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科技外交官杂记-我的经历与感受

封面

作者:刘昭东

页数:384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89023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由刘昭东所著的随笔作品集《科技外交官杂记- -我的经历与感受》共分为启蒙、驻外、交往、美国 感受和国家大势五个部分。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 ,娓娓道来他于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技情 报所涉外工作,而后到中国驻联合国使团和驻美国使 馆工作,前后近30年宝贵时光的70余篇感人的随记和 杂感。通过祖国改革开放初期情况和新世纪巨大进步 的对比,使人最加珍惜今天,畅享最加美好的明天。  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原驻美大使李道豫、原新华社副 总编辑和副社长高秋福、驻英国大使馆前公使衔参赞 王葆青为本书撰写了精彩的序言和书评。

作者简介

  刘昭东,1939年出生于山东夏津。1963年天津南开大学毕业,科技情报研究员。1983-2001年,曾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情报局副局长和信息司司长;八十年代至本世纪曾任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科技参赞,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曾被选为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秘书长和顾问。  主要从事科技情报服务与管理、科技政策研究和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曾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综合信息计划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文献联合会(FID)理事,被英国情报科学家学会(IIS)和纽约科学院(NYAS)授予荣誉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书特色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外科技合作尤其是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是我国总体外交大局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条战线上有成千上万的同志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辛勤工作并创建了丰功伟绩。但是他们的经历和艰辛却鲜为人知。由刘昭东所著的随笔作品集《科技外交官杂记--我的经历与感受》或可为读者打开一个难得的窗口以探知其中奥秘。
这本书记载了昭东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中度过的漫长岁月,跨越三大洲的跋涉足迹,多边和双边外交的丰富阅历,并真率地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

目录

第一部分 启蒙篇
国门乍开出访浅记
六十年代的外事活动——参加外国展览会
在养蜂夹道放映外国科技电影
1975年我可以出国了!——从国人出国看国家的变化
永远不会忘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朋友们——他们帮助中国科技情报事业融人世界
难忘的1979年——首访美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的友好使者尼拉梅根教授
帮助中国恢复国际文献联合会国家会员资格的安茨教授
戴高乐机场——惊讶中“白日碰壁”!
在南洋岛国为不幸身亡的同事奔波
啊!花卉竟能这样种养和销售!——荷兰阿斯米尔(Aslsmeer)鲜花拍卖市场
下榻在“泰米尔猛虎组织”袭扰下的科伦坡希尔顿大酒店
第二部分 驻外工作篇
春暖外交与科技交流
第一章 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的日子里
联合国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代表团的科技工作
这里曾孕育我国外交战线上的栋梁和精英
在“前线”助力同事申请联合国系统国际职员
想了解申请联合国系统国际职员的条件吗?
少有的自豪与骄傲——我曾代表祖国宣布
一次没有签证的国际奔波
联合国的“咖啡厅”与中国外交官
第二章 华盛顿的美好回忆——中美科技合作春意盎然
天地人的背景和形势
“中美环境与发展讨论会”的机遇
江泽民主席访美
回国参加中美科技合作第八次联委会
旁听江泽民主席和吉本斯博士的谈话
国务委员宋健博士陪同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约翰·吉本斯博士参观访问
为克林顿总统访华积极沟通信息
备受鼓舞的中美环境与发展讨论会
中美在夏威夷举行科技合作联委会
顺流中的险水逆浪——考克斯反华报告
我所了解的中美民间科技合作与机构
第三部分 名人贵友交往篇
他们关爱中国
离任招待会的感动与启示
川达迪博士(Dr.Ssergio C. Trindade)——发展中国家的好朋友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约翰·吉本斯博士(DrJohn H.Gibbons)谈话拾零
建议设立总统科技顾问的戈登(William T. Golden)先生——让我结缘纽约科学院和美国总统科技顾问报告
科学外交的著名论述者——我尊敬的朋友托马斯·瑞特福德
为赖斯特·布朗论述传书正言——关于“谁来养活中国”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乘公交”领奖
为顾毓秀老人传书
我所接触的“船王”赵锡城和美国华裔部长赵小兰
亚信公司和互联网——刘耀伦、田溯宁和丁健的贡献
深切悼念英年早逝的联合国钱海燕女士!
第四部分 充满了现代内涵的国度
了解美国历史应去的地方——威廉斯堡
了解美国的历史还要到南疆“半边天”
在纽约应看一看的地方
有感美国州市的标志文化
生活点滴与文化差异
纽约的豪宅Kykuit
家居生态——林先生的城外别墅
八十年代幸访华尔街地下金库
美国的业余教育——我们曾旁听受益
从Aspen山庄别墅研讨会体会美国的交流文化
美国民间组织“希望计划”让我冥思
华盛顿的鱼虾和螃蟹
在棕榈小镇一瞥美国人的悠闲生活
美国西南大漠驱车长行的感受——这里同样有美国骄傲的现代科技文明
美国长途驾车今昔感——从纽约驱车南下奥尔良
少为人知——中国驻外人员曾经这样生活
中国科技外交官也有了“官邸”
异国他乡病中情——在美国住院看病
第五部分 人微“摸象”的点滴感悟
始自1979在苏联的冥思——如何看待国家关系的变化
不要小瞧别国他人!
人微“摸象”——对美国的一点认识
盼中美航天事业再度携手——忆陪李道豫大使看美国航天飞机发射
回忆哈佛的一次演讲
忆美日发展,有感中国经济崛起与文明!
夏威夷(Hawaii)的联想!
巴西的奇观旧趣
颐享日内瓦的短住
终生难忘的一次跨国购物
在科隆和慕尼黑的教堂及啤酒屋!
后记
作者介绍
主要著作和译著

节选

  《科技外交官杂记:我的经历和感受》:  启蒙篇 国门乍开 出访浅记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门初开,春寒乍暖。极少数国人幸运地被选派出访西方国家。他们心怀欣喜和紧张,怀着报国的无限希望,酷似“刘姥姥”进了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的国外现代文明“大观园”,惊奇、羡慕与感受颇多!现在看来也许可笑、可悲或无趣,然而一些真实的历史侧面告诉我们:国家正是从那种状况,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六十年代的外事活动——参加外国展览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很多青年人来说已经很陌生遥远,但对五十岁以上的多数老年人却是记忆犹新的。那时的祖国刚从那场“七分天灾,三分人祸”的饥饿年代复苏过来。全国实行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使全国六亿多人民的心灵有了希望,感到春天快要到来了。特别是中央批准在广州召开的座谈会更给被禁锢了很久的知识分子的心灵打开了解放之门。连从事业务的时间也有了规定,一周业务工作允许搞四天,两天政治学习,一天休息,即“六分之四”的业务时间得到了许可。那时在全国,至少在大多数城市和地方已经不挨饿,全国各地的工业生产高潮开始出现。城市的市场供应也在很低的水平上得到了基本保证,人们的心思还都能高兴地集中在“政治挂帅”为先导的经济发展和业务工作上来。国家似乎也正在寻找向外部世界打开的门路。我参加的一次所谓的“外事活动”折射了那时的一些社会状况和“开放”侧面。  1964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除了要求进步和有一份满意的业务工作外,心里几乎别无他求。严冬的一天早晨,白发苍苍的老支部书记突然找我谈话,严肃地告诉我:“你这个年轻人刚参加工作,表现还不错。我代表组织找你谈话。组织上决定交给你和另一位同志一项政治任务,去参加将要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英国工业展览会。你的任务是为英国外宾做翻译,认真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按照展览会组织的要求,一定要‘政治挂帅’,做好工作。”老书记还特意叮嘱我,“那可是外国人举办的活动啊,是重要的外事活动,是政治任务,这是对你们的考验!” 回想起那时的严肃、神秘情景,我真的是如同领了“圣旨”一般,既感激,又暗暗地下决心,一定好好地完成任务。这就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比比皆是的做法和真实情景。那时对外关系形势是严峻的。  苏联专家撤退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只剩下了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等几个“坚如磐石”“永恒友谊”的“伟大朋友”,不但没有了原来的真正社会主义阵营,而且由于西方对我国的敌视和封锁,更没有与西方国家的真正来往,我们基本处于与世界很少交往的封闭状态中。如此情形的六十年代初,国家的门扉隙开,来了一个尚没有与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老牌“帝国主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帝国”来办展览会,在当时影响很大很大,人们惊讶新奇,喜悦万分。因此,在那个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领导与下属干部有那样的谈话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六十年代把为外国展览会做翻译也称为“外事活动”和“政治任务”的原因。  我怀着欣喜、严肃和尽守职责的心情和态度参加了那次似应记入我国对外交往历史上一笔的英国展览会,那恐怕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展览会。  其实,后来我才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英国工业展览会,而应是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英国中小企业集团,即“48家集团”在中国首次举办的工业展览会。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科技外交官杂记-我的经历与感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6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