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玉峰
页数:299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39678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逐渐形 成。而初中阶段尤其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第一时期。
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新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活动从形象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且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又逐步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学生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日益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更复杂的概念系统,整体思维趋向成熟,思想相对于童年期更具有深度、广度、精确性和灵活 性。
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发展也处于新阶段。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语言的实践活动大大增加。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对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不断地去实践体验,能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注意生动形象、注重清楚明确。显然较之童年期更具文学性、哲理性、科学性的追求。
然而,现实又总是给学生们带来困扰,思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往往使得初中生的思维与表达产生冲突——心有余而笔力不逮——停留在浅表阅读而不能深入,作文表达过分追求“个性”而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不是言语累赘,就是满口学生腔,故作惊人语;不是堆砌辞藻,就是条理混乱、结构不 清。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功。
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编写这样一本读物,目的即在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进而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注重思维,希望学生以点带面地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 操。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总结自己八十年的读书经验,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所谓“精其选”,就是读书要有选择。我们努力开阔编辑视野,放眼中外名家新秀:一是关注经典,希望通过名篇佳作,引起学生对经典的兴趣;二是兼顾时文,引进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结合语文教科书的编辑体例,我们共编辑十二个主题单元:亲情感动、校园时光、百般滋味、四季情感、世相百态、人生况味、海天片羽、生命纪念、读书有味、谈古论今、精彩演讲、思想菁华。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到社会、世界;从现实、民情,到人生、感怀;从时代变迁,到思想精神,都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所谓“解其言”,就是读懂书上的文字。全书除了按照主题编排之外,我们在每一篇文章之前还加上了“阅读指引”,力求概括精要、引导阅读,力图让学生读美文、赏佳作的过程,成为会体察、能感悟的过 程。所谓“知其意”,就是理解书中的含义。我们希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字面意思外,还要知“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我们在每一篇文后,设计“想想做做”,力求引导学生尽量深入沉浸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刻理解文字的意义和韵味,领会文章的精髓所在,读后有感悟、有收 获。所谓“明其理”,就是读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全书的单元、文章,我们也注意彼此照应、上下兼顾,尤其是在“阅读指引”和“想想做做”的设计上,有的侧重于阅读方法指导,有的侧重于阅读后的进一步思考,有的侧重于读后的读写训练,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内在意义,获得真正的启 示。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本 书?
首先要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通过不同方式的“读”,
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
中获得启 示。
其次要抓重点。除了要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局部和细节也是不容忽
视的,甚至一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性语句也不能马虎,否则会出现理解的
偏差。建议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章题目,比如题目里的表层含义
和深层含义;注意文章线索,比如判断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感变化
等等;注意文章首尾,比如开门见山、卒章显旨;注意重要语句,比如
中心句、抒情句、描写句、议论句、过渡句等,比如抒发作者情感的语
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 句。
第三要会赏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按照“阅读
指引”和“想想做做”,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关注文章重点语句,可
使阅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
建议大家在学有余力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相应的作家作品,若能由
点及面、由此及彼地关注更多作家作品,那可就收获多 矣。概言之,就是要在读出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要通过分析来获得主旨和内涵,必须抓住关键,注意上下之间的关系,推理得出阅读收获。应当在阅读过程中树立这样的观念:阅读是一个理解的过程,理解是一个思维过 程。
因此,这本书可当做教材的配套读物,亦可作为课余的拓展资料,
还可当做拓展课程的教材。若这本小书能成为家长、教师督促指导学生
阅读的一本有用好用、学生会读爱读的课外读本,我们会倍感欣慰。
作者简介
黄玉峰:1946年12月生于浙江绍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华东师大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和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教学生活得像个“人”》《说苏轼》《说李白》《说杜甫》等。
张豪,高级教师,上海市江宁学校副校长,上海市第二届名师后备人选,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编订组成员。上海市普陀区一、二、三届“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普陀区第一批“拔尖人才”。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现代名家作品,既有中国的胡适、苏童、林雨堂、沈宏非、迟子建、陈忠实、田晓菲、张晓风、苏叔阳、钱佳楠、董 桥、汪曾祺、易中天、王小波
、钱钟书等人的经典作品,也有国外的聂鲁达、黑柳彻子、巴哈尔、乔治?桑、
塞缪尔?乌尔曼、 泰戈尔、毛姆、罗伯特?林德、布鲁诺等人的传世之作。正文前有 “阅读指引”,力求概括精要、引导阅读,力图让学生读美文、赏佳作的过程,成为会体察、能感悟的过 程;正文后有: “想想做做”,力求引导学生尽量深入沉浸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刻理解文字的意义和韵味,领会文章的精髓所在,读后有感悟、有收 获。在“阅读指引”和“想想做做”的设计上,有的侧重于阅读方法指导,有的侧重于阅读后的进一步思考,有的侧重于读后的读写训练,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内在意义,获得真正的启 示。
目录
导读
第一单元 亲情感动
我的母亲 胡 适
目送 龙应台
我和我的爸爸 吴莫愁
父亲 芥川龙之介
归来的温馨 聂鲁达
第二单元 校园时光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母校 苏 童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 黑柳彻子
贝多芬之吻 安道尔?福尔德斯
第三单元 百般味道
谈饮食 林语堂
馋 梁实秋
《写食主义》二则 沈宏非
第四单元 四季情感
春之怀古 张晓风
冬日絮语 冯骥才
撕日历的日子 迟子建
桑树与垂柳 巴哈尔
冬天之美 乔治?桑
第五单元 世相百态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苏叔阳
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公交车记 赵 瑜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半张纸 斯特林堡
第六单元 人生况味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南方周末》编辑部
生活中美好的鱼 林清玄
童年的最后一天 黎紫书
年轻 塞缪尔?乌尔曼
论青年和老年 培根
第七单元 海天片羽
大黄桷树 宋石男
我的01,我的白马 钱佳楠
我的梦中城市 德莱塞
乡村 屠格涅夫
孟加拉风光 泰戈尔
第八单元 生命纪念
江上的母亲 野 夫
倘若史铁生不残疾 王安忆
盛在剩饭里的爱 寒 胭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安徒生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第九单元 读书有味
经典重读 戴建业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善的情怀 梁晓声
读书是一种享受 毛姆
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
第十单元 谈古论今
竹林的精神面貌 董 桥
说士节 王学泰
宋朝人的吃喝 汪曾祺
趣说方言禁忌 易中天
足球与世界大战 阿 城
第十一单元 精彩演讲
学问、文化与美——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演讲 丘成桐
悠着点,慢着点——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莫 言
寒门贵子 刘媛媛
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 布鲁诺
纪念伏尔泰的讲话 雨果
第十二单元 思想菁华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论快乐 钱钟书
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
无知的乐趣 罗伯特?林德
忠实于自己 池田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