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戎嘉余
页数:1559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3120161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表明,大灭绝是发生在自然界里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它既点断了生命演化的历程,也给生物界带来演化辐射的新机遇。我们的地球环境正在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大幅度地下跌,物种灭绝率和濒危物种数目也在剧增。我们需要借鉴史前规律来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寻找改善今日环境的对策。
本书可供地质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及对本书主题感兴趣的人阅读。希望这本有关生物宏演化的书籍能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传达一种科学的理念,启发他们追求科学的热情,引导他们加入探索生命演化的行列。
作者简介
戎嘉余,1941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长期从事早—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的系统分类、群落生态和生物地理及相关地质时期地层学与古地理学研究。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
★涉及华南常见的三叶虫、腕足动物、笔石、四射珊瑚、横板珊瑚、双壳类、腹足类、放射虫、有孔虫、介形虫等海洋生物类群,后生动物礁及微生物岩,也适当地考虑到植物界的情况
★本书还探索了生物本身对恶化环境的应对,涉及生物忍耐度和适应度等内因
★读者对象:地质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及对本书主题感兴趣的人
友情提示:部分封面、封底等处有污渍,介意的读者慎拍
本书是一部系统探索史前生物大灭绝及其后残存与复苏的科学专著,由39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内外10余个单位的著者合作完成,包括既独立成节又有内在联系的32篇(节)论文。 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序、概论、奥陶纪末和晚泥盆世大灭绝与复苏,下卷包括二叠纪末大灭绝与复苏、华南古生代三大灭绝事件与复苏的对比分析和关于生物大灭绝涵义的讨论(结束语)。全书最后部分为论文的英文摘要。
本书专门讨论史前生物大灭绝及其残存和复苏过程,焦点是华南古生代(距今5.5-2.5亿年间)奥陶纪末、泥盆纪晚期和二叠纪末三大灭绝事件,涉及华南常见的三叶虫、腕足动物、笔石、四射珊瑚、横板珊瑚、双壳类、腹足类、放射虫、有孔虫、介形虫等海洋生物类群,后生动物礁及微生物岩,也适当地考虑到植物界的情况。
本书根据华南史实和国际资料,着重分析生物演变的过程,探讨引发大灭绝的外因,尤其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搅动时对生物圈的严酷影响。
本书的研究表明,大灭绝是发生在自然界里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它既点断了生命演化的历程,也给生物界带来演化辐射的新机遇。我们的地球环境正在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大幅度地下跌,物种灭绝率和濒危物种数目也在剧增。我们需要借鉴史前规律来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寻找改善今日环境的对策。
当多种地质事件导致全球环境严重恶化、生态系极度脆弱、种群处于生存临界状态时,大灭绝事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大灭绝因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环境背景下,时限、强度与形式不一,结局亦明显不同,虽拥有不少共性,但差异重于共性。本书还探索生物本身对恶化环境的应对,涉及生物忍耐度和适应度等内因。
本书可供地质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及对本书主题感兴趣的人阅读。希望这本有关生物宏演化的书籍能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传达一种科学的理念,启发他们追求科学的热情,引导他们加入探索生命演化的行列。
目录
序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奥陶纪末大灭绝与复苏
第一节华南奥陶纪末笔石灭绝及幸存的进程与机制
第二节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前后笔石分异度、新生率与灭绝率的数值分析
第三节华南晚奥陶世腕足动物的大灭绝
第四节华南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的残存与复苏
第五节扬子陆块奥陶纪末期—志留纪早期三叶虫的灭绝和复苏
第六节扬子区奥陶纪晚期四射珊瑚的大灭绝
第七节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的复苏与辐射
第八节华南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生物礁的演化历程
第九节奥陶纪-志留纪之交陆生植物的演变
第十节华南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常见生物类群如何应对灾变环境
第三章晚泥盆世大灭绝与复苏
第一节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朗-法门斯之交大灭绝后珊瑚群的复苏
第二节华南桂林地区泥盆纪弗拉期-法门期之牙形刺的集群灭绝及其后的复苏
第三节华南晚泥盆世腕足动物的灭绝和复苏
第四节晚泥盆世介形类豆石目的大灭绝
第五节华南泥盆世一早石炭世生物礁的灭绝和复苏
第六节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大灭绝事件中放射虫动物群的兴衰
第七节华南泥盆纪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生物灭绝及相关沉积-地化事件
第八节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的残存和复苏
第九节华南泥盆纪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碳酸盐沉积物同位毒素记录
下卷
第四章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与复苏
第一节从华南二叠纪-三叠纪礁生态系的演变探讨与灭绝-残存-复杂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华南二叠纪一三叠纪腕足动物多样性模式
第三节华南二叠纪双壳类动物群灭绝型式的探讨
第四节华南二叠纪末大灭绝后双壳类的宏演化阶段
第五节华南古生代-中生代之交有孔虫的类群演替
第六节二叠纪至中三叠世腹足类灭绝与复苏的评述
第七节华南二叠系-三叠系与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界线层牙形刺的灭绝与复杂的对比研究
第八节华南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研究述评
第九节华南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异常
第十节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的型式、全球生态系统的巨变及其起因
第五章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华南古生代三次大灭绝及其后残存与复苏的分析对比
第二节论大灭绝的内涵和“将古论今”的思维方式
英文部分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