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柳鸣九
页数:610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07134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先哲加缪在他的名著中曾留下了这样一则隽永的寓言:众神为惩罚西西弗,判处他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由于本身的重量,巨石总要不断滚下山来,西西弗又得把石块再推上山去。但见他全身肌肉紧绷,脸颊紧靠巨石,肩头死扛,腿脚硬撑,双手竭力前推,如此反复推石上山,永无止尽……西西弗不幸吗?加缪答曰:不!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经历了过程,体验了奋斗的艰辛与愉悦,攀登山顶的拼搏,足以充实一颖人心……西西弗是一个符号式的形象,是对人类缩影的勾画。我不及西西弗推石上山那种悲壮与坚毅,但我也是推石上山者,似乎也算是一个小小西西弗。
作者简介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长期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在法国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散文、名著翻译各方面均有突出业绩,已出版著译四十余种,在本学界有“著作等身”之誉。其作具有理论气势,独创见解与斐然文采。学术专著有:三卷本《法国文学史》(主编全书并撰写大部分章节)、《走近雨果》《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左拉》等;理论文集有:《论遗产及其他》《采石集》《理史集》等:评论文集有:《从选择到反抗》《世界佳情态小说鉴赏》《世界佳性格小说鉴赏》《法兰西风月谈》等;散文集有《巴黎名士印象记》《巴黎散记》《米拉波桥下的流水》《山上山下》《翰林院内外》等。译著有:《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磨坊文札》《局外人》《小王子》《夜的秘密》《梅里美小说精华》等;编选有:《萨特研究》《新小说派研究》《马尔罗研究》《尤瑟纳尔研究》《法国浪漫派作品选》《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法国心理小说选》(三卷)、《法国散文选》《法国短篇小说选》等。主编项目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七十卷)、《雨果文集》(二十卷)、《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十八卷)、《加缪全集》(四卷)、《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八十卷)、《盗火者文丛》(十卷)等。其中有两项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一项获中国图书奖。在本学界具有广泛深远影响,起了领军人物的作用,是多次全国性学术讨论的发起者与中心人物,如共鸣问题、质疑与评判日丹诺夫论断的问题、科学评价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的问题、给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以历史地位的问题、重新评价自然主义的问题。这些讨论影响广泛而深远,使他赢得了“具有学术胆识”的名声。曾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担任西方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等职,历时十几年。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国文学专业研究生工作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主持了近二十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负责全面教学组织工作并系统讲课以及指导多名研究生撰写论文。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本书特色
柳鸣九先生是我国外国文学界公认的权威学者,他在文艺批评理论、外国文学思潮研究、法国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文学翻译等领域均有很高的建树,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外国文学界,也超越了中国的国界。
——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许钧
出版《柳鸣九文集》是可贵的社会文化积累,将对社会提供改革开放时期精神文化历程的一个侧面的历史资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谭立德长期以来,柳鸣九先生是我们法国文学研究界的领军人物。他亲力亲为,做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编选出版工作,早早地就著作等身。柳先生认真的治学态度、牢靠的理论水平、扎实的文字功底,给我们后辈树立了学习榜样。有柳鸣九先生的里程碑在前头,我们理当一路上多多采集色彩斑斓的域外“桐叶”。
——巴黎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院、教授、博导,《世界文学》杂志前主编 余中先在巍峨博大、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学面前,作者既不轻忽,又不盲从,而以中国学者的涵养、兼容,独立观察,深入解读,发出中国的好声音。
——著名的出版家、文化活动家,漓江出版社前总编,韬奋奖获得者 刘硕良柳鸣九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权威,数十年来,孜孜矻矻,悉心钻研,他的学术成就是闻名遐迩,举世公认的。
《柳鸣九文集》的出版,涵盖了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文化散文随笔,文学作品翻译四大范畴,诚然是文化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一大盛事。
——著名法语翻译家,散文随笔作家,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香港翻译协会名誉主席 金圣华
目录
前言
世界小说流派发展的一个轮廓
——《世界小说流派经典文库》总序
世界短篇小说的源与流
——《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总序
世界心理小说类别的划分
——《世界心理小说名著丛书》总序
散文的疆界在哪里?
——《世界散文经典丛书》总序
法国短篇小说的文学背景与自身发展
——《法国短篇小说选》编选者序
法国心理小说的发展历程
——《法国心理小说名著选》编选者序
长河上的胜景
——《法国中篇小说选》编选者序
法国大革命与文学
——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的献词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导论
——《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编选者序
法国散文的风貌特色
——《法国散文选》编选者序
权威的文学庙堂——龚古尔文学奖
——《法国龚古尔奖小说名著大系》总序
凝现时序的纪念碑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致普鲁斯特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贺词
法国反法西斯文学鸟瞰
——《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法国卷》编选者序
对20世纪西方文学少一点形而上学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一辑序
重新评价自然主义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二辑序
关于意识流问题的思考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三辑序
现实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四辑序
20世纪小说新观念新技巧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五辑序
荒诞概说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六辑序
“存在”文学与20世纪文学中的“存在”问题
——《西方文艺思潮论丛》第七辑序
关于当代西方文学的新风貌
——《当代外国文学概述丛书》总序
对中学语文课本中20世纪外国文学选目的意见
倡有所为的价值标准
——《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总序
为了一种开放的批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评论丛书》总序
宽容是文学批评的灵魂
司汤达《爱情论》序言
人性的观照
前言
情态篇
颂欲思潮中的颂情例
——(意大利)薄伽丘:《费得里哥的故事》
理想的夫妇忠贞之爱
——(英国)杰佛利·乔叟:《朵丽根与阿浮拉格斯》
性的欲望与情操的制约
——(法国)让—雅克·卢梭:《巴西勒太太》
爱情描写的多样性与革命民主主义
——(法国)司汤达:《法尼娜·法尼尼》
不自由毋宁死的爱情形象
——(法国)普罗斯佩·梅里美:《嘉尔曼》
爱情、遗憾、感伤与距离美
——(德国)特奥多尔·史托姆:《茵梦湖》
两种不同的幽会
——(俄国)伊·谢·屠格涅夫:《阿霞》
文学中殉情的美学意义
——(瑞士)高特弗利特·凯勒:《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临界线上位移的爱情
——(俄国)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典范的爱情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以后》
痴情与单恋
——(捷克)扬·聂鲁达:《今年万灵节的花絮》
纯净的情操之爱
——(法国)阿尔封斯·都德:《繁星》
负情故事种种
——(法国)爱弥尔·左拉:《娜薏·米枯伦》
婚姻生理学与自然主义爱情
——(法国)爱弥尔·左拉:《夏布尔先生的贝壳》
月夜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法国)居伊·德·莫泊桑:《月色》
轻佻之爱
——(法国)居伊·德·莫泊桑:《莫兰那只公猪》
阶级思想冲突下的爱情悲剧
——(俄国)安·巴·契诃夫:《带阁楼的房子》
非常规的夫妻之爱
——(意大利)萨尔瓦多列·狄·贾科莫:《阿松达·史彼纳》
反封建主义的爱情
——(印度)泰戈尔:《弃绝》
爱情与自我牺牲
——(美国)欧·亨利:《爱的牺牲》
苟且之爱
——(奥地利)阿图尔·施尼茨勒:《死人不说话》
“本土之爱”战胜“异域之爱”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苹果树》
露水之情,风尘之爱
——(俄国)伊·阿·蒲宁:《三个卢布》
生活伴侣之爱
——(美国)西奥多·德莱塞:《失去的菲苾》
爱情在情感生活中的正常比例
——(德国)黑尔曼·黑塞:《美丽的青春》
邂逅之爱
——(英国)艾·埃·科珀德:《黑发的露丝》
忠诚不渝的爱慕
——(法国)安德烈·莫洛亚:《星期三的紫罗兰》
高雅风度之爱
——(法国)安德烈·莫洛亚:《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
初恋的力量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初恋》
天真纯朴之爱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相册的一页》
人性、阶级性及其他
——(苏联)包·拉甫列涅夫:《第四十一个》
灵与肉相结合的性爱理想
——(意大利)朱·托·迪·兰佩杜萨:《莉海娅》
正孵化而出的爱
——(日本)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剽悍之爱
——(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寡妇阿芙罗狄西亚》
虚妄之爱
——(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源氏亲王最后一次爱情》
性爱中的占有观
——(英国)格雷厄姆·格林:《永远占有》
自我身份异化的爱情
——(美国)艾·巴·辛格:《泰贝利和魔鬼》
一种验证爱情幸福的需要
——(意大利)马·索尔达蒂:《弗洛里昂咖啡馆的椅子》
坚毅之爱
——(美国)伯纳德·马拉默德:《头七年》
“包法利夫人化”之又一例
——(法国)玛格丽特·杜拉斯:《琴声如诉》
清纯情爱对浓艳欲爱的胜利
——(法国)埃马纽埃尔·罗布莱斯:《四月的人》
伤痕对爱的窒息
——(日本)野间宏:《脸上的红月亮》
自我性格异化的爱情
——(美国)库·冯尼格:《这次我演什么角色》
逃避孤独的爱
——(英国)苏姗·希尔:《来点儿歌舞》
……
性态篇
节选
《柳鸣九文集·卷2 理史集:人性的观照》: 当我们为短篇小说这一种几乎在任何国家都有的文学体裁形式建立起一个世界性的文库,并对它作若干历史回顾与概括说明的时候,并不认为有必要为这个文库找出一个共同的最初的源头。在文化研究领域里,一种企图找到始极之源的意向与冲动是屡见不鲜的,然而,任何比较文学的学者要为某种文学形式找出一个发源地,其不明智的程度并不下于一个人类学家企图证明世界上的人类都起源于某一个山洞。-当然,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学形式与文学题材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以近代最早的一个短篇小说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十日谈》而言,它就曾对其他国家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即使是在法兰西这一个短篇小说后来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十日谈》也直接助产了它近代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七日谈》,直到19世纪,《十日谈》的格式、经验与魅力,还促使了小说巨匠巴尔扎克写作出不无效颦性的《都兰趣谈》,而《十日谈》本身,也是接受了外来影响的结果,它那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以及有趣的故事题材,的确都直接来自阿拉伯10世纪到14世纪编写成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至于《一千零一夜》,则又与古代印度文学有关,印度的故事集《五卷书》早在6世纪至8世纪相继译成了中古波斯语、古叙利亚语与阿拉伯语,在这部故事集里,框架式叙事结构早已存在了,其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可想而知。 尽管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明显的链式反应的例子,但如果说世界的短篇小说最初就是起源于印度,那就如同说古希腊宙斯的神话故事起源于中国天帝的神话、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起源于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一样悖谬。19世纪以来,文化艺术领域里已形成强大传统的社会历史研究,早就多次证明了决定任何文学艺术形式、内容与风格的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本民族、本时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土壤之中,外来的影响往往只起诱发剂或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与文学基本规律有关的文学形式、文学体裁以及创作经验,往往都是一定发展阶段中水到渠成的结果,即使没有外来的影响与旁系的借鉴,最终也会从本土中破土而出。 世界短篇小说虽无共源,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有大体相同相似的共律。关于各民族的英雄史诗的产生规律,文学史家们都已经有了定论,对于长、短篇小说产生发展的规律却往往略而不顾或语焉不详。在人们的印象里,短篇小说作为叙述文学的一种形式,似乎不言而喻就是长篇小说的前身与雏形,但是,这里有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反证:在法国16世纪,当一部规模宏大、叙述艺术成熟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于1534年问世的时候,法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七日谈》的作者纳瓦拉王后还没有动笔开始她的写作,何况她以后成书的这个集子在叙述艺术经验的丰实与成熟上,显然与《巨人传》不能相比。这个事例足以说明,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最初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两条不同的轨迹上进行。如果此说尚能成立的话,那么可以说长篇小说作为大规模散文体叙述文学的形式,是从古老的诗体叙述文学的形式英雄史诗演变而来,而短篇小说则直接从最初的小故事、小笑话而来,前者是民族生存斗争的产物,后者是群体日常现实生活的产物,两者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