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主编
页数:32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172124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案例分析》按中药注射剂功效分类,每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先介绍“正名、【处方组成】【性状】【规格】【用法用量】【方解】【功能主治】”随后进入主题【典型案例分析】部分,从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阐述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主要从辨证分析、配伍禁忌、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类型与防治等几方面选取案例,总结相关合理用药经验。“辨证分析”拟针对西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加以指导,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注射剂的情况;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多药混合使用,因此,案例分析后列明“配伍禁忌”一项直接点明与此配伍禁忌的药品,明确溶媒使用方法,对避免不良反应有很大帮助;“患者用药教育”包括注射剂的使用注意,主要目的是从医生的角度告诉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导护士和患者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医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和患者对用注射剂给药的误解。
本书特色
曾聪彦、梅全喜主编的《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案 例分析》按中药注射剂功效分类,每一个中药注射剂 品种先介绍“正名、【处方组成】【性状】【规格】 【用法用量】【方解】【功能主治】”随后进入主题 【典型案例分析】部分,从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阐述中 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主要 从辨证分析、配伍禁忌、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类 型与防治等几方面选取案例,总结相关合理用药经验 。“辨证分析”拟针对西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加以指 导,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注射剂的情况;导致中药注 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多药混合使用,因 此,案例分析后列明“配伍禁忌”一项直接点明与此 配伍禁忌的药品,明确溶媒使用方法,对避免不良反 应有很大帮助;“患者用药教育”包括注射剂的使用 注意,主要目的是从医生的角度告诉患者用药过程中 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导护士和患者在遇到不良反应时 及时告知医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和患者对用注射剂 给药的误解。
目录
节选
《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案例分析》: 1.疼痛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后,有时会出现穿刺部位周围或沿静脉走向出现针刺样疼痛,或出现静脉滴注的一侧肢体胀痛或痹痛。若患者出现针刺样疼痛,一般在调慢滴速后可以缓解。不能缓解者,可以一边静脉滴注一边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基本可缓解,若还未缓解可根据医嘱换药。 2.发热大部分表现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也有表现为38.5℃以上的高热。主要治疗措施有:①减慢滴速或停止静脉滴注,通知医生,根据医嘱换药。②在体温低于38℃时可予物理降温,酌情使用温水擦浴,当体温继续升高,病情加重时给予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措施。③采用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Smg肌内注射,给予抗过敏药物和退热药,如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高热者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内注射。④如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症状,应在恶寒时适当增加衣被,注意保暖,发热较甚时则不宜用冰敷、擦浴等物理降温,可用发汗法帮助退热。⑤应做好鉴别诊断工作,若患者发热不属于不良反应而属于输液反应,应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送药检科做进一步化验。 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可出现于局部或全身,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药疹,具体包括皮肤瘙痒、潮红、风团、红斑、水疱、丘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重症多型红斑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其他重症药疹和脱发等。主要防治措施有:①减慢滴速或者立即停止药液输入。②一般轻度药疹减慢滴速或停药后会消失,若在停用药物后药疹症状仍不消失者,可给予口服及外搽抗过敏药物。③一般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过敏性药疹会逐渐消失,若情况比较严重者,可用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或苯海拉明20mg加胶性钙2ml肌内注射,甚至可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④积极开展皮损外用药物治疗。对于皮损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上以消炎止痒,保护皮肤黏膜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强调对症治疗。对于红肿、渗出的皮损,局部应用3%硼酸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湿敷,同时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对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以干燥暴露皮肤表面为主,敷以消毒粉剂。较小的糜烂面可用含有抗菌药物的油纱布或凡士林纱布敷贴。累及黏膜者应特别注意眼睛的保护,需定期冲洗以减少感染及防止球睑黏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可用油纱布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4.轻度消化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等,应减慢滴速,注意观察,必要时停止输液。患者出现腹泻,应停用可疑药物,大多患者停药一段时间后腹泻症状可缓解或消失,期间还应多饮水以防脱水,一般不服用任何止泻药;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根据医嘱给予补液、维生素B、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等;如出患者现轻度便秘症状,应食用玉米、红薯、芹菜、豆芽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运动,可服用适量蜂蜜,不能随意服用泻药。 5.轻度循环系统反应轻度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常见如胸闷、心区不适、心悸、心慌、烦躁、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等。如清开灵、脉络宁、参麦、黄芪等中药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症状。对于轻度心悸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饮咖啡、茶或可乐等含可可与咖啡因的饮料,禁止吸烟,避免紧张与烦躁不安;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伴晕眩或轻微头痛患者,应平卧休息,体位变化要缓慢,由卧或坐位站起时要活动一下腿部肌肉,轻轻交替活动双腿,上下楼梯及夜里如厕要小心,必要时可给予升压药;出现头痛的患者,应保持安静,可服用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出现低血糖状态而晕厥的患者,则可给予葡萄糖溶液等。 6.-般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后3~30分钟出现,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心跳加快、烦躁,出汗等症状。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地塞米松等治疗。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突然昏倒等过敏性休克反应,应立即进行抢救。 7.静脉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沿线静脉走行部位的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主要防治措施有:①置管时应选择深静脉或中央静脉置管,可预防和减少栓塞性静脉炎的产生。②静脉滴注时应小心,防止渗漏血管外而引起刺激疼痛,冬季可用30℃温水预热,以免除物理性刺激。③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滴速,因滴速过快更易引起局部血管刺激性疼痛。若出现静脉炎迹象,应首先减慢滴速,注意观察,待症状缓解后在进行输入该中药注射剂或更换肢体重新注射,如症状未能缓解可换药。④如果发生药液外渗或栓塞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限动肢体,回抽外渗药物,拔针,外渗部位避免施压。⑤局部用冷敷或热敷,适度抬高患肢,以缓解局部血液循环。常用的外敷药物有:肝素钠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1%山莨菪碱、50%硫酸镁、芒硝、酚妥拉明、75%乙醇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或中成药四黄水蜜、银丹膏、三黄膏等外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