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亚文,王义桅著
页数:397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802567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描述世界与中国的大变化,探讨当代中国在复兴进程中的知识范式转变与文明姿态调整,指出中国命中注定要成为领导型国家。中国要站在自身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开创文明新境界,完成从中国速度到中国高度的转变,以中国高度实现中国梦。本书既是文明畅想,也是战略构划。
作者简介
程亚文,安徽桐城人,曾供职于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渐入常规时代》、《大国雄魂》,编有《大国》、《战略与探索》辑刊。先后在《新京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经营报》、海外网等媒体辟有专栏。主要关注领域:国家战略能力、地缘政治、人口与政治、东亚国际关系等。主要观点:战略能力为大国生存的底线能力;经济全球化正进入由非西方国家主导的新阶段;中国地缘战略重心在西部陆地而非东部沿海;世界人口以往经历了三波变迁并相应地都在全球层面产生了经济和政治影响;中国须重建国际理想主义。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春秋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及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先后担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出版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英阿韩日文版)、《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版)等8部,即将出版《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1月版);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等14个国家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欧洲的世界》、《求是》、《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发表时评700余篇,接受BBC、CCTV等国内外媒体采访1000余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论坛500余次。
相关资料
更让我产生心灵共振的,是作者对“站到人类文明最高处”的呼唤。这本书的境界超越了仅仅
为一国兴起,而不是为整个人类共谋的狭隘天地,这正是中国人古已有之且至今未泯的天下情怀。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
历史在呼唤新的社会科学理论、新的历史观、新的世界观,中国学术界有责任发出自己的声
音。在本书中,两位70后中国学者大胆地就如何看西方、如何看中国、如何看世界未来发出了声
音,值得赞许,由此推动的新思考一定是有价值的。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我愿与作者共同呼吁今日国人,尤其是精英群体,对旧邦之新命,有所自觉,主动膺承,从
而立足于这广袤而深厚的文化中国之大地,以自主而高贵的姿态,从事于思想与制度之创造,为中
国,更为天下。
——秋风(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弘道书院院长
当今中国知识界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中国现状的看法,正处于极为分歧的状态。恐怕连我们自
己都不敢相信,我们已经到达了中华文明第三次黄金时代的入口。我很高兴程亚文和王义桅两位先
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吕正惠,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赞同书中所说,需要寻求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互解,将世界的“中国焦虑”,转化为世界的
“中国机会”。
——杨平,《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修远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从来不缺仰望星空的人,尽管大多数仅仅是因鼻血长流,但中国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
人。该书描绘出了人们尚未意识到的中国“实地”。
——雪珥,改革史战略史学者、澳大利亚澳中关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本书特色
本书纵论时代之变,提出世界和中国皆在回归其常规状态,中国命中注定要成为领导型国家。要从注重经济发展的“中国速度”,转向注重文明创新的“中国高度”,在此过程中重建国际理想主义,达成中国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互解,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通。本书既是文明畅想,也是战略规划。
全书分三个层次阐述:一是“世界怎么了”(怎么看世界),谈世界大变革;二是“中国的新使命”(怎么看中国),谈中国要站在自身历史和人类文明的新高度,复兴天下主义;三是“中国如何做”,谈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具体战略运筹。
两位作者程亚文、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作者)在国际关系、外交、国家战略等领域深有研究,写作经验丰富,在提出一些核心概念和构想的同时,解构了以往的知识范式。本书立意高远,观点鲜明独特,处处可见作者的现实关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对于当下的中国政府、中国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