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义方
页数:385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80168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纺织企业与纺织行业管理(1949-2014)》的后面11篇有关纺织工业行业管理的文稿,几乎都是职务作品。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作为纺织工业部指派的国家体改委联络员,在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具体研究纺织工业的行业管理问题。这些文稿(当时是“文件”)提倡的经济决策分层(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经济活动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隔,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跳出单纯采用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条框)、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提高工业组织程度等,当时在纺织系统广为传播,有效地推动了纺织系统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现在看来,这些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流学术观点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指导性文件,至今尚有一些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陈义方,1927年生。原籍浙江舟山,生长于上海,大半生居于京师。初习“工商管理”,后攻“工业经济”,从“谋生手段”到“服从革命需要”到立志“工业报国”,终生从事纺织工业。从1949年5月底作为“上海市军管会轻工业处第三军事代表组”成员进入纺织工厂算起,经历棉纺织厂基层管理岗位至今,纺织工业领导机关工作岗位46年,亲历新中国纺织工业基础建设30年艰辛过程,亲历“纺织大国”崛起全过程。离休后有幸继续分享“建设纺织强国”的喜悦,又已是20年过去。半个多世纪不离不弃的“老纺织”情缘,养成了保留文物以至文物清样的习惯。因而,无意间竞为纺织工业留下了几百余万字的“实录”,耄耋之年,筛选出一百多万字编成“记录新中国纺织工业65年”四卷书。原非传世之作,更无炫世之意,仅为取其“半个世纪完整实录”所具有的某些历史价值以至某些学术价值而已。
本书特色
陈义方编著的《纺织企业与纺织行业管理》的后面11篇有关纺织工业行业管理的文稿,几乎都是职务作品。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作为纺织工业部指派的国家体改委联络员,在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具体研究纺织工业的行业管理问题。这些文稿(当时是“文件”)提倡的经济决策分层(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经济活动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隔,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跳出单纯采用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条框)、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提高工业组织程度等,当时在纺织系统广为传播,有效地推动了纺织系统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现在看来,这些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流学术观点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指导性文件,至今尚有一些学术价值。
目录
特长条目纺织企业管理(1984年)
《实用工业经济管理辞典》有关纺织工业的条目(1984年)
学会用科学的办法管好现代化大企业(1980年)
现代化大工业更需要科学管理——上海石化总厂取得生产、经营良好成绩的主要经验(1980年)
扎扎实实搞好企业管理——南通国棉二厂调查报告(1972年)
坚持总路线坚持高质量——上海市第三十三棉纺织厂多快好省全面发展生产的事迹(1972年)
社会主义企业要有好厂风——记产品质量优良出名的“全国纺织工业学大庆式企业标兵”嘉丰纺织厂(1978年)
严细作风带来产品高质量——上海市三十三棉纺织厂的调查(1977年)
关于纺织工业经营管理的几个问题——1983年12月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第19期企业管理研究班的讲稿(1983年)
纺织工业管理体制的历史经验和今后改革的一些轮廓设想(1979年)
关于做好经济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开展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的研究工作问题(1980年)
提高工业组织程度,争取纺织工业生产建设的更佳经济效果(1980年)
三省一市纺织工业体制改革的调查(1981年)
纺织工业管理体制的沿革、现状和改革设想(1982年)
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的一些意见(1983年)
科学合理地设置纺织工业的管理机构(1985年)
“六五”时期纺织工业的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
《唐华四棉志》跋我的“四棉情愫”(2006年)
《国外现代化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第一章 纺织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1981年)
《国外现代化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第五章 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纺织企业的应用(1981年)
《纺织企业管理手册(第二版)》第一章 纺织企业管理总论(1996年)
《纺织企业管理手册(第二版)》第二十二章 企业文化(1996年)
《纺织企业组织与计划》首篇纺织工业企业管理概论(1981年)
《纺织企业管理现代化基础知识》第二讲工业工程(1982年)
《纺织工业经济管理》第五章 纺织工业的管理体制(1989年)
《纺织工业经济管理》第十章 纺织工业的技术基础(1989年)
《纺织工业经济管理》第十一章 纺织工业的原料(1989年)
《纺织工业经济管理》第十三章 纺织品市场(1989年)
《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第十二章 纺织工业的管理体制(1984年)
《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第二编第五章 纺织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4年)
节选
《纺织企业与纺织行业管理(1949-2014)》: 合成纤维由于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纤维结构的不同,可以衍化出许多品种。进行大批量工业生产的主要品种有: (1)聚酯纤维。我国商品名为涤纶。国外商品名称有达克隆、特丽纶等。 (2)聚酰胺纤维。我国商品名为锦纶。国外商品名称有尼龙(耐纶)、卡普纶等。 (3)聚丙烯腈纤维。我国商品名为腈纶。国外商品名称有奥纶、开司米纶、爱克斯兰等。 (4)聚乙烯醇纤维。我国商品名为维纶。国外商品名称有维尼纶、可乐纶等。 (5)聚丙烯纤维。我国商品名为丙纶。其中涤纶、锦纶、腈纶是生产规模最大的三大合成纤维品种。按合成纤维的产品形态分则有长丝和短纤维两类。合成纤维的强力、弹力较好,不仅是优良的服用材料,而且广泛用于工、农业和国防、科学事业。 (化学纤维工业)采用化学方法,将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加工聚合制成纺织纤维的工业部门。它又分为人造纤维工业和合成纤维工业两大系统。前者,利用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制造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人造纤维工业,沿用至今。后者,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基本原料,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将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原料加工制成化学纤维,称为合成纤维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化学纤维工业在世界范围高速发展。化纤在世界纺织纤维总产量(不包括麻)中的比重,到70年代末己接近50%。 (纺织机械工业)从事纺织、印染、针织机械制造的工业部门。由于化纤工业与纺织工业的关系密切,而且化纤抽丝设备在工艺技术上与纺织机械有某些共性,一般都把化纤抽丝设备制造也列入纺织机械工业。 纺织原料有短纤维和长丝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纺织机械工业生产的设备也有短纤维加工系统(棉纺、毛纺、麻纺、绢纺)和长丝加工系统(缫丝、化纤抽丝及加捻)两大类。织造设备(机织、针织)一般是通用的,既可以加工短纤维纱线织物,也可以加工长丝织物。 ……















