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唯工著
页数:518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43621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气血共振的奥秘水肿与老化的关系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
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
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气血共振的奥秘,并进一步揭示了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全书使中医与人体、气血与经脉共起和谐之舞,使人体、科学、古今中医药,齐唱未病先治之歌,通过全面而严谨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验数据,给了中医的现代化以充分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69年因为对中医感到兴趣,放弃了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而选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物理系创系主任、阳明大学医工所所长,并在台大电机系医工组、中国医药学院中医所任职授课。1988年首次制成脉诊仪,在台大、荣总、中国医药学院等多所大医院与西医会诊,并与黄维三、林昭庚、张步桃、张家训、潘念宗、胡秀卿、钟杰、崔玖等多位中西医名家进行合作研究。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杰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其发明上的贡献连续收录于Marquis世界名人录。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本书特色
上册: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 下册:探寻气血共振的奥秘读懂中医只要这一本一位生物物理学家耗时30年以现代科学观点揭示中医的奥秘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三十年的研究,他找到了一个让中医以科学语言和大众沟通的方法,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对象,也能够理解中医,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之于人体的意义。 王教授以雄辩的胆识,讲述对中医的心得,气概非凡。加以王教授不是科班的流体力学学者,思考上反而自由得多。中医确实需要科学化,本书是应时而生。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院士 冯元桢王教授的理论不论是从数学、物理及生理的谐波的角度看,都非常合理且无懈可击。他把血液循环的理论重新推导,改写了近代西方医学对血循环的了解,也替数千年的中医开始建立了科学的基础。他的贡献以我的判断是“beyond the Nobel Prize”。
——中国台湾大学校长 李嗣涔本书的出现是中国脉学超时代的进步。古人言脉,大都是在脉的形象上兜圈子,王教授则是研究脉的原理,认定“气”是脉的原动力,并具体说出共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层楼的成就。而王教授发明的脉诊仪,可说是中国医学在诊断上最高的境界。
——89岁名中医 马光亚
目录
(上册)
自序 / 1
前言 现代生物医学的盲点 / 3
第一部
气的乐章: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
第一章 气——回到未来的年代 / 3
西医未解的循环难题 / 5
气才是解决现代病的重点 / 16
第二章 共振——中医的现代科学解释 / 43
气即共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 45
经络、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网路 / 74
第三章 脉诊——未来医理的基础知识 / 93
倾听身体的共振旋律 / 95
脉诊指标、中药与安慰剂的运用 / 127
疾病的根源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 150
第四章 健康与养生之道 / 185
日常养生的脉诊运用 / 187
小结 回顾与展望 / 207
第二部
气的大合唱:深度剖析诊断、辨证、论治方剂的根本原理
第一章 共振与气 / 237
水与湿 / 239
中医之特色 / 241
三焦经与全身之气 / 245
由三、六、九共振频看《伤寒论》 / 247
三焦经之特性 / 249
三焦系统 / 250
营卫系统与三焦系统 / 252
卫气与外气 / 253
胆经为两组和弦之共同频率 / 255
只有二组和弦的大乐器 / 256
第二章 中西医的比较 / 259
中医与西医之比较 / 261
中医之现况 / 263
中医的望、闻、问、切 / 264
二十八脉 / 266
脉诊现代化的研究 / 269
八纲辨证 / 270
病因与治法 / 273
病因 / 276
治法 / 284
第三章 中医药的特色 / 287
中药之药理 / 289
为什么要找寻中医之特色? / 291
我们如何选择研究中医的方向 / 294
设计实验 / 297
意外的发现 / 301
由气看药性 / 307
归经的研究 / 310
方剂之结构 / 314
身体之防御是如何出错的? / 317
这个漏洞要怎么侦测呢? / 319
这个漏洞要怎么补救呢? / 321
物理治疗有什么好处? / 324
方剂是什么? / 325
温病的方剂 / 328
安宫牛黄丸 / 331
抢救刘海若 / 337
身外之物与身内之务 / 343
第四章 总结 / 347
小心地求证 / 349
中西医结合!? / 352
中医的发展与发扬光大 / 354
(下册)
第一部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第一章 人体的运作之舞 / 3
我健康吗? / 5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 6
血循环之再探 / 8
“气”与“血” / 12
各种气的感觉 / 13
三十亿个分支网的运作 / 16
能量医学的观点 / 17
人体的排废料系统 / 20
第二章 二氧化碳是毒 / 23
人体的下水道系统 / 25
酸水的形成 / 26
水肿的五个阶段 / 30
中医中的水肿与水毒 / 35
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 38
第三章 减水肿计划 / 43
脂肪是比碳水化合物更好的能量来源 / 46
饱和油和不饱和油的正确食用方式 / 47
为什么要多吃纤维素 / 50
健康饮食两大重点 / 52
第四章 保健的要诀(运动篇) / 55
酸水集中处 / 57
协助身体排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 61
第五章 保健的要诀(饮食篇) / 67
早期诊断并可自我检测的健康标准 / 69
饮食的四大原则 / 70
多吃油,皮肤就不油 / 75
蛋白质是最不好的热量来源 / 77
食物分配的革新理论 / 79
结语 以能量为出发点的食物观 / 85
第二部
气血共振的奥秘
第一章 气与血 / 91
身体之组成及更新 / 93
血液是生命之泉源 / 95
心脏为血液之泵 / 96
第二章 病毒感染 / 105
感冒 / 107
膀胱经的重要 / 111
对抗伤寒之生理反应 / 112
疫苗是最伟大的发明 / 114
第三章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 117
高血压 / 119
血液之分配与调控 / 120
高血压之可能成因 / 122
加强系数 / 124
中医对高血压的看法 / 126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 128
第四章 气血共振原理 / 133
血液流灌的方式 / 135
停留解波与驻波 / 136
回圈的奥妙 / 138
肺循环是体循环的迷你版吗? / 139
体循环的设计 / 144
第五章 如果你是人体设计总工程师 / 153
循环系统上“理论”的要求 / 155
共振 / 156
如果你是设计总工程师 / 162
发生学 / 168
分频供血的优势 / 169
血液压力波与交流电之传送 / 171
环状的末端 / 176
血循环与经络的关系 / 178
第六章 小结/ 183
过去的研究成果 / 185
高血压成因 / 189
心血管病成因 / 193
第三部
科学解读脉波曲线
第一章 脉诊、脉诊仪与治未病 / 201
脉诊分析治未病 / 203
从脉诊重新诠释伤寒论 / 207
重大发现:外伤杂病处亦风邪共舞处 / 215
中焦、肺脉与肺脏 / 219
从桂枝汤探讨中医病毒感染治疗 / 227
第二章 十二经络与健康 / 233
完备以感官作为功能分类与定位的中医学 / 225
中医之全身定位系统 / 240
以十二经络系统来解析桂枝汤 / 248
西医重形,中医重势 / 256
第三章 中医看老化与湿 / 261
人的老化由阳经开始 / 263
湿与老化 / 271
发现新病种之一:慢性伤寒症 / 278
发现新病种之二:外伤杂病 / 285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 289
第四章 健康之道 / 293
促进健康之道 / 295
早期预警系统之需求──脉诊仪的诞生 / 299
亟须改革的医疗体制 / 302
浅谈以中华文化保健身体 / 305
张三丰对健身的提示 / 309
结语 工作尚未完成,期待共襄盛举 / 319
附录
十二经络图 / 328
参考文献 / 342
补充说明 / 349
延伸阅读 / 354
附录 / 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