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封面

作者:刘苏荣

页数:285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82234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研究了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进程及战后不同时期英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介绍了英国针对老人、残疾人、失业者等不同救助对象的具体社会救助政策,评价了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作了分析。

作者简介

刘苏荣,1974年生,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2011年12月博士毕业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史专业。截止目前,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过专著一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社会史。

本书特色

无论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看,还是从当代的欧洲社会的横向发展上看,英国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的过程中,以及从工业社会向后现代信息社会转换的过程中,它始终在社会救助制度的建构方面走在最前头。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834年的《新济贫法》是一种历史的反射和溯源,二战后于1948年颁布的《国民救助法》才是英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真正的开启。而以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为重要理论依据的国民社会救助制度只是被看作“弥补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是为全体英国民众提供一种普遍基本生活保障的必要措施”,并且,“从战后一直到现在,进行家庭收入状况调查始终是英国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申请者是否获得社会救助资格的主要手段”,这样就奠定了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原则性和财产调查依托,使它在普惠型“福利国家”的理念和实践膨胀的20世纪50~80年代也不至于走得太远,更何况,20世纪90年代末在布莱尔工党政府“从福利到工作”的战略转变,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新政,更增添了英国社会救助制度值得借鉴的意义。刘苏荣博士在《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中,难能可贵地为我们提供了在老年人救助、儿童救助、单亲父母救助、失业者救助和住房救助等方面非常细致的描述与论证,这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跨越的时代,当老龄化社会到来、零就业家庭增长、离婚率不断上升、贫困儿童增多向我们袭来之时,作为政府政策参佐、社会组织决策、研究视野聚焦,我们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溯源
第一节 旧济贫法时代
第二节 新济贫法时代
第三节 济贫法制度的衰落及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变革时期
第二节 初步发展时期
第三节 完善时期
第四节 1979年以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频繁变革的原因

第三章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现状导论

第一章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溯源
第一节 旧济贫法时代
第二节 新济贫法时代
第三节 济贫法制度的衰落及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变革时期
第二节 初步发展时期
第三节 完善时期
第四节 1979年以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频繁变革的原因

第三章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特点与主要收益对象
第三节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贫困标准、救助待遇与管理机构

第四章 战后英国老年人的社会救助政策
第一节 贫困救助政策
第二节 医疗救助政策
第三节 社区照顾政策

第五章 战后英国残疾人的社会救助政策
第一节 生活方面的救助待遇
第二节 教育方面的救助待遇
第三节 就业方面的救助待遇

第六章 战后英国失业者的社会救助政策
第一节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失业救助政策
第二节 新工党政府的失业救助政策

第七章 战后英国其他群体的社会救助政策
第一节 儿童的社会救助
第二节 无家可归者的社会救助
第三节 单亲家长的社会救助
第四节 租房户的住房救助政策

第八章 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评析
第一节 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趋势及评价
第三节 影响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
第四节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前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8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