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波
页数:18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12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试图在总结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资源诅咒相关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实践,期望为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该书先介绍研究的问题、内容、意义和方法及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总体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综述;然后介绍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在机制理论方面的分析;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制度解释,侧重于我国双轨制体制角度,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生经济增长解释,侧重于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增强型人力资本投入两个方面;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新经济地理解释,侧重于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产业经济学解释,侧重于西部旅游产业的“荷兰病”效应;最后介绍中国区域资源诅咒问题相应的破解政策及建议。
作者简介
谢波,经济学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本书特色
谢波编最的《中国区域资源诅咒问题研究》试图在总结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资源诅咒相关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实践,期望为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该书先介绍研究的问题、内容、意义和方法及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总体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综述;然后介绍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在机制理论方面的分析;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制度解释,侧重于我国双轨制体制角度,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生经济增长解释,侧重于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增强型人力资本投入两个方面;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新经济地理解释,侧重于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产业经济学解释,侧重于西部旅游产业的“荷兰病”效应;最后介绍中国区域资源诅咒问题相应的破解政策及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资源诅咒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提出 一 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自然资源观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历史演进 三 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资源诅咒假说的国家间解释理论 一 中心一外围论 二 贸易条件恶化论 三 价格波动论 第三节 资源诅咒假说的国家内解释理论 一 “荷兰病”效应 二 制度质量 三 人力资本 四 技术创新 五 锁定效应 六 政治环境 第四节 如何破解资源诅咒 一 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 二 发展多元化、分散式的经济模式 三 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民主、责任型政府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在机制理论分析及现状观察 第一节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市场经济内在机制分析 一 基本假设 二 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计划政策内在机制分析 一 基本假设 二 理论推演 第三节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参与者得利博弈机制分析 一 基本假设 二 理论推导 第四节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主要问题的现状观察及部分案例 一 现状观察 二 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制度解释 ——基于双轨制体制 第一节 体制双轨制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初步观察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 初步统计分析 二 研究假设 第三节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一 实证模型 二 变量计算及数据说明 第四节 计量分析 一 中国资源诅咒影响因素的面板实证分析 二 中国资源诅咒现象影响因素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生增长解释 ——基于人力资本的异质与投入 第一节 基于人力资本异质的视角 一 人力资本异质相关文献综述 二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三 计量实证与分析 第二节 基于增强型人力资本投入的视角 一 人力资本投入的相关文献综述 二 数据说明及初步统计观察 三 计量实证与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解释 ——基于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初步观察及数据说明 一 初步统计观察 二 数据说明 第三节 计量分析 一 资源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 检验 二 资源产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产业经济学理论解释 ——基于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西部旅游产业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初步统计观察 第三节 实证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第四节 计量分析 一 旅游业发展、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 二 旅游业发展与制造业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八章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对资源产权改革与资源补偿制度的建议 一 可借鉴的国外资源产权改革及补偿模式 二 我国资源产权收益的多主体分配对策 三 我国资源产权改革与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资源价格改革建议 一 坚持资源价格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二 打破市场垄断,培育资源市场竞争格局 三 逐步完善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节 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 一 建立与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市场制度 二 加快教育投资,培育与积累人力资本 第四节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一 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二 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三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运用新技术 延伸资源型产业链 第五节 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一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思路 二 促进科研成果本地转化 三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平台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附录 中国28个省(市、区)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