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成永生著
页数:170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87192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广西大厂是我国著名的锡多金属矿田,产出有多个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表明其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以及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近年来以危机矿山等为代表的地质找矿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显示出该区依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书针对大厂深部地质研究的薄弱点,以成矿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同位素地质学、流体包裹体等方法,开展深部地质特征、流体特征等研究,揭示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划分构造活动主要阶段,确立有利于成矿的构造期次,探讨深部成矿的地质条件以及成矿动力学机制,建立深部成矿的动力学模式,厘定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机制,以进一步深化大厂矿田“第二找矿空间”的基础地质理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深部地质找矿的基础地质问题,为大厂矿田“第二找矿空间”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发现提供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方法。
本书特色
《广西大厂矿田深部隐伏矿体定位机制及成矿预测》针对大厂深部地质研究的薄弱点,以成矿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同位素地质学、流体包裹体等方法,开展深部地质特征、流体特征等研究,揭示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划分构造活动主要阶段,确立有利于成矿的构造期次,探讨深部成矿的地质条件以及成矿动力学机制,建立深部成矿的动力学模式,厘定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机制,以进一步深化大厂矿田“第二找矿空间”的基础地质理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深部地质找矿的基础地质问题,为大厂矿田“第二找矿空间”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发现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方法。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大厂矿田基本研究现状1.2 深部地质研究发展方向1.3 深部找矿的问题与瓶颈1.4 拟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1.5 工作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1.1 区域构造演化与矿产分布2.1.2 区域地层岩石学2.1.3 区域泥盆系沉积阶段及地层分区2.1.4 岩体岩石学与地球化学2.2 矿区成矿地质条件2.2.1 控矿构造体系2.2.2 赋矿围岩一泥盆系演化与沉积组合2.2.3 岩体产出与岩浆活动
第3章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其矿化特征3.1 矿体形态与产状3.2 矿石结构及构造3.2.1 矿石结构特征3.2.2 矿石构造特征3.3 主要矿石类型3.4 矿石物质组成3.5 矿化类型与矿化分带3.6 围岩蚀变类型及其特征第4章 深部泥盆系岩石学与地球化学4.1 岩石矿物学特征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4.4 沉积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第5章 深部构造作用与矿化关系5.1 节理裂隙垂向发育特点及其矿化5.1.1 节理裂隙垂向产出特征5.1.2 节理发育与矿化关系5.2 挤压褶皱作用与矿化富集5.3 层间破碎带对成矿的影响5.4 制约深部成矿作用的构造因素探讨
第6章 岩浆活动与深部成矿作用6.1 岩墙特征及与矿体接触关系6.2 深部岩体岩石学特征6.2.1 花岗岩体岩石学6.2.2 花岗斑岩体岩石学6.2.3 闪长玢岩体岩石学6.3 深部岩体化学组成6.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6.3.2 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6.4 全岩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6.4.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6.4.2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6.5 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
第7章 矿床分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7.1 矿床分带对深部找矿的意义7.2 矿化类型垂向分带及其规律7.3 矿物组合垂向变化及其规律7.3.1 长坡-铜坑矿床7.3.2 巴力-龙头山矿床7.4 构造型式矿床空间分带7.5 岩浆中心矿床分带模式第8章 深部壳-幔作用及其成矿效应8.1 壳-幔相互作用及其成矿意义8.2 大厂壳-幔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8.3 壳-幔相互作用与锡多金属成矿关系第9章 隐伏矿体定位模式及找矿预测9.1 制约深部成矿的关键因素9.2 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模式9.3 深部找矿方向与靶区预测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1.1 区域构造演化与矿产分布2.1.2 区域地层岩石学2.1.3 区域泥盆系沉积阶段及地层分区2.1.4 岩体岩石学与地球化学2.2 矿区成矿地质条件2.2.1 控矿构造体系2.2.2 赋矿围岩一泥盆系演化与沉积组合2.2.3 岩体产出与岩浆活动
第3章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其矿化特征3.1 矿体形态与产状3.2 矿石结构及构造3.2.1 矿石结构特征3.2.2 矿石构造特征3.3 主要矿石类型3.4 矿石物质组成3.5 矿化类型与矿化分带3.6 围岩蚀变类型及其特征第4章 深部泥盆系岩石学与地球化学4.1 岩石矿物学特征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4.4 沉积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第5章 深部构造作用与矿化关系5.1 节理裂隙垂向发育特点及其矿化5.1.1 节理裂隙垂向产出特征5.1.2 节理发育与矿化关系5.2 挤压褶皱作用与矿化富集5.3 层间破碎带对成矿的影响5.4 制约深部成矿作用的构造因素探讨
第6章 岩浆活动与深部成矿作用6.1 岩墙特征及与矿体接触关系6.2 深部岩体岩石学特征6.2.1 花岗岩体岩石学6.2.2 花岗斑岩体岩石学6.2.3 闪长玢岩体岩石学6.3 深部岩体化学组成6.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6.3.2 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6.4 全岩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6.4.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6.4.2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6.5 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
第7章 矿床分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7.1 矿床分带对深部找矿的意义7.2 矿化类型垂向分带及其规律7.3 矿物组合垂向变化及其规律7.3.1 长坡-铜坑矿床7.3.2 巴力-龙头山矿床7.4 构造型式矿床空间分带7.5 岩浆中心矿床分带模式第8章 深部壳-幔作用及其成矿效应8.1 壳-幔相互作用及其成矿意义8.2 大厂壳-幔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8.3 壳-幔相互作用与锡多金属成矿关系第9章 隐伏矿体定位模式及找矿预测9.1 制约深部成矿的关键因素9.2 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模式9.3 深部找矿方向与靶区预测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