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盛绍宽
页数:108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34655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苏中战略要地宝应的开辟》所讲的宝应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古老的大运河纵贯南北,是苏中大地名的古县邑。它始建于秦,古称东阳县、安宜县。唐代安宜寺尼真如献八宝于皇室,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国号为宝应元年,得宝之地安宜名为宝应县,以示“得宝瑞应”之意,使之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望县”,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本书特色
由于宝应处于扬州和淮安的交界处,也是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接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把宝应开辟成为又一个革命“圣地”,把整个苏北地区开辟成为一个革命大根据地,并把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几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和部队基础,宝应人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本《苏中战略要地宝应的开辟》是由盛绍宽编著。
目录
一、历史名城宝应
二、苏中战略要地宝应的开辟
(一)争取和改造刀会
(二)做好乡绅和上层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三)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三、武装斗争始终是开辟宝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前提
(一)开辟大望区
(二)浴血郭氏桥
(三)陶林伏击战
(四)王营攻心战
(五)血战大官庄
四、把宝应开辟成为又一个革命“圣地”
(一)《苏中报》社迁入宝应西安丰镇朱郭村
(二)苏中党校在湖荡中开办
(三)苏中高等法院在射阳湖镇诞生
(四)苏中公学在宝应东荡地区正式开学
(五)苏中银行在射阳湖镇油坊头诞生
(六)苏中军械处第一总厂在宝应水泗乡林上庄建立
(七)在柳堡头和固津村先后办起了被服厂和军鞋厂
(八)朱毅夫妇协办的“三友酒厂”
(九)坐落在水泗乡落潮堡的新四军后方医院
(十)鲜为人知的新四军一师练兵场
五、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六、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挖掉贫苦农民穷根
七、党政军民紧密团结坚持敌后斗争
(一)杨家田会议
(二)发动群众,打破敌人的“清剿”计划
八、巩固后方,全力支援前线
(一)开展反复田倒租和复查斗争
(二)开展“三查三整”与”新式整军运动
(三)为前线提供全方位支援
九、全力支持百万雄师过大江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节选
《苏中战略要地宝应的开辟》: 一、历史名城宝应宝应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古老的大运河纵贯南北,是苏中大地’著名的古县邑。它始建于秦,古称东阳县、安宜县。唐代安宜寺尼真如献八宝于皇室,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国号为宝应元年,得宝之地安宜更名为宝应县,以示“得宝瑞应”之意,使之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望县”,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宝应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文明古县,杰出人物众多,如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中,拔剑起舞以救刘邦后为刘邦封为汉射阳候(今宝应射阳湖镇)的项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及外交家藏曼,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清朝著名经学家刘宝楠,京剧四大徽班班主高朗亭,均出于宝应。《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曾在宝应当过幕僚,他的创作的许多素材都取之于宝应民间的传说。李白、范仲淹等著名大诗人都曾途经宝应赋诗作词,颂扬宝应勤劳的人民和秀丽的风景。至于现代,革命英杰华克之,反蒋抗日英雄陈处泰,特别是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领导的新四军,对苏中战略要地的开辟和宝应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童年时期也曾在宝应居住过。 宝应不仅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文明古县,而且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传宋室南渡以后,宝应当时成为宋金交兵之地。爱国将领韩世宗等人曾在此奋起抗金。韩世宗兵镇楚州,在宝应芦村筑土城屯兵,并在汜水东南设五营作为前哨阵地以抗金。其夫人梁红玉曾在汜水五营教民编织柴帘摺席,以供军需。后被金兵围困在运西芦苇荡中,教士兵以蒲心为食,保全了性命。在黄天荡的战斗中,亲自上阵击鼓,大败金兵。她是我国历史上一名著名的女将,现在楚州还塑有她的雕像,为后人所敬仰。 远古时代宝应地处东海,以后为江淮下游冲击平原,是典型的“沧海变桑田”地区。气候土壤皆处于南北交替之间,因而物产十分富饶。主产稻、麦、棉花、油菜、大豆等多种作物,水产也特别丰富,是我国荷藕、茨菇、芡实的主要产地,但它同时又是水患不绝的地区。从桐柏山直泻黄海的淮河,原本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但由于它的北面有一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黄河,所以淮河的水患主要来源于黄河的冲击。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宝应人民开始在旧运河以西新开大运河,河面宽达百米以上,可以航行两千吨以上的船队,同时在境内大兴水利,开拓和拓俊骨干河道24条,改变了过去地势低洼,排涝不畅,易成涝灾的局面,有效地改善了内河灌溉、排涝和航运能力,特别是运西大江隔提入江水道建成以后,洪涝分治,湖水受到节制,大江东北地区的滩地今天已成为肥沃的良田。宝应这块历史上的“水乡泽国”,现在已经在重绘新图。今天宝应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正在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胜利前进,并为最终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二、苏中政珞要地宝应的开辟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血洗南京之后,随即宝应也于1939年10月被日寇占领。他们为了达到从精神上奴役人民的罪恶目的,大肆进行伪化活动,将宝应南至临界公路,北至王通河,东至沙沟,西至大运河范围划为伪化区,而宝应北面的曹甸一带又为顽韩德勤(简称顽韩)军队所盘踞。宝应人民生活在日伪顽统治区内,受着日、伪、顽的三重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以说是命运十分悲惨,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北斗星”降临大地,那时乡下人进城,经过城门都要强迫向日本兵鞠躬敬礼,稍有违抗就要挨枪托,甚至刺刀捅过来,见到年轻的妇女,日本兵更是兽性大发,一面不停地喊着“花姑娘”、“花姑娘”,一面疯狂地跟着后面追逐,而国民党顽韩的军队,见到日本鬼子早就逃之天天了,可是对待老百姓他们的态度却又截然不同,白天抓夫抓丁,晚上则换上各种杂色的服装,扒去“中央军”的招牌,四处抢掠,害得老百姓晚上都不敢在家里睡觉,不少人只好躲在芦苇荡或草堆肚里睡觉,可以想象,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过着一个正常人的有价值的生活,谁能忍受?谁能不盼望着有一个出头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