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莱维
页数:20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00141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化学家莱维是奥斯维辛幸存者,174517号囚犯。化学对他而言,是理解生命的另一种政治,另一种语言。他借二十一种元素的故事勾勒战争的荒诞、人性的深邃和命运的不可知。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公众喉舌,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以及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莱维同时也是一位化学家,他常说:“化学家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这两重身份在我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他无法想象没有这双重经历的自己。
莱维1947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如果这就是人类》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热切推介。然而,却直至1958年的修订版,才终获文坛认可。从此,他的创作如源泉喷涌,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1963年出版的《终战》,描述从集中营得救回到意大利的经过,这部作品不仅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还于1997年被编为电影《劫后余生》。出版于1975年《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
1987年,由于抑郁症,莱维从住宅一跃而下。同样是奥斯维辛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瑟尔说:“早在四十年前的奥斯维辛时代,莱维已死。”
本书特色
《元素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关于二战经历的小说。作家具备同时具备化学家和作家两个灵魂,用二十一种元素截然不同的特性,在化学世界、生活世界和词源学之间建立了微妙的隐喻和类比。
《元素周期表》也和莱维其他直接反思奥斯维辛罪恶的作品截然不同——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需要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祛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