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

封面

作者:(美)罗伯特·海尔布罗纳(Robert

页数:265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80858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讲述的是西方经济思想的缘起和演进。

  作者以时间为轴,以经济思想为纲,选择摘取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从亚里斯多德、托马斯?孟、亚当?斯密……到马克思、凯恩斯、熊皮特等)著作的原文精要,这些原著涵盖《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原理》、《人口原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出经济思想演变的来龙去脉,让那些世俗哲学家“现身说法”,然后配以精彩的评论,引导读者领略和把握真实的思想。

  是一部包罗一切的将经济思想大师们的工作条理化的经济史。

  通读这部作品,读者不仅可以短时间内了解那些影响世界进程的经济学家的精粹,更可把握西方经济史的脉络和发展方向,从而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美国各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必读入门教科书。

作者简介

  罗伯特·海尔布罗纳,美国制度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新社会研究所终身教授。194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任教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名校。当他还是哈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时,就因写作《世俗哲学家》一书而一举成名,该书成为美国各大学经济学的超级畅销入门读物,累计销售超过300万册。主要著作还有《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经济社会的根源》、《未来的愿景》、《资本主义的本质和逻辑》等二十余部。

相关资料

  《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

  这看起来像是对我们后来所称的经济停滞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预言,但是它充其量被看作反映了斯密所生活的前工业化时代的状况。在斯密看来,他笔下的扣针并不是安全别针的前身,然后是拉链,然后是搭扣。在他那个时代技术上处于静止状态的大环境下,与我们这个时代相比,一个资本“遍地”的国家的可能性充其量是想象而已,但它的确给斯密那更大的历史性展望添加了一种节制的调子。完美自由社会,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不仅背负着一支“愚昧而无知”的劳动大军,这是机械的劳动分工造成他们每天麻木地上下班所使然,而且受到了积累最终将有可能终止,进而导致衰退的威胁。

  第三卷通过追踪自从罗马帝国衰亡后的社会无序以来自由完美社会的演进过程,给了我们一幅经济史的素描:在第四章,斯密叙述了流动的商人是如何通过迎合封建大领主的奢侈消费,而把商业生活带人封建世界的。

  ……

本书特色

罗伯特·海尔布罗纳编著的《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讲述的是经济思想的缘起和演进。是《世俗的哲学家》的姊妹篇,作者靠它一举成名。是美国各大学经济学的必读入门教科书。从结构看,作者以时间为轴,以经济思想为纲,将西方经济学思想史划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选择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及其思想,从而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出经济思想演变的来龙去脉;从行文看,作者采用的是摘取原文精要,让那些世俗哲学家“现身说法”,因为“’真货’无替代品”,然后配以精彩的评论,牢牢掌握主动权,引导读者领略和把握真实的思想。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一切的把经济思想大师们的工作条理化”的“元历史”。海尔布罗纳不愧为文字大师,对于自古至今的西方经济思想,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叙述起来深入浅出,既不纠缠于晦涩难懂的理论,又不致写成没有自己思想的“抄袭式”读物。

目录



一 最早期的经济思想

圣经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年)

圣·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年)

二 商业革命

简介

伯纳德·曼德维尔(1670一1733年)

托马斯·孟(1571—1641年)

理查德·坎蒂隆(1680一1734年)

弗朗西瓦·魁奈(1694—1774年)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年)

三 古典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1723—1790年)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一1834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一1823年)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06一1873年)

四 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

五 边际主义者

杰里米·边沁(1748一1832年)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一1882年)

莱昂·瓦尔拉斯(1834一1910年)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

六 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家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1857—1929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一1946年)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年)



思想的力量——译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7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