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盛唐七律研究

封面

作者:徐毅,陈俐著

页数:23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505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稿采用”文史结合””以史证诗”的方法,考证出46位诗人创作的盛唐七律233首。并以此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盛唐七律在题材表现上的三大特点:应制七律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诗歌内容的生活化;盛唐气象的映照。从平仄、押韵、对偶和格式四个方面,探求七律格律对诗歌内容的反作用。其次,采用”推源溯流”的方法,对盛唐七律的艺术来源、发展变化以及成就,作出详尽阐释。探讨艺术地位,则另辟蹊径,主要从历代文人评价、唐七律第一之争、唐诗选本三方面考察。再次,立足于诗歌文本,对中国古代诗话、域外诗话中的盛唐七律品评之语进行思辨,分别对代表性作家,如王维、李颀、岑参、高适、李白、崔颢、杜甫等人,七律创作的艺术特征以及在唐七律发展史中的地位、贡献等作出考察。最后,为了更为客观分析盛唐七律的价值和意义,重点探寻盛唐七律的域外影响,力图从新的视角,在整个古代东亚汉文化圈的背景下,阐释其文化传播学的意义。

作者简介

徐毅,1975年1月生,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中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曾为韩国高丽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获得南通市第二届“十佳中青年社科专家”称号,记政府三等功一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在《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求索》《洌上古典研究》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摘。 陈俐,1972年8月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现为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在《学术交流》《湖北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书特色

书稿采用“文史结合”“以史证诗”的方法,考证出46位诗人创作的盛唐七律233首。并以此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盛唐七律在题材表现上的三大特点:应制七律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诗歌内容的生活化;盛唐气象的映照。从平仄、押韵、对偶和格式四个方面,探求七律格律对诗歌内容的反作用。其次,采用“推源溯流”的方法,对盛唐七律的艺术来源、发展变化以及成就,作出详尽阐释。探讨艺术地位,则另辟蹊径,主要从历代文人评价、唐七律第一之争、唐诗选本三方面考察。再次,立足于诗歌文本,对中国古代诗话、域外诗话中的盛唐七律品评之语进行思辨,分别对代表性作家,如王维、李颀、岑参、高适、李白、崔颢、杜甫等人,七律创作的艺术特征以及在唐七律发展史中的地位、贡献等作出考察。最后,为了更为客观分析盛唐七律的价值和意义,重点探寻盛唐七律的域外影响,力图从新的视角,在整个古代东亚汉文化圈的背景下,阐释其文化传播学的意义。

目录

引  言第一章 盛唐七律考辨 第一节 初唐人盛唐诗人的七律 第二节 盛唐诗人的七律 第三节 中唐诗人作于盛唐的七律第二章  盛唐七律在表现题材上的特色 第一节 应制七律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第二节 题材呈现出明显生活化特点 第三节 盛唐七律是盛唐气象的映照第三章 盛唐七律的格律与用韵 第一节 平仄 第二节 押韵 第三节 对偶第四章 盛唐七律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第一节 盛唐七律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盛唐七律的艺术地位第五章 盛唐七律的代表性诗人 第一节 王维七律的新突破 第二节 趋向成熟的李颀、岑参、高适七律 第三节 问出古意的李白、崔颢七律 第四节  已臻成熟的杜甫盛唐七律第六章 盛唐七律的域外影响 第一节 盛唐七律在异域的传播 第二节 盛唐七律在异域的摹写主要参考文献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盛唐七律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