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

封面

作者:何世剑著

页数:470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2100682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 请放心购买,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户或致电,谢谢

作者简介

何世剑(1979-),男,江西萍乡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戏剧与影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美学协会等会员。主要从事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教学与研究。
  工作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纂金项目《中国古典赋学批评理论的承传接受研究》、教商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疲信诗赋接受研究》等14项,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研究》等18项;在《文学遗产》《文献》《河北学刊》《中国文化研究》《戏曲研究》《电影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影视艺术》、《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6篇;出版《庾信诗赋接受研究》《中国艺术美学与文化诗学论稿》专著2部,合著《中国文化产业》等7部;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合作)、三等奖2项,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本书特色

《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主要内容包括:“国学教育家”与青少年培养、“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理念、“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方法、“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读书方法等。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关于“国学”定义的论争
一、“国学”之名的历史渊源
二、关于“国学”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关于“国学”范畴内涵及外延的恩考
一、“国学”与“四部之学”
二、“国学”与义理、辞章、考据及经济之学
三、“国学”与现代学科分类观念
四、“国学”与学术综合宏通观念
第三节 关于“国学”价值及意义的重估
一、倡行“国学”与传统文化学术典籍的整理
二、倡行“国学”与解答社会文化现实问题
三、倡行“国学”与提升日常生活幸福指数
四、倡行“国学”与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导论
第一节 关于“国学”定义的论争
一、“国学”之名的历史渊源
二、关于“国学”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关于“国学”范畴内涵及外延的恩考
一、“国学”与“四部之学”
二、“国学”与义理、辞章、考据及经济之学
三、“国学”与现代学科分类观念
四、“国学”与学术综合宏通观念
第三节 关于“国学”价值及意义的重估
一、倡行“国学”与传统文化学术典籍的整理
二、倡行“国学”与解答社会文化现实问题
三、倡行“国学”与提升日常生活幸福指数
四、倡行“国学”与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五、倡行“国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
第四节 关于“国学研究”、“国学教育”实践与方法的探讨
一、关于“国学研究”实践与方法的探讨
二、关于“国学教育”实践与方法的认识
三、关于“国学研究”、“国学教育”之我见

第一章 近代以来的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
第一节 近代史上的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1840-1979年)
一、国学研究中坚力量“旧学”派及其书院教育
二、“西化”派对国学研究及教育的冲击
三、“体用”派的国学研究及影响
四、“民族主义”派的国学研究及影响
五、二十世纪初的“国粹学”派及其影响
第二节 现代史上的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五四”-1949年)
一、“整理国故运动”:科学方法研究国故,传承“求真”学术精神
二、“新儒学”为代表的国学研究及其影响
三、三大“国学教育”实体为代表的国学教育及影响
第三节 当代史上的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1949-)
一、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代表的“大学国学教育”
二、政府的文化教育部门组织力量办“国学教育”
三、新闻传媒、文化出版机构为“国学教育”推波助澜
四、其他社会力量为“国学教育”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第二章 “国学教育家”与青少年培养
第三章 “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理念
第四章 “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方法
第五章 “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读书方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