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华诚著
页数:184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8076809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家乡,和父亲一起种一块小小的水稻田――“父亲的水稻田”项目实纪,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新周刊》、《北京青年报》、新浪网、人民网、凤凰网等近百家媒体关注报道。
作者简介
周华诚,作家,摄影师。生于1979年。童年在浙西常山县的一个叫“溪口”的村庄里度过。少年进城求学,后在城市工作,定居杭州。在一次次回乡时,深感故乡变化之巨大,决心以文字和镜头记录故乡草木人情。2013年冬,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挽留最后的农耕”众筹项目,与父亲一起,在故乡自家土地上种稻,记录一粒种子到一片水稻,再到一捧大米的过程,试着在耕种的过程中,体会汗水的价值与劳作的意义。
出版作品有《我有一座城》《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一饭一世界》等多部。
相关资料
在他的“乡村实验”里,我们惊愕地发现:劳动的尊严正在恢复,土地的神性亦在释放。远在浙江衢州溪口的小小村落,甚至引来了央视财经频道的关注。米粒之光,为何大放光华?毫无疑问,那种赤脚躬身的姿态,正在唤醒一种久远的“国家记忆”。曾几何时,我们总是感叹中国有限土地养育世上最多人口的伟力。懵懂之间,我们的乡村又都成了空巢,而土地已经抛荒长草,粮食被封存在力衰板结的地下。当我们不再为食物来源发愁的时候,却又为食物安全而愁肠百结。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回到乡村,想以一己之力来还原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国梦。 ――《杭州日报》
“挽留最后的农耕”,这不只是让每一道农艺工序可以完整地呈现在纸上、网上,周华诚还邀请参与众筹项目的网友们一起到父亲的水稻田里,参与插秧、耘田和收割。“父亲的水稻田”连接起了曾经断裂的城市和乡村,也让周华诚更加理解了父亲。和父亲同种一片田,和他一样焦虑于天晴阴雨,让周华诚理解了千年来农民的思维方式。
――《都市周报》
本书特色
2014年春天,周华诚回到浙西家乡,陪同父亲一起,用传统农耕手法种植家中的一块水稻田,以一颗从小在此长大的温柔之心,和一双专业摄影师的细致之眼,记录下水稻生长的全过程。
春耕,播种,插秧,除草,除虫,灌水。稻禾从发棵而扬花,由灌浆至成熟。青蛙在黑夜中鸣叫,蜻蜓在黄昏里盘旋。庄稼人对天气的关心和忧惧,父亲对农耕和稻田深刻的乡情,种种因离开土地太久而忘却的记忆,或城市中人未曾经历的生活,在周华诚的笔与相机下,一一得到细致而温柔的呈现。最终成为这份独一无二的“下田手记”,带给我们传统农耕最真实的朴素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