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

封面

作者:郭锋

页数:38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404404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是一部研究宋代词学理论的著作,也是首部研究宋词创作风格的专著。  作为一种创作趋向,清空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到了以才学为词的宋代,它才上升为一种主流的创作风格。宋词中的清空有两种:一是苏轼天才化、个性化的清空,二是姜夔从法度森严到自然高妙的清空。南宋后期江湖词派实现清空的途径就是从姜夔的法度森严达到苏轼的天马行空。为此,他们以姜夔的创作为蓝本,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实用词法,用清空的创作风格来承载骚雅的审美理想,构成宋词的理想风格。  《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中的清空,主要是一种创作风格,同时还兼有风格、词法、体派等多重含义。它与唐宋诗学理论体系以及南宋江湖词派词人的个性气质、生活方式、学术修养、政治态度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可供古代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郭锋,1965年生,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现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词学、文学思想史。在《光明日报》《南京师大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等4项,出版论著《南宋江湖词派研究》等。

本书特色

  郭锋编最的《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是一部研究宋代词学理论的最作,也是首部研究宋词创作风格的专最。
  作为一种创作趋向,清空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到了以才学为词的宋代,它才上升为一种主流的创作风格。宋词中的清空有两种:一是苏轼天才化、个性化的清空,二是姜夔从法度森严到自然高妙的清空。南宋后期江湖词派实现清空的途径就是从姜夔的法度森严达到苏轼的天马行空。为此,他们以姜夔的创作为蓝本,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实用词法,用清空的创作风格来承载骚雅的审美理想,构成宋词的理想风格。本书中的清空,主要是一种创作风格,同时还兼有风格、词法、体派等多重含义。它与唐宋诗学理论体系以及南宋江湖词派词人的个性气质、生活方式、学术修养、政治态度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本书可供古代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绪论第一章  清空与古代文学  第一节  古代文学创作的清空    一、唐前文学的清空    二、唐诗的清空  第二节  古代文学理论的清空    一、古代文论的清空    二、古代诗论的清空第二章  清空与宋代诗学  第一节  宋诗的清空    一、学问与清空    二、才学与清空  第二节  江西诗派的清空    一、法度与清空    二、典故与清空    三、体系与清空第三章  清空与宋代词学  第一节  苏轼与清空    一、清空中有意趣    二、无笔力者未易到  第二节  姜夔与清空    一、清潭见底    二、骚雅句法第四章  清空与江湖词法  第一节  《乐府指迷》    一、吴文英与沈义父    二、本色雅正论  第二节  “作词五要”    一、杨缵及其家世    二、早年整理曲谱    三、晚年主盟词坛  第三节  《词源》卷下    一、张炎北游及其遗民心态    二、张炎《词源》理论的来源    三、要点阐释与举例示隅  第四节  《词旨》    一、陆辅之与张炎交游    二、指迷之妙,尽在清空    三、一祖三宗的正派意识第五章  清空与质实骚雅  第一节  质实    一、吴文英词的质实    二、清空与质实  第二节  骚雅    一、骚雅理想的形成    二、两种途径的骚雅结语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节选

  《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  才学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要求写入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出处,不能随意杜撰。黄庭坚曾说杜诗字字有出处。朱弁《风月堂诗话》考察了诗歌用典的起因,并对此提出质疑:“客或谓予日:‘篇章以故实相夸,起于何时?’予日:‘江左自颜谢以来,乃始有之。可以表学问,而非诗之至也。观古今胜语,皆自肺腑中流出,初无缀缉工夫。故钟嵘云:“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其所论为有渊源矣。’客又日:‘仆见世之爱老杜者尝谓人日:“此老出语绝人,无一字无来处。”审如此言,则词必有据,字必援古,所由来远有不可已者。’予日:‘论事当考源流。今言诗不究其源,而踵其末流,以为标准。不知《国风》、《雅》、《颂》,祖述何人?此老句法妙处,浑然天成,如虫蚀木,不待刻雕,自成文理。其鼓铸镕泻,殆不用世间橐钥。近古以还,无出其右,真诗人之冠冕也。如近体格,俯同今作,则词不遗奇,杂以事实,掇英撷华,妥帖平稳。殆以文为滑稽,特诗中之一事耳,岂见其大全者耶!予每窃有所恨,故乐以嵘之言告人。吾子诚嗜诗,试以嵘言于爱杜者求之,则得矣。’“朱弁认为用典是六朝遗俗,真正的好诗是不用典的,杜诗也是不用典故的。至于近体诗,只是一种游戏文字,混同流俗多用典故,不能代表杜诗的整体水平。朱弁这话并不符合杜诗的实际,因为杜甫众体皆备,且以近体成就最高,宋人孜孜以求者也是近体。以才学为诗,在诗歌中运用典故为宋诗的主流。而宋人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晏殊曾编纂过一部大型类书,曾巩说:“公于是时为学者宗,天下慕其声名,人见公应于外者之不穷,而不知公之得于内者深也。及得公所为《类要》上中下秩,总七十四篇,凡若干门,皆公所手抄,乃知公于六艺太史百家之言,骚人墨客之文章,至于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迹之序录,皆披寻紬绎,而于三才万物,变化情伪,是非兴坏之理,显隐细巨之委曲,莫不究尽。公之得于内者在此也。”刘埙《隐居通议》卷7记录了一本苏轼编纂的《东坡老杜诗史事实》。葛立方认为出于假托:“近时有妄人假东坡名,作《老杜事实》一编,无一事有据。”这部书是否为苏东坡所编固然重要,即使它不是苏东坡所编而出于“妄人”假托,也说明使事用典确实成为宋诗创作上的主流,正因为有需要才会有人假托。黄庭坚的《杜诗笺》是对杜诗典故出处的笺释。像这样为写诗而编纂类书或者笺注唐宋人诗集词集的情况在宋代很普遍,一些较好的笺注已成为通行版本,一直流传至今。  宋人在创作中大量地运用典故,在理论上总结用典的法度。许颧《彦周诗话》解释韩愈《荐士》颂扬孟郊诗风的两句话,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募。’盖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知其难则可与论诗矣,此所以称孟东野也。”“杀缚事实”就是改造典故,使其符合诗歌的需要。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