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姚思童等主编
页数:359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222432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工科类本科化学教学的要求编写,着眼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工科人才。全书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气体、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配位化学基础、元素化学基础。
本书层次分明,内容精炼,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编写力求基本理论阐述清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书中每章精选了例题、思考题和习题,并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学基本要求的实施与完成,方便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化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与化学相关的课程教学的参考书,还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姚思童,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 理学院 化学环境系副系主任 副教授, 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本科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是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十位“教学优秀教师”之一。在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中,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校“先进个人”。 2008年,2009年分别主编了《现代分析化学实验》和《基础化学实验》,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均被评为学校优秀教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受到所用师生的好评。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工科类本科化学教学的要求编写,着眼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工科人才。全书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气体、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配位化学基础、元素化学基础。
本书层次分明,内容精炼,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编写力求基本理论阐述清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书中每章精选了例题、思考题和习题,并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学基本要求的实施与完成,方便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化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与化学相关的课程教学的参考书,还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化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1.2普通化学的内容及任务
1.3如何学习普通化学
第2章 气体
2.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1.1气体定律
2.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2.2.1计算p, v,t,n中的任意物理量
2.2.2确定气体的密度
2.2.3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2.3气体混合物、 分压定律
2.3.1理想气体混合物
2.3.2道尔顿分压定律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1热力学基本概念与术语
3.1.1系统和环境
3.1.2状态和状态函数
3.1.3过程和途径
3.1.4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
3.2热力学第一定律
3.2.1热
3.2.2功
3.2.3热力学能(内能)
3.2.4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3.3热化学
3.3.1化学反应热效应
3.3.2焓与焓变
3.3.3δrum和δrhm的关系
3.3.4热力学标准态与热化学方程式
3.3.5标准摩尔生成焓
3.3.6标准摩尔燃烧焓
3.4hess定律和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3.4.1hess定律
3.4.2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3.5化学反应的方向
3.5.1自发变化与反应的自发性
3.5.2反应自发方向与焓
3.5.3反应自发方向与系统的混乱度
3.5.4熵和化学反应的熵变
3.5.5gibbs函数和化学反应gibbs函数变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4.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4.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4.2.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4.2.2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4.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
4.3.1van’t hoff经验规则
4.3.2arrhenius方程
4.4反应速率理论
4.4.1碰撞理论
4.4.2过渡态理论
4.5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5.1催化剂
4.5.2催化剂的主要特征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5.1标准平衡常数
5.1.1化学平衡及特征
5.1.2化学平衡常数
5.1.3gibbs函数与化学平衡
5.1.4多重平衡规则
5.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5.2.1判定反应程度
5.2.2预测反应方向
5.2.3计算平衡组成
5.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平衡移动原理
5.3.1浓度(或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3.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3.5le chtelier原理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酸碱平衡
6.1酸碱质子理论
6.1.1酸碱理论的发展
6.1.2酸碱质子理论
6.1.3酸碱反应的实质
6.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6.2.1水的解离与溶液的ph
6.2.2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6.2.3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6.2.4盐溶液的酸碱平衡
6.3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6.3.1稀释作用
6.3.2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6.3.3温度
6.4缓冲溶液
6.4.1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6.4.2缓冲原理
6.4.3缓冲溶液ph的计算
6.4.4缓冲能力和缓冲范围
6.4.5缓冲溶液的配制
6.5酸碱指示剂
6.5.1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6.5.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6.6酸碱电子理论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
7.1溶解度与溶度积
7.1.1溶解度
7.1.2溶度积
7.1.3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7.2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7.2.1溶度积规则
7.2.2沉淀的生成
7.2.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主要因素
7.2.4沉淀的溶解
7.3分步沉淀与沉淀的转化
7.3.1分步沉淀
7.3.2沉淀的转化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8.1氧化还原反应
8.1.1氧化数 (氧化值) 的确定规则
8.1.2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8.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原电池
8.2.1原电池的构造
8.2.2原电池的符号表示
8.2.3电极的类型
8.2.4原电池的电动势
8.2.5原电池的最大功与gibbs函数
8.3电极电势
8.3.1参比电极
8.3.2标准电极电势
8.3.3nernst方程
8.3.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4电极电势的应用
8.4.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8.4.2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4.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8.4.4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8.4.5计算某些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8.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8.5.1元素电势图
8.5.2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物质结构基础
9.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9.1.1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9.1.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9.1.3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9.1.4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
9.1.5量子数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9.2多电子原子结构
9.2.1pauling近似能级图
9.2.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9.2.3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9.2.4核外电子排布式与元素周期律
9.2.5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9.3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9.3.1价键理论
9.3.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
9.4晶体结构
9.4.1晶体的分类
9.4.2离子晶体
9.4.3分子晶体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配位化学基础
10.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10.1.1配合物的组成
10.1.2配合物的分类
10.1.3配合物的命名
10.2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10.2.1配位反应与解离反应
10.2.2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10.2.3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10.2.4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10.2.5配体取代反应
10.3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
10.3.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0.3.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10.3.3配合物的磁性
10.4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0.4.1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0.4.2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
10.4.3不同配位数配合物的形成与杂化方式
10.4.4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元素化学基础
11.1元素概述
11.1.1元素分布
11.1.2元素分类
11.1.3重要生命元素
11.2s区元素
11.2.1概述
11.2.2单质的性质
11.2.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1.2.4常见的金属盐
11.2.5锂、铍的特性对角线规则
11.3p区元素
11.3.1概述
11.3.2硼族元素
11.3.3碳族元素
11.3.4氮族元素
11.3.5氧族元素
11.3.6卤素
11.4d区和ds区元素
11.4.1概述
11.4.2d区元素通性
11.4.3ds区元素通性
11.4.4重要化合物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1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3一些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p=100kpa,25℃)
附录4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p=100kpa,25℃)
附录5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k,i=0)
附录6常用的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7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
附录8常见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9某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5℃)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