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余凯,吴鸣山,项绮明等编著
页数:552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23792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无师自通系列书 变频器选型、安装与维修》从选用与维修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对变频器的选型、安装与维修技能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变频器基本知识、选择方法、电动机与拖动系统选择、附属部件选择、主要参数计算、正确安装、接线、调试、正确使用、典型品牌参数设置、在技术改造中的应用、保养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检测维修、常用元器件应用与检测、参数检测、变频器开关电源与主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思路、密码解锁与故障自诊断功能和检修实例等。
本书特色
《无师自通系列书 变频器选型、安装与维修》从选用与维修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对变频器的选型、安装与维修技能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变频器基本知识、选择方法、电动机与拖动系统选择、附属部件选择、主要参数计算、正确安装、接线、调试、正确使用、典型品牌参数设置、在技术改造中的应用、保养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检测维修、常用元器件应用与检测、参数检测、变频器开关电源与主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思路、密码解锁与故障自诊断功能和检修实例等。
本书分类明确、结构合理、说明通俗易懂,既可作为变频器应用、保养、维护、维修、生产人员在岗学习,也可作为职业学院(校)相关学科的参考书,还可供变频器应用与维修培训班的初学者、变频器销售人员或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人员和广大电子爱好者应用参考。
目录
前言第1章 变频器基础知识 11.1 常用变频器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11.1.1 变频分辨率基本要求 11.1.2 衡量变频器性能优劣的基本条件 11.1.3 基本功能与特点 21.2 变频器的基本组成与类型 41.2.1 基本组成框图 41.2.2 信号处理过程 41.2.3 内部典型结构特点 41.2.4 基本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61.3 变频器控制方式的特点与功能 71.3.1 控制方式的特点 71.3.2 控制电路的功能特点 71.3.3 控制电路接收外接开关量信号的特点 91.3.4 控制电路接收开关量输出信号的特点 101.4 变频器调速系统的起动特性 121.4.1 起动特点 121.4.2 电动机起动方面需要说明的问题 131.5 变频器的谐波与抑制方法 131.5.1 谐波的特点与危害 131.5.2 谐波抑制的基本原则 141.5.3 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抑制谐波 141.5.4 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抑制谐波 151.5.5 采用单位功率因数变流器减少谐波 151.5.6 开关器件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抑制电磁波干扰 15第2章 选择变频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172.1 与变频器选择有关的基本知识 172.1.1 u/f控制 172.1.2 确定变频器损耗的方法 182.1.3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182.1.4 确定变频器额定运转时的损耗与发热量 202.2 变频器品牌与形式的选择方法 212.2.1 品牌的选择方法 212.2.2 类型的选择方法 222.2.3 根据控制方式与负载特性和生产现场具体要求选择变频器形式 222.2.4 根据内部直流电源性质与负载特性和生产现场具体要求选择变频器形式 242.2.5 根据安装形式、负载特性和生产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变频器形式 242.2.6 根据电压等级、防护等级、调速范围及精度、输出频率与负载特性和生产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变频器形式 252.3 变频器容量的选择方法 252.3.1 选择通用变频器容量的基本原则 252.3.2 在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时,选择变频器功率的基本方法 262.3.3 根据负载类型选择变频器容量 262.3.4 根据电动机极数选择变频器容量 272.3.5 要想在高原上获得输送带的速度,也就是以80hz运转,选择变频器容量的方法 272.3.6 要想使两台2.2kw、4极电动机顺序起动,用一台变频器传动时选择变频器容量的方法 282.3.7 根据变频器需要驱动电动机的数量来选择变频器容量 282.3.8 变频器配套电动机功率的选择方法 292.4 变频器输入与输出侧额定值的选择方法 312.4.1 输入侧额定值的选择方法 312.4.2 提高变频器输入侧功率因数的方法 312.4.3 输出侧额定值的选择方法 322.5 通用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332.5.1 通用变频器的基本类型 332.5.2 各类负载选择通用变频器的方法 332.6 变频器频率与u/f线的选择方法 342.6.1 变频器长期工作频率的选择方法 342.6.2 变频器u/f线的选择方法 352.6.3 选择变频器第一工作频率的方法 392.7 选择变频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402.7.1 负载具有恒转矩特性 402.7.2 其他问题 40第3章 变频器用电动机与拖动系统的选择方法 433.1 变频器用电动机 433.1.1 类型 433.1.2 基本知识 433.2 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473.2.1 类型 473.2.2 特点 483.3 变频器配用电动机的选择方法 493.3.1 对普通电动机进行选择 493.3.2 对电动机容量进行选择 503.3.3 根据变频器容量配用电动机功率的方法 513.3.4 配套变频器齿轮电动机使用频率的选择方法 513.3.5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33.3.6 与罗茨鼓风机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43.3.7 与单相电动机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53.3.8 与变极电动机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53.3.9 选择与防爆电动机配套变频器的方法 553.3.10 用于转矩波动较大负载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63.3.11 与深井水泵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63.3.12 与离心机配套变频器的选择方法 573.4 选择电动机配套变频器时其他问题的考虑 573.4.1 电流、频率的考虑 573.4.2 确定电动机轻载时电流值与变频器额定电流值的方法 583.4.3 选择笼型电动机配套变频器时的考虑 59第4章 变频器附属部件的选择方法 634.1 变频器输入与输出保护电路元器件的选择方法 634.1.1 外围保护电路组成 634.1.2 隔离开关的选择方法 644.1.3 前端快速熔断器的选择方法 644.1.4 断路器的选择方法 654.1.5 接触器的选择方法 654.1.6 直流电抗器的作用 654.1.7 直流电抗器的选择方法 654.1.8 直流电抗器参数的选择方法 664.2 变频器输入电路中电抗器的选择方法 664.2.1 电抗器的作用 664.2.2 是否需要设置输入电抗器的确定方法 674.2.3 电抗器电压的选择方法 684.2.4 单相变频器电抗器额定电流的选择方法 694.2.5 三相变频器电抗器额定电流的选择方法 694.2.6 电抗器电感量的选择方法 694.2.7 根据电动机容量选择电抗器的方法 694.3 变频器输出电路中电抗器的选择方法 704.3.1 输出电抗器的作用 704.3.2 是否需要设置输出电抗器的确定方法 704.3.3 输出电抗器参数的选择方法 714.4 变频器输入与输出电路中电源滤波器的选择方法 714.4.1 是否需要设置输入侧电源滤波器emi的确定方法 714.4.2 输入侧电源滤波器参数的选择方法 724.4.3 是否需要设置输出侧电源滤波器emi的确定方法 724.4.4 输出侧电源滤波器参数的选择方法 734.4.5 输入与输出滤波器的主要区别 734.5 变频器使用制动器的选择方法 744.5.1 制动器的类型 744.5.2 与选择变频器使用制动器有关的知识 744.5.3 制动器电动机制动衬的基本特点 754.5.4 制动器电动机对制动方式的基本要求 754.5.5 在选择配套的变频器时,根据制动要求不能使用变频器的确定方法 754.5.6 变频器制动单元制动电阻的选择方法 764.6 变频器拖动系统的选择方法 764.6.1 拖动系统传动机构的类型 764.6.2 与选择变频器拖动系统有关的知识 764.6.3 电动机驱动传动机构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774.7 变频器冷房装置的选择和电动机连接电缆选择 774.7.1 冷房装置的选择 774.7.2 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连接电缆等效电容的危害 78第5章 变频器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795.1 选择变频器所需常用参数的计算方法 795.1.1 变频器效率的确定方法 795.1.2 变频器频率调节比的确定方法 795.1.3 变频器电压调节比的确定方法 805.1.4 变频器额定电流的确定方法 805.1.5 变频器额定容量的确定方法 805.1.6 变频器额定电流与额定容量选择计算举例 805.2 变频调速系统电动机的计算方法 815.2.1 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 815.2.2 电动机电磁功率的计算方法 825.2.3 电动机转差功率的计算方法 825.3 变频器拖动系统的计算方法 825.3.1 对转速进行折算的方法 825.3.2 对转矩进行折算的方法 835.3.3 对飞轮力矩进行折算的方法 835.3.4 二次方律负载的节能效果计算方法 835.3.5 变频器节能计算举例 845.4 安装变频器配电柜与换气装置的选择计算方法 845.4.1 安装变频器配电柜尺寸的确定方法 845.4.2 变频器换气装置的选择计算方法 865.5 变频器制动装置选择计算方法 875.5.1 变频器是否需要设置制动装置 875.5.2 制动单元选择计算方法 875.5.3 输入与输出保护电路中制动电阻电阻值的计算方法 875.5.4 经验法确定变频器制动电阻阻值的方法 875.5.5 制动电阻功率的确定方法 885.6 变频器各种电量参数的计算方法 885.6.1 波形因数的计算方法 885.6.2 波顶因数的计算方法 885.6.3 输入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 885.6.4 输入功率的计算方法 905.6.5 直流回路功率的计算方法 905.6.6 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 905.6.7 电动机轴上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 915.6.8 变频器频率下降后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 915.6.9 变频器频率下降后其他各部分功率的计算方法 915.6.10 变频器频率下降后电动机电流的计算方法 925.6.11 变频器频率下降后直流回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925.6.12 变频器的频率下降后变频器输入侧输入电流的计算方法 92第6章 变频器正确安装、接线与调试 936.1 变频器的安装方法 936.1.1 与变频器安装有关的基本知识 936.1.2 变频器安装方式的确定方法 976.1.3 墙挂式安装方法 976.1.4 控制柜式安装方法 986.1.5 变频器安装时散热问题的处理方法 986.1.6 在配电柜内布置变频器及其附件的方法 996.1.7 在有振动的场所安装变频器的方法 1006.1.8 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安装方法 1006.2 变频器的正确接线方法 1026.2.1 与变频器接线有关的基本知识 1026.2.2 变频器连接地线的方法 1046.2.3 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方法 1076.2.4 变频器电源接线的连接方法 1076.2.5 变频器控制电路中各接线端脚功能识别方法 1086.2.6 变频器具体连线时实物端脚的识别方法 1116.2.7 变频器控制电路模拟量控制线的种类、类型、线径的选择与连接 1126.2.8 主电路的接线方法 1156.2.9 制动电路的接线方法 1176.2.10 采用变频器对单相电动机进行调速时的 连接方法 1196.2.11 更换小功率、同容量、不同生产厂家变频器时 电动机接线的正确方法 1206.3 变频调速系统其他电路的接线方法 1216.3.1 防线路干扰加接隔离变压器的方法 1216.3.2 短路保护装置接线方面 1226.3.3 过热保护接线方面 1226.4 变频器安装与维修后的调试方法 1226.4.1 调试之前需要了解的情况 1226.4.2 对变频器进行通电检查与调试方法 1246.4.3 进行调试时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1256.4.4 变频器具体连线后的初步调试方法举例 1276.4.5 采用改动参数解决变频器在安装调试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 130第7章 变频器的基本应用技能 1327.1 变频器应用基本知识 1327.1.1 准备工作 1327.1.2 预置变频器功能参数的方法 1327.1.3 与变频器pid控制功能应用有关的知识 1347.2 变频器基本应用技能 1387.2.1 变频器升速与降速控制功能的应用方法 1387.2.2 变频器点动控制功能的应用方法 1437.2.3 变频器三线控制方式的应用方法 1457.2.4 变频器报警输出端的应用方法 1477.2.5 变频器多功能输出信号端脚的应用方法 1487.2.6 变频调速与工频定速之间切换应用方法 1497.2.7 变频器造成周围电子设备误动作的处理方法 150第8章 变频器的正确使用 1528.1 变频器与功能使用有关的基本知识 1528.1.1 功能码的特点与类型 1528.1.2 功能码的分区编码方式规律 1538.1.3 功能码其他编码方式的规律 1548.1.4 数据码的特点 1558.2 变频器外接输出端脚的识别方法 1558.2.1 外接报警输出端脚的识别方法 1568.2.2 外接测量信号输出端脚的识别方法 1568.2.3 外接状态信号输出端脚的识别方法 1578.3 变频器键盘与外接基本操作功能 1578.3.1 模式转换按键 1588.3.2 数据增、减按键 1588.3.3 读出、写入按键 1598.3.4 运行操作按键 1608.3.5 复位按键的识别方法 1608.3.6 外接基本操作功能 1608.4 变频器外接基本操作功能设置方法 1618.4.1 起动频率的设置方法 1618.4.2 功能预置对节能效果的影响 1628.4.3 自动降压节能功能的特点 1648.4.4 自动搜索节能功能的特点 1648.4.5 自动搜索节能功能适用场合 1658.4.6 使用节能型变频器时注意事项 1658.5 变频器显示功能的使用方法 1658.5.1 显示功能的主要特点 1658.5.2 博士力士乐cvf?g3系列变频器显示功能的使用方法 1668.5.3 森兰sb61系列变频器显示功能的使用方法 1678.5.4 富士g11s系列变频器led显示数据与参数的设定方法 1688.5.5 富士g11s系列变频器lcd显示数据与参数的设定方法 1698.6 变频器睡眠与唤醒功能设置方法 1708.6.1 恒压供水系统的基本特点 1708.6.2 恒压供水睡眠与唤醒功能的判断条件 1708.6.3 艾默生td2100系列变频器睡眠与唤醒功能设置方法 1718.6.4 艾默生td2100系列变频器休眠工作状态的特点 1718.6.5 艾默生td2100系列变频器主水泵的唤醒条件 1728.6.6 艾默生td2100系列变频器睡眠与唤醒功能参数的设置方法 1728.6.7 abb acs800系列变频器主水泵进入休眠状态的条件 1728.6.8 abb acs800系列变频器主水泵的唤醒条件 1728.6.9 abb acs800系列变频器睡眠与唤醒功能参数的设置方法 1738.7 变频器频率检测与下垂功能的使用方法 1738.7.1 频率检测功能的作用 1738.7.2 频率检测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1738.7.3 下垂功能的基本特点 1758.7.4 是否使用下垂功能的确定方法 1768.7.5 下垂功能参数的设置方法 1778.8 变频器加速功能的使用方法 1778.8.1 各种变频器加速时间的定义 1778.8.2 正确理解变频器的加速时间 1798.8.3 加速时间的设定方法 1808.8.4 正确理解变频器的加速方式 1808.8.5 线性加速方式的特点 1808.8.6 加速方式数据的预置方法 1818.8.7 s形加速方式的特点 1838.8.8 s形加速方式适用场合 1838.8.9 半s形加速方式的特点 1838.8.10 半s形加速方式适用的场合 1838.9 变频器减速功能的使用方法 1848.9.1 各种变频器减速时间的定义 1848.9.2 正确理解变频器的减速时间 1858.9.3 减速时间数据的设定方法 1858.9.4 正确理解变频器的减速方式 1858.9.5 线性减速方式的特点 1858.9.6 s形与半s形减速方式的特点 1868.9.7 s形与半s形减速方式数据的设定方法 1868.9.8 使用加、减速功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878.10 变频器停机功能的使用方法 1878.10.1 停机方式的类型与特点 1878.10.2 变频器是否需要设置暂停减速功能的确定方法 1888.10.3 减速特性的特点 1888.11 变频器点动加、减速功能的使用方法 1898.11.1 点动加、减速功能的基本定义 1898.11.2 常见变频器点动加、减速时间功能数据的预置 方法 1898.12 变频器直流制动功能的使用方法 1908.12.1 直流制动的特点 1908.12.2 直流制动参数的设置方法 1918.13 变频器再起动功能的使用方法 1918.13.1 变频器故障跳闸后的再起动功能特点 1918.13.2 故障跳闸后再起动功能参数的设置方法 1928.13.3 瞬间停电再起动功能的特点 1928.13.4 变频器能否使用瞬间停电再起动功能的 确定方法 1928.14 变频器频率设定方面的使用问题 1938.14.1 变频器频率设定方面问题的处理方法 1938.14.2 变频器工作频率超过60hz的处理方法 1938.15 使用变频器时,转速、温度和灰尘方面注意事项 1948.15.1 限制变频器第一转速的方法 1948.15.2 转矩方面的处理方法 1948.15.3 夏季室内无空调的处理方法 1948.15.4 灰尘较多场合的处理方法 1948.16 变频器其他使用方面的问题 1958.16.1 使用开环和闭环控制方式时变频器的选用问题 1958.16.2 变频器低频给定u/f参数方面的问题 1958.16.3 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设置交流继电器的危害 1968.16.4 变频器的防雷方法 196第9章 典型品牌变频器参数设置 1979.1 变频器参数设置的基本原则 1979.2 博世力士乐cvf?g3、cvf?p3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 1999.2.1 运行控制参数的设定方法 1999.2.2 频率参数的设定方法 2009.2.3 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019.2.4 停机方式与直流制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029.2.5 频率到达与频率检测参数的设定方法 2039.2.6 停电再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059.2.7 点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069.2.8 多段速运行参数的设定方法 2079.2.9 程序控制多段速运行参数的设定方法 2119.2.10 程序控制多段速运行应用方法举例 2149.2.11 显示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169.2.12 u/f控制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189.2.13 过载保护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189.3 富士5000g11s、5000p11s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 2199.3.1 基本接线图 2199.3.2 基本加速、减速时间参数的设定方法 2219.3.3 偏置频率与频率增益参数的设定方法 2229.3.4 转矩提升参数的设定方法 2229.3.5 富士5000g11s系列变频器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239.3.6 瞬时停电再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239.3.7 多段速运行参数的设定方法 2249.3.8 程序控制多段速运行参数的设定方法 2289.3.9 显示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319.3.10 u/f控制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339.3.11 过载保护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339.4 普传pi7600与pi7800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技能 2349.4.1 基本接线图 2349.4.2 基本频率给定参数的设定方法 2369.4.3 各种频率参数的设定方法 2379.4.4 加速、减速时间参数的设定方法 2399.4.5 普传pi7800系列变频器转矩提升参数的设定方法 2399.4.6 停机方式与直流制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409.4.7 点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419.4.8 pid闭环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429.5 森兰sb12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技能 2429.5.1 基本接线图 2429.5.2 基本频率给定参数的设定方法 2449.5.3 运行控制参数的设定方法 2459.5.4 频率参数的设定方法 2469.5.5 加速、减速时间参数的设定方法 2479.5.6 偏置频率与频率增益参数的设定方法 2479.5.7 pid闭环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489.5.8 u/f控制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489.5.9 显示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499.6 格兰特vf?10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技能 2509.6.1 点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509.6.2 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519.6.3 停机方式与直流制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529.6.4 频率到达与频率检测参数的设定方法 2539.6.5 偏置频率与频率增益参数的设定方法 2559.7 安川cima?g7a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技能 2569.7.1 过载保护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569.7.2 pid闭环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569.8 海利普holip?a系列变频器参数设置技能 2579.8.1 偏置频率与频率增益参数的设定方法 2579.8.2 u/f控制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589.9 其他变频器参数设置技能 2589.9.1 易能eds2000系列变频器基本加速、减速时间参数的设定方法 2589.9.2 松下vf0系列变频器偏置频率与频率增益参数的设定方法 2599.9.3 德力西cdi9100系列变频器偏置频率与频率增益参数的设定方法 2599.9.4 惠丰f1500?p系列变频器自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609.9.5 日普rp3200系列变频器瞬时停电再起动参数的设定方法 2609.9.6 康沃cvf?g2系列变频器pid闭环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619.9.7 瓦萨cx系列变频器pid闭环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619.9.8 创世csbg系列变频器u/f控制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629.9.9 华科hi3变频器u/f控制功能参数的设定方法 2629.9.10 英威腾invt?g9系列变频器过载保护功能参数 的设定方法 2639.9.11 vacon?cx系列变频器过载保护功能参数的 设定方法 263第10章 变频器在技术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26510.1 变频器在电动机点动与运行切换方面的实际应用 26510.1.1 电动机点动与运行切换原电路的分析 26510.1.2 采用变频器对电动机点动与运行切换时的连接 电路 26610.2 变频器在起升与自动扶梯类电气设备上的典型应用 26710.2.1 在起升机构上的应用方法 26710.2.2 在自动扶梯上的典型应用方法 26910.3 变频器在风机上的典型应用方法 27110.3.1 实现风机在现场与控制室均可以采用变频器进行 调速的方法 27110.3.2 功率45kw风机采用变频器进行技术改造 27210.3.3 设置37kw风机电动机变频调速改造参数 27310.4 变频器在供水系统方面的典型应用 27410.4.1 采用艾默生td2100系列变频器进行供水定时 控制的方法 27410.4.2 单台水泵实现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时变频器的 连接方法 27610.4.3 单台水泵实现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时变频系统的 工作基理 27710.4.4 多台水泵实现变频调速恒压供水变频器的连接 方法 27710.4.5 多台水泵实现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时变频系统的 工作基理 27810.4.6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二次控制电路接线方法 27910.5 变频器在空调器上的典型应用 28110.5.1 变频空调器的基本组成 28110.5.2 制冷循环系统原理 28110.5.3 压缩机调速器的基本结构 28210.5.4 压缩机调速器的调速方式 28310.5.5 交流变频空调器的结构特点 28310.5.6 交流变频空调器的调速原理 28310.5.7 采用较简便的方法判断三相交流变频压缩机 是否损坏 28410.5.8 直流变频空调器的结构特点 28410.5.9 直流变频空调器的调速原理 284第11章 变频器的保养与维护 28611.1 变频器保养与维护基本知识 28611.1.1 变频器直流回路电源指示灯的特点 28611.1.2 维护变频器时要防止主电路电解电容器残存的 电荷伤人 28711.1.3 在保养与维护变频器时,直流电压是否安全的 确定方法 28711.1.4 变频器主电路“交—直—交”字样标记识别 方法 28711.2 日常保养变频器的基本要求 28811.2.1 记录变频器日常运行的有关数据 28811.2.2 日常保养变频器的主要项目与基本要求 28811.3 变频器日常维护时对周围环境的基本要求 28911.3.1 环境温度与湿度 29011.3.2 环境湿度 29011.3.3 振动和冲击 29011.4 变频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方法 29011.4.1 保持变频器干燥与洁净的方法 29011.4.2 清洁变频器注意事项 29111.4.3 测量变频器驱动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方法 29111.4.4 测量变频器主电路绝缘电阻的方法 29111.4.5 避免与预防变频器输入端电压过高的方法 29211.4.6 防止静电对变频器产生危害的方法 29211.4.7 对变频器冷却风扇系统进行保养与维护的方法 29311.4.8 检查变频器冷却风扇是否有问题的方法 29311.4.9 对变频器滤波电容器进行保养与维护的方法 29411.4.10 检查变频器电解电容器是否有问题的方法 29411.4.11 对变频器紧固与插接件进行保养与维护的方法 29411.5 变频器定期保养与维护方法 29511.5.1 检查与维护的基本要求 29511.5.2 变频器易损零部件的定期更换要求 29511.6 长期不使用变频器的保养与维护方法 29611.6.1 保养 29611.6.2 通电试验方法 29711.6.3 存储环境的基本要求 29711.7 变频器保养与维护时遇到问题的检查与处理方法 29811.7.1 变频器运行时的检查方法 29811.7.2 变频器接触与损伤情况的检查方法 29811.7.3 遇到问题的检查与处理方法 29811.7.4 防止直流电压太高的措施 29911.7.5 发现电控柜信号指示灯闪烁的处理方法 30011.7.6 将多余的电能反馈给电源的方法 301第12章 变频器故障诊断与检测 30312.1 检修变频器之前询问用户的方法 30312.1.1 了解变频器的使用年限 30312.1.2 了解故障产生过程 30412.1.3 询问变频器是否请人修理过 30612.1.4 查询变频器的相关资料 30612.1.5 核实变频器的故障现象 30612.2 变频器的直观检查法 30612.2.1 眼看 30612.2.2 耳听 30812.2.3 手摸(拨、拉) 30812.2.4 鼻闻 30812.2.5 总结 30912.3 变频器故障的原理分析法与清洁检查法 30912.3.1 原理分析法 30912.3.2 清洁检查法 30912.4 变频器故障的脱开检查法与整机比较测量法 31012.4.1 脱开检查法 31012.4.2 整机比较测量法 31112.5 部件互换与功能测试、面板压缩法判断变频器故障 31112.5.1 部件互换比较判断变频器故障 31112.5.2 功能测试法 31212.5.3 面板操作压缩判断故障部位的方法 31212.6 变频器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 31312.6.1 直流电压检查法 31312.6.2 电流测量法 31612.7 变频器故障的在路与开路电阻测量法 31812.7.1 在路电阻测量法 31812.7.2 开路电阻测量法 32012.8 变频器故障元器件替换和并联、短路检查法 32112.8.1 故障元器件替换和并联检查法 32112.8.2 故障短路检查法 32112.9 变频器故障的温度检查法 32212.9.1 加温检查法 32212.9.2 冷却检查法 32212.10 变频器故障的对号入座与重焊检查法 32212.10.1 对号入座检查法 32212.10.2 重焊检查法 32312.11 变频器故障的敲击检查法与信号寻迹法 32312.11.1 敲击检查法 32312.11.2 信号寻迹法 32412.12 变频器故障检修方法归纳总结 32412.12.1 灵活运用检查变频器的各种方法 32412.12.2 检查变频器故障的顺序 32412.13 变频器故障实际检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2512.13.1 实际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32512.13.2 变频器检修中注意事项 32712.13.3 变频器检修后注意事项 330第13章 变频器常用元器件应用与检测技能 33213.1 采用指针万用表检测变频器中特殊类电阻器好坏 ? 的方法 33213.1.1 检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好坏的方法 33213.1.2 检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好坏的方法 33313.1.3 测量压敏电阻器好坏的方法 33413.2 采用万用表检测识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电极 ? 与好坏的方法 33413.2.1 检测igbt极性的方法 33413.2.2 采用单指针式万用表igbt好坏的方法 33513.2.3 采用双万用表检测igbt好坏的方法 33613.2.4 检测igbt触发能力的方法 33613.2.5 采用试灯检测igbt好坏的方法 33713.2.6 检测不带保护二极管npn的igbt各级电阻 判断其好坏 33813.2.7 检测带保护二极管igbt各级电阻判断其好坏? 的方法 33813.3 采用万用表检测两单元igbt的方法 33913.3.1 两单元igbt的基本结构与图形符号 33913.3.2 两单元igbt的基本特点 33913.3.3 检测两单元igbt中并接二极管好坏的方法 34013.3.4 检测两单元igbt中igbt好坏的方法 34013.3.5 检测两单元igbt时对万用表挡位的具体要求 34113.3.6 检测ff200r12kt3型igbt模块的好坏 34113.3.7 加电检测二单元igbt模块上桥臂导通情况 的方法 34113.3.8 加电检测二单元igbt模块下桥臂导通情况 的方法 34213.3.9 采用检测灯判断变频器两单元逆变模块好坏 的方法 34213.3.10 配合手触充放电检测判断变频器单、双管 igbt模块好坏的方法 34513.4 变频器常用功率模块组件的检测方法 34613.4.1 诊断与检测思路 34613.4.2 检修方法 34713.4.3 检测变频模块组件好坏的方法 34713.4.4 在路检测判断变频器组合功率模块好坏的 方法 34813.5 变频器常用晶闸管的检测方法 34913.5.1 单向晶闸管好坏的判断方法 34913.5.2 加接干电池测量判断中、大功率单向晶闸管触发 能力的方法 34913.5.3 采用指示灯判断中、大功率单向晶闸管触发?能力的方法 35013.5.4 测量单向晶闸管的方法 35113.5.5 采用晶体管图示仪测量晶闸管维持电流的方法 35113.6 变频器晶闸管三相全控整流桥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5313.6.1 电路中晶闸管不能导通故障的特点 35313.6.2 示波器在路测量变频器晶闸管三相全控整流桥 故障的方法 35413.6.3 示波器检测变频器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 注意事项 35513.7 变频器常用光耦合器的检测方法 35613.7.1 封装方式 35613.7.2 基本类型 35713.7.3 选用 35813.7.4 使用注意事项 35813.7.5 静态快速检测方法 35913.7.6 光电转换效率检测方法 36013.7.7 测阻比较法检测光耦合器好坏 36013.7.8 采用数字万用表快速判断光耦合器好坏的方法 36213.7.9 检查光电效应快速判断光耦合器好坏的方法 36213.7.10 检测光耦合器电流传输比的方法 36213.7.11 检测光耦合器内部光敏三极管饱和压降的方法 364第14章 变频器主要参数的检测 36514.1 第一基础知识 36514.1.1 模拟给定信号的范围 36514.1.2 检测的基本要求 36514.2 变频器测量仪表的选择与连接方法 36614.2.1 测量仪表类型 36614.2.2 测量输入电压仪表的选择方法 36614.2.3 测量输出电压仪表的选择方法 36614.2.4 测量输入与输出电流仪表的选择方法 36614.2.5 测量输入与输出功率仪表的选择方法 36614.2.6 测量控制电路绝缘电阻仪表的选择 36614.2.7 测量仪表的连接方法 36714.3 变频器主要电量的测量方法 36714.3.1 测量主电路电源输入端电量的基本原则 36714.3.2 测量主电路直流部分电量的基本原则 36814.3.3 输入侧功率因数的特点 36914.3.4 测量功率因数的基本原则 36914.3.5 测量主电路绝缘的基本原则 36914.3.6 测量控制电路绝缘的基本原则 37014.3.7 采用绝缘电阻表直接测量变频器绝缘电阻 的危害 37014.3.8 变频器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37114.3.9 测量输出(电动机)端电量的基本原则 37214.3.10 测量输出频率的基本原则 37314.3.11 普通仪表检测变频器输出端电量时仪表刻度盘 的改动方法 37314.3.12 采用普通磁电电压表测量变频器输出电压的 方法 37414.3.13 采用“两表法”测量变频器输出侧三相电 ?功率的方法 37514.3.14 采用功率表测量变频器输入侧三相电功率 的方法 37614.4 测量变频器电量时各种仪表正确性分析方法 37614.4.1 数字式仪表 37614.4.2 整流式仪表 37714.4.3 电磁式电压表 378第15章 变频器开关电源与主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思路 38015.1 变频器开关电源供电特点与常用基本电路结构特点 38015.1.1 开关电源的供电特点 38015.1.2 开关电源常用电路结构特点 38015.2 变频器常用开关电源集成电路简介与基本原理 38515.2.1 变频器常用开关电源集成电路简介 38515.2.2 变频器常用开关电源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38715.3 变频器常见主回路与驱动控制回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38915.3.1 主回路结构与原理 38915.3.2 驱动控制回路结构与原理 39215.3.3 上下桥驱动电路结构与原理 39315.4 变频器开关电源常见故障检修思路 39815.4.1 一般检修程序 39815.4.2 常见故障检修思路 39815.4.3 检修注意事项 40015.4.4 查找电路短路点故障的基本要诀 40215.4.5 查找电容元件故障的基本要诀 40215.4.6 查找电阻元件故障的基本要诀 40315.4.7 开关电源常用整流与稳压二极管选择更换要诀 40415.5 变频器开关电源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 40515.5.1 变频器通电后没有任何反应,操作显示面板 无指示,检测控制端脚的24v与+5v电压 均为0v 40515.5.2 变频器通电后开关电源处发出“吱、吱”响声 或类似于“打嗝”的异常声音,变频器 不能工作 40615.5.3 变频器通电后开关电源输出端有电压输出,但 输出的电压过高或过低 407第16章 变频器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40816.1 变频器可靠性规律与特点 40816.1.1 可靠性规律 40816.1.2 初期故障基本特点 40816.1.3 偶发故障的基本特点 40916.1.4 磨损故障的基本特点 40916.2 变频器外部故障常见原因与检修方法 40916.2.1 常见故障原因 41016.2.2 故障检修基本原则 41016.2.3 电磁感应干扰故障主要原因 41016.2.4 电磁感应干扰故障检修方法 41016.2.5 尖峰电压对电动机的影响 41116.2.6 避免尖峰电压对电动机产生影响的方法 41116.2.7 减小或抑制变频电动机尖峰过电压幅值的 基本措施 41216.3 检修变频器故障时正确接入假负载的方法 41216.3.1 假负载的正确连接位置 41316.3.2 假负载的选择方法 41416.3.3 防止跳闸的方法 41416.4 变频器供电电源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41416.4.1 缺相故障的检修方法 41516.4.2 供电电压波动故障的检修方法 41516.4.3 瞬间停电故障的特点与检修方法 41516.4.4 瞬间停电再起动功能参数的设置方法 41616.5 变频调速系统振动与噪声故障检修方法 41716.5.1 振动故障处理方法 41716.5.2 噪声故障处理方法 41716.6 变频器保护电路动作故障检修方法 41816.6.1 报警显示、跳闸保护功能的基本类型 41816.6.2 过电压保护的基本特点 41816.6.3 过电压故障的原因与检测方法 41916.6.4 过电压保护故障的检修步骤 42016.6.5 欠电压保护的基本特点 42116.6.6 欠电压保护故障的检修步骤 42116.6.7 过载保护的基本特点 42216.6.8 过载故障常见原因与检修方法 42216.6.9 主器件自保护的基本特点 42516.6.10 外部报警输入保护的基本特点 42516.6.11 防止跳闸保护功能的基本特点 42516.6.12 主器件自保护故障的检修方法与步骤 42516.7 变频器产生的高次谐波故障检修方法 42616.7.1 高次谐波的危害 42616.7.2 采用供电相互独立方式来抑制高次谐波引起的 变频器故障 42716.7.3 加接电抗器抑制高次谐波 42716.7.4 正确处理线缆抑制高次谐波 42816.8 变频器控制电路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42816.8.1 充电起动电路故障常见原因 42916.8.2 充电起动电路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42916.8.3 新装变频器电动机发热显示过载故障的 处理方法 42916.8.4 使用中的变频器电动机发热显示过载故障?的处理方法 43016.8.5 电压检测器动作引起变频器显示过电压故障 的处理方法 43016.8.6 驱动大惯性负载引起变频器显示过电压故障 的处理方法 43016.8.7 检测判断变频器过电流保护时短路故障在 变频器内部还是在外部的方法 43116.8.8 变频器显示过电流故障的处理方法 43316.8.9 变频器接收起动指令后电动机不工作故障 的处理方法 43316.8.10 变频器调速系统中电动机—加负载就停机故障 的处理方法 43416.8.11 变频器不能高速运行故障处理方法 43416.8.12 变频电动机控制电路产生电流振荡故障的 常见原因 43516.9 变频系统电动机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43516.9.1 变频电动机绕组匝间短路、局部打火故障的 常见原因 43516.9.2 变频电动机轴承受损和振动加大故障的 常见原因 43616.9.3 为了延长变频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对其绝缘性 能进行改进的方法 43616.9.4 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动机温度过高的处理方法 43716.9.5 消除轴电流延长变频电动机使用寿命的方法 43816.9.6 改善电流振荡延长变频电动机使用寿命 的方法 43916.9.7 一恒转矩负载电动机第一工作频率4hz时 运行不稳定的处理方法 43916.10 感应雷电和过电压引起的变频调速系统故障检修 ?方法 44016.10.1 感应雷电引起的变频器故障处理方法 44116.10.2 操作过电压的典型特征 44116.10.3 操作过电压引起的变频器故障处理方法 44116.11 利用故障自诊断功能检修变频器故障的方法 44216.11.1 变频器故障自诊断功能的特点 44216.11.2 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43第17章 变频器的密码解锁与利用故障自诊断功能检修 变频器故障的方法 44417.1 常用变频器密码的解锁方法 44417.1.1 设置密码的作用 44417.1.2 密码丢失后的危害 44417.1.3 密码丢失后的解码方法 44417.2 利用故障自诊断功能检修变频器故障的方法 44817.2.1 故障自诊断功能的特点 44917.2.2 西门子系列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5017.2.3 科姆龙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代码及其故障检修 方法 45217.2.4 三菱a500系列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5317.2.5 深圳安邦信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6117.2.6 深圳博世力士乐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6317.2.7 深圳伟创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6517.2.8 台达vfd?a与vfd?b系列变频器故障代码 及其检修方法 46717.2.9 德国伦茨系列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7217.2.10 富士系列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7417.2.11 abb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代码及其 检修方法 47717.2.12 jr2c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8017.2.13 艾默生td3000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代码及其 检修方法 48217.2.14 威科达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代码及其检修方法 488第18章 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49118.1 富士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49118.1.1 富士fvr075g7s?4ex型变频器,通电后仅 充电指示灯点亮,没有其他显示 49118.1.2 富士其他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49218.2 施耐德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49718.2.1 使用在ck6415(a)型数控机床上的施耐德 atv31hu40n4型4kw变频器,使用一直正常, 在一次雨后再次使用送电时,电控箱内发出一声 巨响,整机无法上电 49718.2.2 施耐德其他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49918.3 三菱与松下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50318.3.1 安装在数控机床上的三菱fr?e540型7.5kw 变频器,使用一直正常,在一次雨后再次使用时, 电控箱内冒出白烟 50318.3.2 松下mid043a1x型变频器拖动的生产线传动 带驱动电机不工作,数码管显示“oc”字样 50518.3.3 三菱与松下系列其他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 ?检修实例 50718.4 台达、台安、西门子、东元、abb、安川、 日立系列 ?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50818.4.1 台达、台安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 检修实例 50818.4.2 西门子、东元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 检修实例 51118.4.3 abb、安川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 检修实例 51318.4.4 日立系列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51418.4.5 其他牌号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实例 516参考文献 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