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森
页数:221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20604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人类对自己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的伦理观念决定了人类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对待野生动物。该书从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入手,探讨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中社区的参与及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为我国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相关立法者研读。
作者简介
林森,男,湖北恩施人,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环境法,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发表若干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独著和参与撰写学术著作3部。
本书特色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人类对自己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的伦理观念决定了人类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对待野生动物。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作者在该章中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的影响及演变。第二章是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作者在该章中得出可以赋予动物准人格资格。第三章探讨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谈及栖息地的分类、土地权属及保护栖息地的资金来源机制。第四章为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应注重少数民族参与保护野生动物,而不是完全打破少数民族与野生动物的共处现状。第五章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提及狩猎文化在逐步消亡,并指出野生动物致害的法律补偿机制的现存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相关学者及立法者研读。
目录
第一章 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第一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二、非人类中心主义第二节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一、个体主义二、整体主义第三节 初步的结论第二章 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第一节 作为“物”的动物一、动物保护法的实质二、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 第二节 法律主体资格方法论对动物法律地位的影响一、法学方法论的演进二、主流法学方法论的不足三、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法学方法论的批判四、后现代主义对法律主体资格的认识第三节 动物可以成为法律主体一、“主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二、法律主体的标准三、动物的准人格资格第三章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第一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荒野观第二节 法律中的荒野第三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的法律完善一、中国自然保护立法概况二、中国自然保护立法的不足三、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的完善第四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土地权属的法律完善一、土地权属现状二、土地权属立法的不足三、国外关于土地权属立法的经验 四、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法律对策 第五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机制的法律完善一、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问题二、国外关于资金机制的立法经验三、完善资金机制的法律对策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第四章 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第一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概论第二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行使的现状一、普罗米修斯主义模式下的野生动物保护二、行政理性主义模式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第三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一、环境公共权力的形式合法性二、环境公共权力的实质合法性三、中国的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第四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一、社区参与和社会权力二、社区居民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主体地位第五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一、作为野生动物保护方法的战利品狩猎二、西部地区战利品狩猎的现状三、解决西部地区战利品狩猎问题的对策第六节 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一、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二、建立战利品狩猎民间协会三、鼓励发展战利品狩猎周边产业四、正确处理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第五章 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平衡第一节 小民族的狩猎权问题一、狩猎文化的消亡 二、私法视角下的狩猎权三、解决小民族狩猎权问题的思路第二节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法律问题一、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系二、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机制的缺陷三、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的法律对策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野生动物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56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