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洪嘉振
页数:49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404335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是一本全新构思的教材,对传统的理论力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了较大的改进。
本次修订作者力图培养已有力学基础读者的三个能力,即对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瞬时与过程)分析的能力,利用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为此,教材在强化理论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优化了处理理论力学问题的传统方法,增加了理论力学问题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利用配套的辅助教学软件《理论力学问题求解器》培养读者解决工程对象力学性态分析的能力,实现与国内外大型通用工程分析软件的接轨。
全书共分9章。第1章数学基础,介绍阅读本书所需要的几何矢量、矢量代数与矩阵运算等最基本的概念。第2章静力学,内容包括力、约束与摩擦等概念,处理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方法等。第3章与第4章分别为刚体平面与空间运动学,介绍处理运动学问题的矢量瞬时分析方法。由于运动学的切入点是刚体,与传统教材分析方法相比,在叙述上有较大的创新。
第6章介绍矢量动力学基础,包括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动力学三大定理及其应用。第7章介绍利用矢量动力学建立刚体(系)动力学方程与处理刚体动力学的方法;介绍动力学的几个专题,包括非惯性基下的刚体动力学、碰撞与定点运动刚体动力学等。第8 章分析力学基础,包括达朗贝尔原理与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第一与第二类方程等。
第5章与第9章分别介绍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处理系统运动学、动力学与静力学问题的能力。
全书在总体上分为三个模块,即数学基础(第1章)、理论力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第2~4 章,第6~8章)、理论力学问题计算机辅助分析原理与方法(第5,9章)。由于第二与第三模块相对独立,在介绍理论力学基本概念与方法时二维与三维问题相对独立,基本概念与进阶内容已有区分,故全书便于有不同学时和内容需求的读者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航空、航天、土建与水利等专业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机械、航空航天、车辆、土建与水利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参考书。
作为2003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核心教材,与本书配套的大量教学资源在上海交通大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网站上,可供教师与学生使用,该网站已经实现远程与个性化服务。
作者简介
洪嘉振,1944年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数学系。1978年攻读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系陀螺力学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兼工程力学系主任。现任该校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力学学报副主编,大辞海力学篇主编等。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5项。主要科研方向为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主持国家863、97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5项,出版专著《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主编正式出版论文集两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获国家极与部委级科技进步奖5项,教育部优秀教材奖3项。1992年获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的“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同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03年获国家极教学名师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本书特色
洪嘉振、刘铸永、杨长俊编写的《理论力学(附光盘第4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第一最规划教材) 》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第一最规划教材。
第1版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出版;第2版被评为“十五”第一最规划教材,获2003年上海市第一教材一等奖;第3版是“十一五”第一最规划教材,被评为 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书是第3次修订。
作者力图通过本书对已有物理基础的读者实现三个能力的培养,即对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瞬时或过程)分析的能力;利用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为此,教材在强化理论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优化处理理论力学问题的传统方法,增加了理论力学问题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利用配套的辅助教学软件《理论力学问题求解器》,培养读者解决研究对象力学性态分析的能力,实现与国内外大型通用工程分析软件的接轨。本书是一本全新构思的教材,对传统的理论力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改进。
全书共分9章。第l章为数学基础,介绍阅读本书所需的几何矢量、矢量代数与矩阵运算等最基本的概念。第2章是静力学,包括力、约束与摩擦等概念,处理力系简化与平衡的方法等。第3章与第4章分别为刚体平面与空间运动学,介绍处理运动学问题的矢量瞬时分析方法。由于运动学的切入点是刚体,与传统教材的分析方法相比,这两章在叙述上有较大的创新。第6章介绍矢量动力学基础,包括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动力学三大定理及其应用。第7章介绍利用矢量动力学建立刚体(系)动力学方程与处理刚体动力学的方法,包括非惯性基下运动、碰撞与定点运动等刚体动力学专题。第8章的分析力学基础包括达朗贝尔原理与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第一一与第二类方程等。第5章与第9章分别介绍运动学与动(静)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处理系统运动学、动力学与静力学问题的能力。
除数学基础(第l章)外,全书在总体上分为两个模块,即理论力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第2-4章,6-8章) 与理论力学问题计算机辅助分析原理与方法(第5,9 章)。由于两个模块相对独立,在介绍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时,二维与三维问题亦相对独立,并且基本概念与进阶内容已有区分,故全书便于不同学时和内容需求的读者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机械、航空、航天、车辆、土建与水利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最新的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