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降央克珠
页数:22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51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菩提心的概念、内涵、历史演变、修习实践及现代价值等议题展开系统的研讨,精选会议论文20篇而成。
作者简介
夏坝?降央克珠,1995年10月经国家正式认定为第四世夏坝活佛。精通梵、藏、汉文佛典,通达显密教法,现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研究员、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委员、大庆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理塘县下坝嘛通寺、大庆富裕正洁寺法台。 n魏德东,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历时调查工作坊主任。研究方向为佛教学、宗教社会学。 n
本书特色
《菩提心/国际佛学论丛》为“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书中就菩提心的概念、内涵、历史演变及现代价值等议题展开系统的研讨,精选会议论文20篇而成。最后,本书还选入几篇有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评介性文章。
目录
主编寄语n
菩提之心的“发”与“行”n
菩提心及其在唐代密教中的地位和意义n
法藏的“菩提心”观——以《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为中心n
净土宗之菩提心思想探讨n
论菩提心与持戒——大乘菩萨戒的根本与实践向度n
试述回小向大阿罗汉之菩提心n
从舍身饲虎到济困护生——5至10世纪《金光明经》叙事性图像的流变n
菩提寺与菩提心n
《现观庄严论》二十二种菩提心分类的经论渊源n
藏传佛教经院哲学关于“新生菩提心是否必依止观双运”的讨论n
佛法心要菩提心的实践方法n
以发心之理划分之三种发心刍议n
关于菩提心的理事圆融n主编寄语n
菩提之心的“发”与“行”n
菩提心及其在唐代密教中的地位和意义n
法藏的“菩提心”观——以《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为中心n
净土宗之菩提心思想探讨n
论菩提心与持戒——大乘菩萨戒的根本与实践向度n
试述回小向大阿罗汉之菩提心n
从舍身饲虎到济困护生——5至10世纪《金光明经》叙事性图像的流变n
菩提寺与菩提心n
《现观庄严论》二十二种菩提心分类的经论渊源n
藏传佛教经院哲学关于“新生菩提心是否必依止观双运”的讨论n
佛法心要菩提心的实践方法n
以发心之理划分之三种发心刍议n
关于菩提心的理事圆融n
初读《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n
沟通汉藏利益群生——《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翻译及出版的意义n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推动汉藏佛教间交流互鉴n
征稿启事n
信息
菩提之心的“发”与“行”n
菩提心及其在唐代密教中的地位和意义n
法藏的“菩提心”观——以《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为中心n
净土宗之菩提心思想探讨n
论菩提心与持戒——大乘菩萨戒的根本与实践向度n
试述回小向大阿罗汉之菩提心n
从舍身饲虎到济困护生——5至10世纪《金光明经》叙事性图像的流变n
菩提寺与菩提心n
《现观庄严论》二十二种菩提心分类的经论渊源n
藏传佛教经院哲学关于“新生菩提心是否必依止观双运”的讨论n
佛法心要菩提心的实践方法n
以发心之理划分之三种发心刍议n
关于菩提心的理事圆融n主编寄语n
菩提之心的“发”与“行”n
菩提心及其在唐代密教中的地位和意义n
法藏的“菩提心”观——以《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为中心n
净土宗之菩提心思想探讨n
论菩提心与持戒——大乘菩萨戒的根本与实践向度n
试述回小向大阿罗汉之菩提心n
从舍身饲虎到济困护生——5至10世纪《金光明经》叙事性图像的流变n
菩提寺与菩提心n
《现观庄严论》二十二种菩提心分类的经论渊源n
藏传佛教经院哲学关于“新生菩提心是否必依止观双运”的讨论n
佛法心要菩提心的实践方法n
以发心之理划分之三种发心刍议n
关于菩提心的理事圆融n
初读《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n
沟通汉藏利益群生——《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翻译及出版的意义n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推动汉藏佛教间交流互鉴n
征稿启事n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