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景宽
页数:479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3205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棕壤
内容简介
棕壤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土壤,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在我国集中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地区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向南伸延到苏北丘陵,此外也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淮阳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地垂直带谱中,是重要的农业土壤。本书共分二十一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不同地区有关棕壤形成过程、分布特征、分类特点、理化性质、污染状况、地力评价、分区利用、测土施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从书序三
前言
第一章 棕壤的形成
第一节 自然地理背景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人为活动对耕地棕壤的影响
第二章 棕壤的分类
节 棕壤的分类依据及分类体系
第二节 棕壤发生学 分类
第三节 棕壤发生学基层分类
第三章 棕壤的分布特征
节 棕壤的水平分布特征
第二节 棕壤的垂直分布特征
第三节 棕壤的中微域分布特征
第四章 棕壤资源优劣势分析
节 东北地区的棕壤资源优势
第二节 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棕壤资源优势
第三节 西北地区棕壤资源优势
第四节 西南和中南地区棕壤资源优势
第五节 棕壤资源劣势与改良
第五章 典型棕壤
节 典型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典型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典型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典型棕壤主要土属
第五节 典型棕壤主要土种
第六章 酸性棕壤
节 酸性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酸性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酸性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酸性棕壤主要土属与土种
第七章 潮棕壤
节 潮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潮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潮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潮棕壤主要土属
第五节 潮棕壤主要土种
第八章 白浆化棕壤
节 白浆化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土属
第五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土种
第九章 棕壤性土
节 棕壤性土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棕壤性土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棕壤性土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棕壤性土主要土属
丛书序二
从书序三
前言
第一章 棕壤的形成
第一节 自然地理背景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人为活动对耕地棕壤的影响
第二章 棕壤的分类
节 棕壤的分类依据及分类体系
第二节 棕壤发生学 分类
第三节 棕壤发生学基层分类
第三章 棕壤的分布特征
节 棕壤的水平分布特征
第二节 棕壤的垂直分布特征
第三节 棕壤的中微域分布特征
第四章 棕壤资源优劣势分析
节 东北地区的棕壤资源优势
第二节 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棕壤资源优势
第三节 西北地区棕壤资源优势
第四节 西南和中南地区棕壤资源优势
第五节 棕壤资源劣势与改良
第五章 典型棕壤
节 典型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典型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典型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典型棕壤主要土属
第五节 典型棕壤主要土种
第六章 酸性棕壤
节 酸性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酸性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酸性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酸性棕壤主要土属与土种
第七章 潮棕壤
节 潮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潮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潮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潮棕壤主要土属
第五节 潮棕壤主要土种
第八章 白浆化棕壤
节 白浆化棕壤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土属
第五节 白浆化棕壤主要土种
第九章 棕壤性土
节 棕壤性土区域与中微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棕壤性土主要成土特点与形态特征
第三节 棕壤性土主要理化特性
第四节 棕壤性土主要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