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申玹丞
页数:31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21830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颐和园的历史演变、蕴含的皇家、道家、佛家及哲学内涵等方面对颐和园进行深入的解读,图文并茂,有着很高学术水平和文学意味的解读颐和园的图书,难能可贵。
本书特色
申玹丞编著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试图从颐和园的艺术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这座皇家园林在美学方面不同凡响的成就。本书的研究是在吸取此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力求在四个方面寻求突破:研究颐和园的建园历史变迁过程中所表现的园林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颐和园的结构变化折射出来的独特艺术观和思维模式;结合中国哲学、美学及艺术观念,论述作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的主要艺术特色;论述颐和园的文化象征意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颐和园的景观结构及其历史变迁颐和园的发展史一、清漪园之前的建置全代元代明代二、清漪园时期三、颐和园时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现在颐和园景观结构分析一、宫廷区宫廷朝政区寝宫生活区二、万寿山前山与前湖景区万寿山前山区(1)前山区纵横主体建筑群(2)万寿山前山东端(3)万寿山前山西端前湖景区(1)前湖中部(2)西堤以东(3)西堤以西三、万寿山后山与后湖景区万寿山后山景区(1)万寿山后山中部(2)万寿山后山东端(3)万寿山后山西端后湖景区第二章 颐和园的审美艺术特点因地制宜一、全园范围内的因地制宜二、局部景点中的因地制宜巧于借景一、颐和园在整体上的借景园外借景园内借景二、园中之园的借景名景模拟一、清漪园昆明湖与杭州西湖二、佛香阁与杭州开化寺六和塔三、须弥灵境与承德普宁寺、西藏桑耶寺四、惠山园与无锡寄畅园五、罗汉堂与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六、凤凰礅与无锡黄埠墩山林气象一、人工与天工的结合颐和园的假山颐和园的古树敞朗轩快一、俯仰宇宙二、小中见大虚灵意味一、四时之景二、虚景之美曲折有致生命的节奏
第三章 颐和园文化象征的内涵颐和园与道家一、道的体现与自由自在的艺术精神二、寓意象征颐和园与儒家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君子比德乐而不淫突出秩序感二、易学的影响颐和园与佛家一、淡淡的佛香二、一花一世界三、佛家色彩的减少小结结语参考文献
附录一、颐和园的匾联二、乾隆皇帝泳清漪园风景诗选辑致谢
第一章 颐和园的景观结构及其历史变迁颐和园的发展史一、清漪园之前的建置全代元代明代二、清漪园时期三、颐和园时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现在颐和园景观结构分析一、宫廷区宫廷朝政区寝宫生活区二、万寿山前山与前湖景区万寿山前山区(1)前山区纵横主体建筑群(2)万寿山前山东端(3)万寿山前山西端前湖景区(1)前湖中部(2)西堤以东(3)西堤以西三、万寿山后山与后湖景区万寿山后山景区(1)万寿山后山中部(2)万寿山后山东端(3)万寿山后山西端后湖景区第二章 颐和园的审美艺术特点因地制宜一、全园范围内的因地制宜二、局部景点中的因地制宜巧于借景一、颐和园在整体上的借景园外借景园内借景二、园中之园的借景名景模拟一、清漪园昆明湖与杭州西湖二、佛香阁与杭州开化寺六和塔三、须弥灵境与承德普宁寺、西藏桑耶寺四、惠山园与无锡寄畅园五、罗汉堂与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六、凤凰礅与无锡黄埠墩山林气象一、人工与天工的结合颐和园的假山颐和园的古树敞朗轩快一、俯仰宇宙二、小中见大虚灵意味一、四时之景二、虚景之美曲折有致生命的节奏
第三章 颐和园文化象征的内涵颐和园与道家一、道的体现与自由自在的艺术精神二、寓意象征颐和园与儒家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君子比德乐而不淫突出秩序感二、易学的影响颐和园与佛家一、淡淡的佛香二、一花一世界三、佛家色彩的减少小结结语参考文献
附录一、颐和园的匾联二、乾隆皇帝泳清漪园风景诗选辑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