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新文
页数:14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597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维护民众权益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马克思的经济正义观,借鉴西方产权理论与经济正义理论的工具性研究成果,分析指出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深层原因在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进一步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差异,提出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征地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理念构想与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
马新文,女,1963年生,陕西西安人,法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继在《国外社会科学》、《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宁夏社会科学》、《软科学》、《经济论坛》、《理论探索》、《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教材8部,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西安交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行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研究》中,作者马新文从马克思主义维护民众权益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马克思的经济正义观,借鉴西方产权理论与经济正义理论的工具性研究成果,分析指出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深层原因在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进一步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差异,提出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征地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理念构想与制度建设。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三 研究设计第一章 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状况分析 第一节 失地农民应享有的基本经济权益 一 农地集体所有权 二 农地承包经营权 三 其他相关的征地权 第二节 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的表现 一 征地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农民失地又失业 二 征地补偿范围小、标准低,农民所得补偿不足 三 征地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缺乏最低生活保障 四 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 五 失地农民缺乏损失转嫁机制 六 失地农民缺乏其应有的征地知情权、参与权、抗争权、申诉权 七 失地农民就业权困难,缺乏社会保障,沦为社会“边缘人”第二章 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 一 现行征地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 现行征地制度的特殊性 三 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 第二节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一 农地产权制度的建立及其演变 二 农地产权制度的特性 三 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第三章 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的伦理分析 第一节 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的非“经济正义”性 一 农地资源初始分配不正义 二 农地资源交换不正义 三 农地资源占有不正义 第二节 中西方“经济正义”伦理观的历史差异 一 西方“经济正义”观的源远流长 二 中国历史上“经济正义”观的缺失第四章 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理论指导与观念构建 第一节 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基本理论 一 产权理论 二 经济正义理论 第二节 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观念构建 一 科学发展观 二 权利观 三 自由、平等观 四 正义观第五章 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国外土地征收制度的借鉴 一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二 实施“完全补偿原则” 三 制定并遵守严格的征地程序 第二节 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 一 征地前提的限定 二 征地程序的规范 三 征地补偿方式的市场化 四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五 征地制度改革的政策举措 第三节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调整 一 农地产权制度调整的争鸣 二 “经济正义”观的确立附录 案例1 “6·28”事件之前瓮安群体冲突不断 案例2 北京奥运项目征地“顺义纠纷”农转非后谋生尴尬 案例3 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文件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