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毛新军
页数:40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24034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面向主体软件工程借助于多主体系统的概念、思想、理论和技术来支持软件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概念、核心机制、抽象和模型、开发方法学、构造和实现技术等有别于现有的主流软件工程,代表了一种新颖的软件工程范型,可为部署和运行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开放环境之上,具有分布、异构、发散、自治、环境敏感、自适应和持续演化等特点的复杂软件系统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面向主体软件工程已应用于诸如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力、交通、娱乐、游戏、模拟仿真等领域,并为企业计算、面向服务计算、云计算、自适应软件技术、自组织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毛新军编著的《面向主体软件工程–模型方法学与语言(第2版中文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丛书》以多主体系统的具体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背景,阐明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哲理和原则,着重从模型、方法学和语言三个方面介绍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软件体系结构、建模语言、分析和设计方法学、设计模式、程序设计及语言、模型驱动开发、CASE工具与环境等,结合当前研究和实践状况,讨论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此外,本书还在每一章后面提供了进一步阅读信息,附录部分提供了与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相关的学术资源信息。 本书可以作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用书,对从事多主体系统、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等方向研究和实践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毛新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军队育才银奖、霍英东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ACM和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长沙分论坛主席,担任2个国际学术期刊和1个国内学术期刊编委,20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委员。感兴趣研究方向包括:智能Agent理论与技术、软件工程、需求工程、自适应和自组织系统、自治计算等,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国家863、国家973、霍英东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及基金、华为合作研究、军队横向等课题十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各1部,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本书特色
面向主体软件工程借助于多主体系统的概念、思想、理论和技术来支持软件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概念、核心机制、抽象和模型、开发方法学、构造和实现技术等有别于现有的主流软件工程,代表了一种新颖的软件工程范型,可为部署和运行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开放环境之上,具有分布、异构、发散、自治、环境敏感、自适应和持续演化等特点的复杂软件系统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面向主体软件工程已应用于诸如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力、交通、娱乐、游戏、模拟仿真等领域,并为企业计算、面向服务计算、云计算、自适应软件技术、自组织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毛新军编著的《面向主体软件工程–模型方法学与语言(第2版中文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丛书》以多主体系统的具体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背景,阐明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哲理和原则,着重从模型、方法学和语言三个方面介绍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软件体系结构、建模语言、分析和设计方法学、设计模式、程序设计及语言、模型驱动开发、case工具与环境等,结合当前研究和实践状况,讨论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此外,本书还在每一章后面提供了进一步阅读信息,附录部分提供了与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相关的学术资源信息。
本书可以作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用书,对从事多主体系统、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等方向研究和实践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1.1 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
1.2 软件系统特征的变化
1.2.1 软件环境的变化
1.2.2 软件实体的变化
1.2.3 软件形态的变化
1.3 软件工程抽象和技术的发展
1.3.1 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1.3.2 软件工程抽象和范型的发展
1.3.3 新颖的软件工程技术
1.4 软件工程面临的挑战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解决的方法
1.5 本章小结
1.6 本章导读
第2章 主体和多主体系统
2.1 多主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2.2 主体概念
2.2.1 何为主体
2.2.2 主体示例
2.2.3 主体环境
2.3 多主体系统的概念
2.3.1 何为多主体系统
2.3.2 多主体系统的特点
2.3.3 多主体系统示例
2.4 多主体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比分析
2.4.1 多主体系统与面向对象系统
2.4.2 多主体系统与面向服务系统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主体软件工程
第4章 软件主体的体系结构及其设计
第5章 多主体系统的交互模型及设计
第6章 面向主体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学
第7章 面向主体的建模语言
第8章 多主体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
第9章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及其语言
第10章 多主体系统的软件开发框架与平台
第11章 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