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名号与称谓的故事

封面

作者:胡阿祥,沈志富著

页数:296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74152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名号与称谓的故事》,作为《中国国号的故事》的姊妹篇,其内容包括中国古今名号的故事、域外有关中国称谓的故事。所谓中国古今名号,指的是由古迄今中国这一区域的称谓;这些称谓,都是习惯的自称。所谓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则是域外人或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特别的他称。这些习惯的自称与特别的他称,构成了“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国号”以外的另一部分“中国”的称谓。涵义多变、指称的时空范围模糊,又正是本书的介绍对象——“中国古今名号”与“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区别于“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国号”的两大特点。

作者简介

胡阿祥,男,汉族,籍贯上海。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学科负责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六朝史学会会长。出版专著及各类大小册子二十余种,发表论文与长短消闲文字三百余篇,主编丛书与著作多部。

本书特色

今天,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的国家叫“中国”,自己是“中国人”。我们也知道,在历史上,从夏、商、周到大元、大明、大清,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一般并不直接称其朝代为“中国”。直到清末,特别是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作为国号,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国号简称的“中国”,才从意义纷繁的各种习惯用法中横空出世,并广泛运用于官方文件、外交文书以至普罗大众的笔谈巷议等各种场合,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国号与名号的两重意义,至此才真正统一起来。
由名号到国号的简称,“中国”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而这样的蜕变之所以能够完成,是因为“中国”这个名号早就经历了数千年的生长演进,已然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和文人士大夫的脑海之中。如此,要理解国号简称的“中国”,就必须追寻名号“中国”的生长演进过程,回答诸如“中”与“国”两字本来的含义、“中国”名号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国”又是怎样成为一个纵贯古今、涵括全域的通称等等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翻开胡阿祥、沈志富编著的这本《中国名号与称谓的故事》吧!

目录

引言

上篇 中国古今名号
中国
1.释“中”释“国”
2.“中国”名号的起源
3.前800多年的“中国”:地域的“中国”
4.前800多年的“中国”:文化的“中国”
5.后2200多年的“中国”
华夏
1.夏国号的起源
2.从国号到名号:“夏”的多重应用
3.释“华”
4.从华、诸华到华夏
中华
1.合中国与华夏而为中华
2.中华之于地理
3.中华之于文化与民族
禹迹与九州
1.古史的神话传说与神话传说中的禹
2.“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3.与禹迹、九州相关的众多名号
四海与天下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赤县神州与冀州、齐州
1.大九州的想象
2.赤县神州
3.冀州与齐州
4.“博览宏识”的大九州说

下篇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几个相关问题的说明
China(支那)
1.关于“支那”缘起的各家说法
2.“支那”缘起于“秦”
3.“秦”与“支那”释义
4.近现代中日有关“支那”之争
附:“支那”: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体现
Serice(赛里斯)
1.丝路与丝国
2.长在树上的羊毛
3.寻找赛里斯国
Taugas(桃花石)
1.桃花石即“陶格司”
2.桃花石之起源与名义
3.从“桃花石”到“桃花石汗”
Cathay(契丹)
1.鄂本笃寻访契丹与契丹成为中国的称谓
2.契丹族称的含义与契丹以中国自居
3.域外文献中的契丹
其他称谓
1.通过三例可见一斑
2.汉、唐
3.吴
4.中国、中华
结语

附篇 中国民族的族称
一、因异而认同:从“华夏”、“汉族”到“中华民族”
1.主动自认的“华夏”与被动自认的“汉族”
2.蛮、夷、戎、狄及其“汉化”
3.“中华民族”的内涵与外延
二、源远而流长:从“汉”国号到“汉”族称
1.语日“天汉”,其称甚美:探寻汉国号之源
2.且可称汉,以怀人望:梳理汉国号之流
3.表著功业,显扬天下:俯瞰“汉”流域
三、壮回满维藏蒙:中国现代主要少数民族族称的来源
1.“种田人”的民族:壮族
2.“言行一致”的民族:回族
3.英勇善射的民族:满族
4.“维护你我、团结协助”的民族:维吾尔族
5.纯净圣洁的民族——藏族
6.敬长生天的民族:蒙古族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名号与称谓的故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7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