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George F. Rohrman
页数:27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8151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著名的昆虫杆状病毒学教授George F. Rohrmann所著, 目前为最新的2013版。包括杆状病毒包涵体和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杆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杆状病毒基因组, 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等, 是昆虫杆状病毒领域的权威著作。
本书特色
罗尔曼编著的《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第3版)》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共十五章,包括杆状病毒简介、分类和进化;杆状病毒包涵体和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杆状病毒复制周期:对细胞和昆虫的影响;病毒感染的早期事件:病毒转录;病毒dna复制和基因组加工;杆状病毒的晚期转录;杆状病毒感染:细胞周期和凋亡;宿主抗性、易感性以及病毒感染对宿主分子生物学的影响;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杆状病毒表达技术:原理与应用;杆状病毒、逆转录病毒、dna转座子和昆虫细胞;acmnpv基因组:基因含量、保守性和功能;与acmnpv基因组不同源的部分杆状病毒基因:保守性和功能;专业词汇;已测序的杆状病毒基因组和常见杆状病毒的宿主昆虫等。
目录
第一章 杆状病毒简介、分类和进化 一、杆状病毒的发现历程 二、定义不在名字中:命名杆状病毒 三、用什么定义杆状病毒? 四、杆状病毒的多样性 五、相关病毒 参考文献第二章 杆状病毒包涵体和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 一、包涵体的进化 二、包涵体蛋白 三、多角体相关蛋白 四、杆状病毒的病毒粒子:囊膜蛋白 五、核衣壳的结构 六、所有杆状病毒均编码的bv和odv核衣壳相关蛋白 七、宿主蛋白质和蛋白质修饰 参考文献第三章 杆状病毒复制周期:对细胞和昆虫的影响 一、昆虫的中肠 二、两种类型的病毒粒子 三、从包涵体到易感的中肠细胞 四、进入细胞核 五、从细胞出芽形成bv 六、引发全身感染的病毒 七、参与感染周期的病毒蛋白 八、出芽型病毒与细胞内病毒,它们是否存在转变? 九、包埋,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十、病毒的扩散 十一、gv的病理学 十二、仅限于中肠感染的病毒: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npv 十三、持续的、潜在的、隐蔽的杆状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第四章 病毒感染的早期事件:病毒转录 一、转录活化子、增强子和宿主rna聚合酶 二、杆状病毒的感染: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的选择性影响 三、杆状病毒的转录级联反应:一种新策略的进化 四、转录增强子 五、杆状病毒的增强子:同源重复序列(hrs) 六、早期基因的一个主要转录活化因子,即刻早期基因1(ie-1,acl47) 七、ie-1结合到hr序列 八、调控早期病毒基因转录的rna聚合酶ⅱ信号 九、杆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分析 十、早期基因的有序表达 十一、其他说明和限制条件 参考文献第五章 病毒dna复制和基因组加工 一、病毒dna复制起始位点的鉴定 二、dna合成的必需基因 三、影响dna复制的其他基因 四、杆状病毒的dna复制基因:缺少了什么? 五、杆状病毒dna复制的位置:病毒发生基质的形成 六、其他的杆状病毒基因:dna修复的提示 七、参与核苷酸生化合成的基因 八、杆状病毒的基因组是如何被复制的? 九、基于重组的复制的影响:多个复制起点,共价封闭的环状基因组,以及每个囊膜中含有多个核衣壳 十、基因组dna的加工和包装 十一、更多尚未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第六章 杆状病毒的晚期转录 一、杆状病毒晚期基因的活化 二、杆状病毒的晚期启动子元件 三、昆虫病毒的rna聚合酶和包涵体蛋白的超表达 四、杆状病毒的rna聚合酶 五、rna聚合酶的类别 六、杆状病毒rna聚合酶与其他rna聚合酶的关系 七、体外转录实验 八、早期和晚期mrna的终止和聚腺苷化 九、极晚期基因的表达 十、其他参与晚期转录的基因 参考文献第七章 杆状病毒感染:细胞周期与凋亡 一、杆状病毒感染和细胞周期 二、病毒合成途径:一个“伪”s期或“病毒”s期环境的诱导 三、细胞凋亡和杆状病毒感染 四、acmnpv的orf92(p3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之间的关联? 参考文献第八章 宿主抗性、易感性以及病毒感染对宿主分子生物学的影响 一、昆虫免疫系统:血细胞、黑化反应和包囊作用 二、宿主细胞对杆状病毒感染的反应:来自蛋白质组学、芯片及表达分析的证据 三、调节病毒感染的其他途径 四、宿主中肠对杆状病毒感染的抗性 五、影响杆状病毒宿主范围的其他因素 六、bmnpv和acmnpv在家蚕和草地贪夜蛾细胞中宿主范围的调查 七、全体蛋白质(global protein)合成关闭 八、细胞凋亡和杆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参考文献第九章 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 一、感染梨豆毛虫(anticarsia gemmatalis)的一种npv:在巴西的应用——一个大挫折. 二、感染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一种颗粒体病毒:在北美和欧洲的应用 三、感染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一种npv:在中国的应用 参考文献第十章 杆状病毒表达技术:原理与应用 一、一些历史 二、启动感染:环境的稳定性和昆虫中肠 三、双相复制周期的进化允许(病毒)开发利用昆虫系统的生物合成能力 四、优化细胞内环境:病毒的rna聚合酶以及感染晚期大部分病毒和宿主基因的关闭 五、极晚期基因(p10和多角体蛋白基因)的激活和转录 六、基因拷贝数和未包进衣壳的病毒dna的作用 七、杆状病毒基因表达和生物技术 八、总结和结论 九、杆状病毒表达技术的应用 十、杆状病毒表达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 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杆状病毒、逆转录病毒、dna转座子(piggybac)和昆虫细胞 一、与杆状病毒相关的游移病毒(逆转录病毒) 二、鳞翅目昆虫中的游移病毒 三、昆虫逆转录病毒和杆状病毒之间的联系:env基因 四、杆状病毒的f蛋白/(游移病毒的env蛋白)的细胞内同源物 五、杆状病毒的f蛋白和昆虫逆转录病毒的env蛋白的特点 六、昆虫逆转录病毒和杆状病毒的其他关系 七、游移病毒具有感染性吗? 八、env是否在游移病毒传染中发挥作用? 九、逆转录因子的入侵和扩增 十、是什么阻止逆转录因子不断扩增? 十一、dna和组蛋白甲基化对转座元件的抑制 十二、通过rna干扰抑制转座元件 十三、argonautes蛋白:具有rna酶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对rna干扰非常重要 十四、性腺细胞中转座元件的抑制 十五、在果蝇中,flamenco是pirna的一种来源 十六、杆状病毒感染过程中内源性逆转录因子序列的激活 十七、piggybac,来自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转座子,最初从杆状病毒分离而来 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acmnpv基因组:基因含量、保守性和功能 一、acmnpv基因组数据的调整:大约存在150个开放阅读框 二、acmnpv基因组注释 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与acmnpv基因组不同源的部分杆状病毒基因:保守性和功能 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专业词汇 参考文献第十五章 附录附录1 ncbi数据库中已测序的杆状病毒基因组列表附录2 基因组已被测序杆状病毒的昆虫宿主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