越来越多,有时公司突然接到新的案子,也要由我负责处理,除了被派到相关企业去学习新东西以外,手上的事也不能中断,忙到一天24小时都觉得不够。 我家到公司开车只要20分钟,但我连这时间都觉得很浪费,于是开始住在公司里,每个月只回家一次,每次回家也只是打开窗户透透气而已。唯一的乐趣就是每个月会和表哥一起去打棒球一两次,其他运动完全没有,也没有旅行,只有一次出远门到富士山脚下扫父亲的墓,来回两百公里。当然也存了很多钱,却没地方花,每个月的薪水就直接存进账户里。 在这段这么忙的时期里,世界的潮流正往另一个方向前进:经济泡沫化。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达到了最高点,次年初股市逐渐减速,经济开始恶化。到了1991年后,工作量骤降,总公司突然很不合理地要求我们减低生产成本,公司的经营已见危机,原本计划的几个案子都被迫放弃,公司陷人借钱的苦境里。 20世纪初期的大诗人石川啄木写过:“工作啊工作,再怎么工作,我的生活也没有变比较好过。我凝视着我的双手。”这番话我很能感同身受,努力工作未必会有回报,但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看你怎么使用而已。回想1989年后半年到1991年,我这么努力工作,是不是在逃避问题呢?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想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