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汉城,刘晓,钱思进编著
页数:251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4078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何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何先生1914年出生于苏州,2011年以97岁高龄在北京逝世。她的一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为核科学在中国生根奋斗的一生。
1936年,她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赴德国留学,1940年在柏林高等工业学院获弹道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她本想以此对抗战作出贡献,但当时由于二战开始,已回国无门,只得留在德国。先在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工作,后随核物理大师波特作核物理研究。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用磁云室首先观察到正负电子的弹性碰撞这一稀有现象。l945年在英国召开的宇宙线会议上,此工作被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在会议报道中誉为“科学珍闻”。1946年春,她到法国与其清华同班同学钱三强结为伉俪,一起在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与四分裂现象。
作者简介
孙汉城,1933年生于江苏苏州。195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并在何泽慧的直接指导下研究原子核乳胶,自此长期在何泽慧的领导下进行核科学实验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历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物理研究部副主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1996年退休后,兼职进行核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编著有《中微子之谜》《核世纪风云录》《实验核物理》《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 刘晓,1978年生于山东费县。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主任,“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理事。 钱思进,1951年生于北京。1968-1972年在山西降县插队务农。197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生,1980年赴美攻读博士,1985年获伊利诺斯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当选为CMS国际合作组理事会成员,代表合作组中18个非CERN成员国,参与了国际合作组的领导管理工作。
本书特色
何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何先生1914年出生于苏州,2011年以97岁高龄在北京逝世。她的一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为核科学在中国生根奋斗的一生。
1936年,她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赴德国留学,1940年在柏林高等工业学院获弹道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她本想以此对抗战作出贡献,但当时由于二战开始,已回国无门,只得留在德国。先在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工作,后随核物理大师波特作核物理研究。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用磁云室首先观察到正负电子的弹性碰撞这一稀有现象。l945年在英国召开的宇宙线会议上,此工作被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在会议报道中誉为“科学珍闻”。1946年春,她到法国与其清华同班同学钱三强结为伉俪,一起在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与四分裂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