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为了众生的悲心

封面

作者:李叔同等著

页数:245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25079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

“为了众生的悲心。”

《为了众生的悲心》选取李叔同、梁启超、季羡林、胡适、梁漱溟、冯友兰、丰子恺、许地山、朱自清等中国现代著名佛学大家、文学大家谈佛散文几十篇,全景展现大师的佛缘与佛学体悟,阐释了佛学思想的境界,佛即是慈悲。

我从二十岁至二十六岁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一直到出家。

——李叔同(弘一)

我们中国人只要把心头上、口头上本来有的阿弥陀佛时时提醒着,自然不愁不一日日地好起来!

——太虚

禅宗有个和尚曾说:“达摩东来,只是要寻求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想借用这句话来说:“哲学教授的目的也只是要造就几个不受人惑的人。”

——胡适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鲁迅

无常之恸,大概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心上。

——丰子恺

作者简介

 

李叔同(弘一)(1880-1942),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高僧之一,也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为弘一法师。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佛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季羡林(1911-2008),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

本书特色

“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

“为了众生的悲心。”

《为了众生的悲心》选取李叔同、梁启超、季羡林、胡适、梁漱溟、冯友兰、丰子恺、许地山、朱自清等中国现代著名佛学大家、文学大家谈佛散文几十篇,从佛理、佛心、修心、觉悟四方面,全景展现大师的佛缘与佛学体悟,阐释了佛学思想的境界,即是慈悲。我们可以从季羡林《释迦牟尼》和梁启超的《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领悟佛教的缘起和佛理,可以从弘一大师李叔同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南闽十年之梦影》以及圆瑛大师的《念佛即是修行》感受到大师的佛学修为与悲心,可以从丰子恺的《佛无灵》《我的烧香癖》徐志摩的《天目山中的笔记》体悟到修行的力量,一念起万物生,拈花一笑万山横。

目录

佛理:谁道佛身千万身

释迦牟尼 / 季羡林

佛法大意 / 梁漱溟

中国佛学的建立 / 冯友兰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 梁启超

观音崇拜之由来 / 许地山

禅家的语言 / 朱自清

印度禅 / 胡适

中国禅学的方法 / 胡适

佛心:为了众生的悲心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 李叔同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李叔同

南闽十年之梦影 /李叔同

念佛即是修行 / 圆瑛

因博弈有感寄劝念佛 / 虚云

我的宗教经验 / 太虚

人生佛教开题 / 太虚

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 / 太虚

 

修行:一念起而万物生

香 / 许地山

愿 / 许地山

债 / 许地山

再会 / 许地山

惟心 / 梁启超

法味 / 丰子恺

佛无灵 / 丰子恺

我的烧香癖 / 丰子恺

 

觉悟:拈花一笑万山横

刹那 / 朱自清

不受人惑 / 胡适

无常之恸 / 丰子恺

作诗与参禅 / 季羡林

我的第一个师父 / 鲁迅

天目山中笔记 / 徐志摩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 徐志摩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为了众生的悲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5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