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安全
页数:23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41576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将武陵山片区整体规划为限制开发区。本书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特点,主要是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在吸收中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探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同时列举了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所获得的成效。
作者简介
刘安全,教授,198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获四 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西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处长兼任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点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学、民族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史、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
本书特色
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将武陵山片区整体规划为限制开发区。本书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特点,主要是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在吸收中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探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同时列举了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所获得的成效。
目录
绪论在生态和谐中寻找出路的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
一、武陵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保护
三、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均衡与公平
第一章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型
第一节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开发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相关理论
第三节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形成
第二章武陵山区旅游发展历程
第一节武陵山区历史上的旅行事件
第二节当代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节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特征
第四节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三章武陵山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建设
第一节武陵山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武陵山旅游资源类型
第三节武陵山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模式
第一节景区物理空间的构成与建设模式
第二节民俗活动再现模式
第三节生态博物馆和特色村寨开发模式
第四节舞台展演模式
第五节博物馆模式
第五章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与优化
第一节大武陵旅游经济圈:区域旅游发展的终极模式
第二节省际联动和协作:以土司遗址开发为例
第三节旅游品牌伞战略:以靖州飞山文化旅游品牌为个案
第四节rmp综合原则:以恩施少数民族旅游
人力资源开发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一、武陵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保护
三、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均衡与公平
第一章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型
第一节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开发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相关理论
第三节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形成
第二章武陵山区旅游发展历程
第一节武陵山区历史上的旅行事件
第二节当代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节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特征
第四节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三章武陵山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建设
第一节武陵山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武陵山旅游资源类型
第三节武陵山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模式
第一节景区物理空间的构成与建设模式
第二节民俗活动再现模式
第三节生态博物馆和特色村寨开发模式
第四节舞台展演模式
第五节博物馆模式
第五章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与优化
第一节大武陵旅游经济圈:区域旅游发展的终极模式
第二节省际联动和协作:以土司遗址开发为例
第三节旅游品牌伞战略:以靖州飞山文化旅游品牌为个案
第四节rmp综合原则:以恩施少数民族旅游
人力资源开发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