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梦与浙江实践”课题组
页数:232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97767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丛书总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和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与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担任编委会主任,各卷主编、副主编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知名学者。丛书由7卷组成,包含“总报告卷”“经济卷”“政治卷”“文化卷”“社会卷”“生态卷”“党建卷”,全景式、立体式揭示了浙江省通过实施“八八战略”取得的发展经验
作者简介
总主编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夏宝龙,浙江省委书记。
目录
主报告:中国梦的浙江探索与启示
第一章 经济:倒逼转型、主动引导
第一节 蓝图与构想:经济强省、“两富”、“两美”
第二节 理念与布局: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第三节 动力与逻辑:创业创新、倒逼转型
第四节 实践与探索:“四大建设”“四换三名”
第五节 经验与启示:政府引导、民间活力
第二章 政治:法治浙江、基层民主、有效政府
第一节 理念与战略:推进治理现代化
第二节 思路与格局:“法治浙江”建设
第三节 根基与活力:基层民主
第四节 重点与关键:有效政府
第五节 政治建设的几点启示
第三章 文化:合力推动、建立优势
第一节 文化发展战略:软实力的硬道理
第二节 文化发展格局:建立文化优势
第三节 文化发展动力: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四节 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 社会:公正包容、平安和谐
第一节 人民福祉:从经济增长到民生战略
第二节 社会公正:从基本公共服务到政策干预
第三节 社会发展机制:治理体系与社会包容
第四节 社会可持续:结构均衡与良好秩序
第五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五章 生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第一节 纲领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二节 历程与思路:从“绿色浙江”到“美丽浙江”
第三节 路径与选择:从专项行动到五水共治
第四节 实践与探索:诗画江南的再现与重构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 党建:巩固基础、发挥优势
第一节 党建理念:红船引领、保持先进
第二节 党建思路:开拓进取、敢于担当
第三节 党建布局:总揽全局、发挥优势
第四节 实践探索:巩固基础、激发活力
第五节 党建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经济卷》:
导论 浙江经济发展与中国梦
第一节 浙江经济强省之梦的实践
第二节 浙江经济强省建设理念的探索与深化
第三节 中国梦与浙江经济发展实践
第一章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推进转型升级
第一节 “两只鸟”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从传统农业到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
第三节 从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浙江智造
第四节 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
第五节 从块状经济走向现代产业集群
第二章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型省份
第一节 创新型省份建设理念的形成
第二节 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
第三节 科技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章 科学运用“两只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两只手”理念的发展与深化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节 多方位推进改革试点
第四节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第四章 坚持开放发展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第一节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调整优化外贸外资结构
第三节 接轨上海,强化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章 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第一节 海洋经济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
第三节 海洋经济示范区与舟山新区建设
第六章 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第三节 统筹区域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第四节 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第七章 倡导新型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
第一节 新型城市化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
第三节 新型城市化的实践
第八章 浙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二节 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总结
第三节 中国梦与浙江经济发展的启示
后记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政治卷》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文化卷》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社会卷》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生态卷》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党建卷》
节选
总报告卷目录主报告:中国梦的浙江探索与启示/001第一章 经济:倒逼转型、主动引导/036 第一节 蓝图与构想:经济强省、“两富”“两美”/036 第二节 理念与布局:跳出浙江、发展浙江/046 第三节 动力与逻辑:创业创新、倒逼转型/053 第四节 实践与探索:“四大建设”“四换三名”/062 第五节 经验与启示:政府引导、民间活力/072第二章 政治:法治浙江、基层民主、有效政府/077 第一节 理念与战略:推进治理现代化/077 第二节 思路与格局:“法治浙江”建设/083 第三节 根基与活力:基层民主/095 第四节 重点与关键:有效政府/102 第五节 政治建设的几点启示/109第三章 文化:合力推动、建立优势/114 第一节 文化发展战略:软实力的硬道理/115 第二节 文化发展格局:建立文化优势/124 第三节 文化发展动力: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134 第四节 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42第四章 社会:公正包容、平安和谐/146 第一节 人民福祉:从经济增长到民生战略/146 第二节 社会公正:从基本公共服务到政策干预/149 第三节 社会发展机制:治理体系与社会包容/156 第四节 社会可持续:结构均衡与良好秩序/163 第五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171第五章 生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175 第一节 纲领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75 第二节 历程与思路:从“绿色浙江”到“美丽浙江”/179 第三节 路径与选择:从专项行动到五水共治/186 第四节 实践与探索:诗画江南的再现与重构/192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96第六章 党建:巩固基础、发挥优势/200 第一节 党建理念:红船引领、保持先进/200 第二节 党建思路:开拓进取、敢于担当/209 第三节 党建布局:总揽全局、发挥优势/215 第四节 实践探索:巩固基础、激发活力/221 第五节 党建工作的经验与启示/230参考文献/237后 记/241经济卷目录导 论 浙江经济发展与中国梦/001 第一节 浙江经济强省之梦的实践/002 第二节 浙江经济强省建设理念的探索与深化/007 第三节 中国梦与浙江经济发展实践/022第一章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推进转型升级/030 第一节 “两只鸟”理念的提出与发展/030 第二节 从传统农业到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037 第三节 从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浙江智造/045 第四节 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055 第五节 从块状经济走向现代产业集群/064第二章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型省份/073 第一节 创新型省份建设理念的形成/073 第二节 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082 第三节 科技支撑经济转型升级/088第三章 科学运用“两只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14 第一节 “两只手”理念的发展与深化/114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121 第三节 多方位推进改革试点/130 第四节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147第四章 坚持开放发展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系/160 第一节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理念的形成与发展/160 第二节 调整优化外贸外资结构/169 第三节 接轨上海,强化区域经济合作/181第五章 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省建设/197 第一节 海洋经济理念的形成与发展/197 第二节 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210 第三节 海洋经济示范区与舟山新区建设/220第六章 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234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发展/234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243 第三节 统筹区域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发展/257 第四节 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261第七章 倡导新型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274 第一节 新型城市化理念的形成与发展/274 第二节 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285 第三节 新型城市化的实践/293第八章 浙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308 第一节 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309 第二节 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总结/324 第三节 中国梦与浙江经济发展的启示/340后 记/349社会卷目录导 论 浙江社会建设与“中国梦”/001第一章 社会结构变迁/034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034 第二节 浙江人口结构变迁/038 第三节 浙江就业结构转型/046 第四节 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052 第五节 社会结构变迁的总体趋势/058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建设/065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065 第二节 城乡体制改革与城乡一体化/071 第三节 城乡经济一体化/082 第四节 城乡社会一体化/087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实践与中国梦/095第三章 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098 第一节 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总体构想/099 第二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106 第三节 公共服务购买机制/117 第四节 城乡社会事业新体制/128 第五节 社会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134第四章 保障与改善民生/139 第一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140 第二节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145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153 第四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慈善/159 第五节 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165第五章 基层社会治理/170 第一节 从“枫桥经验”到“三治合一”/171 第二节 基层民主建设与治理/186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发展/193第六章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204 第一节 重视流动人口的地位作用/204 第二节 创新吸引流动人口的体制机制/207 第三节 流动人口对浙江经济社会的贡献/213 第四节 建立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体系/220 第五节 拓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践之路/226第七章 平安浙江建设/233 第一节 平安建设与和谐浙江构建/233 第二节 平安建设的系统性/243 第三节 各地平安建设实践/251第八章 浙江社会建设经验与启示/260 第一节 推进社会建设,破解社会发展问题/260 第二节 浙江社会建设十年的基本经验/267 第三节 浙江社会建设经验对国家现代化的启示/276参考文献/286后 记/292文化卷目录导 论 浙江文化建设:经验与成就/0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006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010 第三节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013 第四节 文艺创作走向全面繁荣/018第一章 接力推进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战略/020 第一节 顺应时代大潮 提高文化自觉/020 第二节 抢抓战略机遇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028 第三节 “三大体系”统领 文化创业创新/037 第四节 建设文化强省 继续走在前列/043第二章 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发展道路/052 第一节 自在自发、丰富鲜活的民间文化传承/053 第二节 传统文化价值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支撑/064 第三节 慎思精制、一以贯之的宏观谋划布局/076 第四节 务实笃行、特色鲜明的探索创新实践/082第三章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099 第一节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104 第二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109 第三节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13 第四节 “最美现象”与构建我们共同的价值观/121 第五节 定位于“精神家园”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132第四章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43 第一节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143 第二节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55 第三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力度/164 第四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188第五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208 第一节 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9 第二节 “八八战略”与浙江文化产业总体布局/220 第三节 “122”工程:文化产业“浙江模式”的三大特征/231 第四节 现代新闻传媒集团的浙江方阵/236 第五节 影视与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的浙江文化产业/242 第六节 四大文化创意平台推动四大文化产业/249第六章 优秀文化产品:鼓舞时代精神/259 第一节 面向人民 文化精品书写浙江名片/259 第二节 政府主导 文化工程引领主流价值/274 第三节 对接市场 打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节点/281 第四节 网罗人才 选拔造就一支文化“浙军”/286 第五节 文化“走出去”展示浙江文化的浙江气派/291第七章 民间文化:文化归属与社会凝聚的动力源泉/297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298 第二节 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组织/307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313第八章 浙江文化建设启示:探索文化治理的本土路径/324 第一节 文化战略的浙江样本: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324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浙江选择:探索文化发展的本土路径/328 第三节 文化发展的浙江突破:从本土路径到文化治理/332 第四节 文化梦想的浙江愿景:从文化治理到文明典范/335 结语:浙江经验与“中国梦”/337参考文献/340后 记/344政治卷目录导 论 治理现代化:浙江政治发展的时代意涵与实践经验/001 第一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梦的浙江起点/001 第二节 治理体系现代化:浙江政治发展的战略布局/007 第三节 治理能力现代化:浙江政治建设的实践创新/016 第四节 提升治理有效性:浙江政治发展的经验特质/029第一章 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035 第一节 扎实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浙江的生动实践/035 第二节 不断完善地方法制保障体系/046 第三节 不断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制约/055 第四节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065第二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创新/073 第一节 把协商民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073 第二节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081 第三节 不断丰富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090 第四节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097第三章 基层民主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完善/101 第一节 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的协调发展/101 第二节 社区自治:城乡治理的现代转型/111 第三节 企业民主:劳动关系的和谐共建/118 第四节 社会组织与公民(团体):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127第四章 “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137 第一节 “法治浙江”建设的基本理路/137 第二节 不断提升立法的科学化水平/146 第三节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151 第四节 不断推进公正司法/157 第五节 积极培养公民法治观念/165第五章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治理方式创新/173 第一节 构建适应服务型政府的现代政府职能体系/173 第二节 构建精简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186 第三节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4 第四节 积极构建科学民主公开的决策机制/203 第五节 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8第六章 不断创新与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17 第一节 多维度结合的权力运行制约思路与机制/217 第二节 构建与完善惩防体系和监督制度体系/224 第三节 多层次多领域地方权力监督机制的探索与创新/235 第四节 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治路径/242第七章 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251 第一节 浙江省多党合作事业实现新发展/251 第二节 做实做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256 第三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63 第四节 努力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268 第五节 广泛团结、积极引导新社会阶层/272第八章 浙江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有益启示/285 第一节 浙江政治实践的基本特征分析/285 第二节 浙江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探要/294 第三节 浙江政治发展的有益启示/306参考文献/317后 记/321党建卷目录导 论 党建大潮涌动浙江/001第一章 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铸造伟大事业坚强领导核心/035 第一节 “联系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中心任务来展开” ——习近平同志关于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035 第二节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046 第三节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059第二章 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076 第一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习近平同志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论述/076 第二节 认真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始终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083 第三节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落实在具体工作中/096第三章 加强理论武装 巩固思想基础/105 第一节 “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理论武装的论述/105 第二节 加强理论武装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118 第三节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127第四章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构筑人才发展新优势/139 第一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习近平同志关于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139 第二节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健全干部成长机制/153 第三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165第五章 注重抓基层打基础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171 第一节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充满活力”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论述/171 第二节 加强农村党建 夯实农村执政基础/179 第三节 重视“两新”党建 扩展基层党建新领域/186 第四节 深化社区党建 巩固城市执政根基/196 第五节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增强党的肌体活力/204第六章 改进党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208 第一节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论述/208 第二节 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深入城乡基层调查研究/224 第三节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提高机关服务质量/231 第四节 依托“作风建设年” 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236 第五节 反对“四风”取得新成效 作风建设开启新篇章/242第七章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积极发展党内民主/250 第一节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论述/250 第二节 坚持民主集中制 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262 第三节 完善党代会常任制 探索多种民主形式/272 第四节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推进党内协商民主/280第八章 完善惩防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290 第一节 “走出一条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路子” ——习近平同志关于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论述/290 第二节 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 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304 第三节 规范“三权” 建设“四中心”/311 第四节 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 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318 第五节 强化党内外监督 完善权力制约机制/323 第六节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营造廉洁从政氛围/332 第七节 促进基层党风清廉净化基层发展环境/338结 语 浙江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与启示/344参考文献/356后 记/364生态卷目录第一章 生态文明观引领美丽浙江建设/001 第一节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001 第二节 从“绿色浙江”到“美丽浙江”/010第二章 节约环保的生态经济发展/027 第一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027 第二节 “养好两只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039 第三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056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068 第五节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076第三章 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保护/084 第一节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084 第二节 以“811”行动为抓手推进生态省建设/087 第三节 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推进美丽浙江建设/106 第四节 以森林浙江建设为目标推动林业发展/112第四章 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传承/124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历史/125 第二节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129 第三节 生态文化建设的未来举措/141第五章 人地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149 第一节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149 第二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举措/153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和模式/165第六章 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发展/180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180 第二节 推进低碳城市建设/193 第三节 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207第七章 相互制衡的生态文明制度探索/216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216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构建/220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237第八章 美丽浙江建设的经验启示/252 第一节 一张蓝图绘到底/252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59 第三节 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治理/266 第四节 总结/272后 记/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