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金亮等主编
页数:1008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42229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病例简介、特点分析、基于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MTB模式的诊疗方案制定、结局与转归等方面,并辅以专家点评、文献回顾等。
作者简介
邢金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principle investigator,PI),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及托马斯杰斐逊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肿瘤线粒体生物学新型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总计发表SCI文章150篇。授权和申报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先后获陕西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计划资助,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袁响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JCO,Annals of Onc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八年制教材《肿瘤学》副主编,五年制教材《肿瘤学概论》副主编,课程思政案例库《肿瘤学概论》主编。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步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原四川大学副校长,1993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健委“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牵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华病理学杂志》期刊副总编,《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中文版》主编,Histopathology编委。曾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病理学临床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四十余年,长于乳腺病理、分子病理及病理人工智能。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获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资助;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第9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1~5版)》《临床病理学(第1~2版)》《组织病理技术》等;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多个奖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互联网金奖优秀指导教师等。
目录
第二章 常用的分子诊断技术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第二节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第三节 细胞遗传学分析
第四节 基因芯片技术
第五节 PCR技术
第六节 测序技术临床应用
第七节 质谱技术
第八节 液体活检技术
第九节 分子诊断临床应用案例
第三章 泛癌肿标志物
第一节 分子肿瘤委员会的基本概念与实施现状
第二节 分子肿瘤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要点
第三节 分子肿瘤委员会概述
第四节 分子肿瘤委员会决策中临床病理学考量
第五节 分子肿瘤委员会与新药开发和真实世界研究
第六节 泛肿瘤标志物的由来与发展
第七节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标志物发现与案例应用
第八节 生物标志物与抗肿瘤药物研发概要
第九节 泛癌种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第四章 呼吸系统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第五章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第六章 乳腺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第七章 妇科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第八章 其他瘤种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典型应用案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