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宏才著
页数:560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71184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丛书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出版基金资助”,为”十二五”出版规划选题。本书作者在前代学者的基础上,注意到曾经给予中外美术考古历史以重要影响的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区域性、时段性的美术考古历史,通过不同教育与研究学者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与勾勒爬梳,试图从时间、空间上建构将近一百多年的中国西部美术考古历史,具有填补区域美术考古历史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且有可能对于重新审视、完成更趋完整、系统美术考古历史提供弥补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罗宏才,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鉴定专家评审库专家。主要从事美术考古、文化遗产、艺术管理及艺术市场等学科方向教学与研究,策划重要学术论坛、展览项目30余项,主持第一最及省级重要课题10余项,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探寻碑林名碑》、《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慈恩印象》、《从中亚到长安》(主编)、《卢是艺术年谱长编》、《陕西考古会史》等最述10余部。其中《盛唐宫廷的剧场与舞台》复原设计研究获文化部举办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会第一创作奖(与窦鹏合作);《从中亚到长安》一书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九届第一学术专最一等奖。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通过大量图像、文献资料的积聚、甄别、类比、分析和个案性学术关照,对数十种代表性群体、个体文物位序、流传、变异、聚合及时代背景与制约元素等进行了有效科学分析与情景复原,建构了一部丰富、曲折的区域美术考古历史
★作者罗宏才,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美术学院教授,曾于陕西文物考古界工作30余年,长期从事考古发掘、田野调查、文物修复、艺术品鉴定、艺术品推介等工作
★本书隶属“西部美术考古丛书”,著名学者李学勤为丛书作序,该丛书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出版基金资助,为“十二五”出版规划选题
中国西部的历史条件与中原等地区不同,不仅保存着地下地上大量的美术品,而且是与境外文化交流沟通的必经通道,从而美术考古,特别是强调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美术考古,在此有着十分广阔的用武之地。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古代文化有其自己的起源和独立的发展,然而其进程从来不是完全封闭的。中国古代文化与境外文化的接触,主要的路径便是通过西部。由此可见西部美术考古的重要性。
本书汇集罗宏才教授30余年相关西部地区美术考古调查、研究成果,针对西部美术考古发展史线延展过程中模糊性、跳跃性、复杂性等时代因素,以勾勒史线、修复残缺、初建体系、寻找规律为研究目的,积极采用类型学、比较学、统计学、风格学、社会学等多元研究手法,并重视强化史料、图像的丰富性、首现性以及视觉效果表达方式,通过“西部美术考古发展史述论”、“途径与方法”、“区域与主题”、“自由与规制”、“流传与递变”五大部分内容,旨在实施史纲与范例、理论与实践、前缘与趋势、经验与教训等元素的相互关照与呼应中,建构我国首部区域性质美术考古史,为进一步探讨、复原中国美术考古史有重要实践与奠基意义。
其中80%资料系首最公布,如北朝造像组(件)选例剖析、大夏石马诸种拓本的钩沉与写真、宋夏圭溪山无尽图卷流变研究与已毁圯部分珍贵寺庙壁画资料整合分析等,尤为瞩目。
作者在前代学者的基础上,注意到曾经给予中外美术考古历史以重要影响的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区域性、时段性的美术考古历史,通过不同教育与研究学者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与勾勒爬梳,试图从时间、空间上建构将近一百多年的中国西部美术考古历史,具有填补区域美术考古历史研究空最的重要意义,且有可能对于重新审视、完成更趋完整、系统的美术考古历史提供弥补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录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