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西麟[著]
页数:178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04681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管乐五重奏“版画集”作品15号(1979) 这是“文革”结束后作曲家回到北京所作的第一部作品,应中央乐团五重奏组林铭树邀请而作。作者说:“当时我还不会写作五重奏,又没有其他可以学习的资料,仅仅能借到亨德米特的《五重奏》,于是我手抄下来加以研究,才学会了写作五重奏。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的起步之作,所以现在显得很幼稚。” 此作于1981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1984年曾在澳大利亚演奏,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相继演奏过。2006年由澳门乐团重奏团再次演奏。
作者简介
王西麟(1936-),国家一级作曲,北京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山西稷山,童年就读于甘肃省平凉县基督教小学。父早逝后,因家贫而于1949年9月于甘肃平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师文工团,1955年被送入北京“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学习并毕业于该校位于上海的“教师预备学校”。1957年9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刘庄、陈铭志、丁善德、瞿维。1962年以《第一交响曲》(Op.2)(第一乐章)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任驻团创作员。在此期间,他继续完成了《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三乐章,并于1963年创作了18年后获得国家交响乐创作最高奖的《云南音诗》(Op.3)。1963年的“文革”前夕,他被官方动员,在会议上发言近两小时,公开批评了官方的艺术方针,因此受到严酷迫害,并于1964年被下放到山西长达14年。其中,前七年(1964-1971)在山西大同雁北文工团做勤杂工,并在“文革”中遭到批斗、拷打、监禁、刑讯;后七年(1971-1977)被调到山西长治晋东南歌舞团任指挥,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地方音乐研究,并创作了《上党梆子交响乐“沙家浜”》。“文革”结束后于1978年初回到北京,此时已42岁的王西麟才得以接触从1949-1976年在中国大陆被禁的诸如勋伯格、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和潘德列斯基等人的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开始了他对序列技术、简约派技术、音块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将其加以改造,在作品中融人大量的民间地方戏音乐的元素,从而极大地改变、丰富并发展了他的音乐语言和美学观念,借此创作了多部充满矛盾冲突、富有悲剧性和戏剧性、深刻而强烈的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具有独特意义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 王西麟迄今共创作了包括交响曲、交响组曲、交响序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声乐协奏曲、交响合唱和室内乐等50余部有编号作品,另有40余部影视音乐,并发表过多篇音乐评论文章。他的作品《火把节》(《云南音诗》的终曲)已演出于20多个国家40多个城市,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作品之一。他已举办过七次个人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三次获得国家交响乐创作最高奖,并得到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波)和索菲亚·古柏杜丽娜(俄)等国际著名作曲家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近年来多次在欧洲上演,尤其是2010年在瑞士第十届“文化风景线”国际艺术节上首演的委约作品 王西麟于2007年被德国《MGG音乐大辞典·第17卷》收录至中国作曲家条目。
目录
A Profile of the Composer
作品简介及乐队编制
管乐五重奏:版画集
室内乐队组曲:太行山音画
铸剑二章
殇
马林巴二重奏
晋风
八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