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儿童护理

封面

作者:刘奉//刘靖//魏映红

页数:35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09953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儿童护理:供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第2版)》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 校工学结合“十三五”规划教材。  本书按“以实用为主,必需、够用、管用为度” 的原则和“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思路 编写。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儿童营 养与喂养指导;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住院患儿的护 理;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障碍性疾 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 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 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内分泌系统与遗传性疾病患儿的 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常见危重症患儿的护 理;住院见习指导。  本书分十八章,每章均以“学习目标”开篇,为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另外,全书 穿插“案例引导”、“知识链接”等模块,增加了本 书的实用性、趣味性。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护理概述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重点
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四节 儿童护理相关的伦理与法律
第五节 儿童护理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估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第三章 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导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节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第四章 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
第一节 社区儿童的健康促进
第二节 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重点
第三节 体格锻炼
第四节 婴幼儿早期教育
第五节 听力保健
第六节 计划免疫
第七节 社区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
第八节 社区儿童常见行为异常的预防
第五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与护理管理
第二节 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第三节 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第四节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第五节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
第六节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护理
第七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八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九节 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护理
第十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 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单纯性肥胖症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锌缺乏症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腹泻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儿童液体疗法及其护理
第五节 肠套叠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肺炎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第二节 儿童贫血概述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风湿热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与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的护理
第十六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第二节 麻疹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水痘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第六节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第七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第八节 儿童结核病的护理
第十七章 常见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惊厥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心搏骤停患儿的护理
第十八章 临床见习指导
第一节 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导
第二节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腹泻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肺炎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肾脏疾病患儿的护理
附表A 2005年九市郊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x士SD)
附表B 2005年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x士SD)
附表C 0~18岁儿童青少年年龄和身高百分位数值(cm)
附表D 0~18岁儿童青少年年龄和体重百分位数值(kg)
参考文献

节选

  《儿童护理(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给药方法给药的方法应以保证用药效果为原则,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种、病情,选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次数,以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减少患儿的痛苦。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尽量选用患儿和家长均可以接受的方式。  1.口服法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对患儿身心的不良影响小,只要条件许可,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方法。婴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也可将药片捣碎后加糖水吞服,年长儿可用片剂或药丸。  婴幼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婴儿可用滴管或去掉针头的注射器给药;若用小药勺给药,则从口角处顺口颊方向慢慢倒人,小勺仍留在口中,待药液已咽下再将药勺拿开,以防患儿将药液吐出。若患儿不肯咽下时,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双颊,使之吞咽。  患儿在喂药过程中若出现恶心,应暂停喂药,轻拍其背部或转移注意力,待好转后再喂,防止咳、呛、误吸。如不能避免呕吐时,应将头转向一侧,避免吸入气管。婴儿喂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以免因服药时呕吐而将奶吐出。训练和鼓励幼儿及学龄儿童自愿服药。  给油类药物(如鱼肝油)时,可滴在小勺上直接喂服,或用滴管直接滴入口中,吞咽障碍者或新生儿应注意避免强喂油剂,以免发生吸人性肺炎。任何药物不得与食物混合喂服。不主张用奶瓶喂药,以免影响哺乳。  2.注射法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患儿刺激大,易造成患儿恐惧,且肌内注射次数过多可造成臀肌萎缩,影响下肢功能,故非病情必需不宜采用。常用注射法有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除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外,还要仔细检查药物,如发现药液有变质、沉淀、浑浊、药物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使用。如需同时注射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洗手,戴口罩。  (3)根据药液量、黏稠度和刺激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炎症、破溃、瘢痕或患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5)注射前要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同时在排气时应防止药液浪费。  (6)在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应抽动针栓,检查有无回血,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方可注射药液。皮下、肌内注射,如发现回血,应拔针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  (7)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对年长儿注射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分散患儿注意力,取得合作,并选取合适姿势,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要快,推药要慢。对不合作、哭闹挣扎的婴幼儿,可采取“三快”的特殊注射技术,即进针、推药及拔针均快,以缩短时间,防止发生意外。  3.外用法外用药剂型较多,如水剂、混悬剂、粉剂、膏剂等,其中以软膏为多。根据不同的用药部位,可对患儿手进行适当约束,以免因患儿抓、摸使药物误人眼、口而发生意外。  4.栓剂直肠给药将药栓由肛门塞入直肠,使用的目的是:利用塞人药剂,借体温渐渐溶解,再由黏膜吸收而达到刺激排便、治疗直肠黏膜疾病及镇静、降温、镇痛的作用。  5.其他方法雾化吸人较常应用,灌肠给药及含剂、含漱剂在小儿时期使用不便,故应用较少。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儿童护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