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田阡著
页数:26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490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引入农村公共品的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深入探讨了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的公共品供给问题,得出了一些深刻、富有见地的结论。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类学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理论,提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视为农村社区内部各个参与者互动的目标,连片特困山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一方面源于政策与制度性因素的变革,另一方面更在于当下农村社会所发生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导致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供给制度上的变革与完善,更需要农民的再组织。第3-8章是对上述研究观点的具体分析。第3章,作者回顾了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特征,梳理了当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发展历程。第4章分析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连片特困地区农民行为的变迁及对农村公共品的影响。第5章通过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劳动力转移之后,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出现的问题,及各个供给主体出现问题的原因。第6章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农民增收与农民组织缺失之间的关系。第7章从农民生存压力入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公共品共享以及农民在公共品供给中的自为状况。第8章,在对农民自为性和农村公共品供给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民的再组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意义。第9章是结论和政策讨论。
作者简介
田阡,人类学博士,教授,管理学博士后;现为西南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访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聘教授。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课题,并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管理世界》《社会科学战线》《思想战线》等重点学术报刊发表有关族群与社会治理、特殊群体与社会组织、流域人类学等领域的中英文论文多篇。担任《华人应用人类学学刊》执行编辑、Chinese Socio logyand Anthropology、t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编委,
本书特色
本书将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引入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深入探讨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公共品供给问题,得出了一些深刻、富有见地的结论。具体而言:本书尝试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来思考,对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农民参与问题、供给效率问题、农村公共品的民间供给等问题进行更为实证性的分析,给予经验上的解释。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的分析,对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各级政府、市场、农村社区与农民这一供给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政策意义很强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